APP下载

气压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1毛雪琴

医疗装备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治疗仪预见性气压

毛雪琴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中心手术室 (江西南昌 330006)

手术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重要方法,可有效切除病灶。但由于患者术后伤口疼痛,需长时间卧床休养,这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风险,影响康复进程,临床需及时予以干预[1]。预见性护理以患者病情为依据,预先评估患者现存或潜在的护理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2]。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下肢血液流动缓慢,术后DVT发生风险较高,故需配合其他方式进行干预。气压治疗仪通过对肢体肌肉组织施加适量大气压力,可促进局部血液流动,预防DVT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43~69岁,平均(54.46±2.52)岁;肿瘤直径2~6 cm,平均(5.01±0.08)cm;鳞癌21例,腺癌19例。观察组年龄45~68岁,平均(54.58±2.69)岁;肿瘤直径3~7 cm,平均(5.14±0.11)cm;癌症类型,鳞癌20例,腺癌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4]中宫颈癌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诊;均采用宫颈锥切手术治疗;对本研究仪器耐受;依从性高,可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肝、肾等器官病变;患有精神疾病;既往存在血栓病史;合并动脉栓塞、损伤性血肿等。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告知其术前禁食,嘱患者术后排气前不可饮用牛奶、豆浆及含糖的饮料,术后补充营养物质,必要时予以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小组:选择经验丰富、接受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组成预见性护理小组;入院时小组成员为患者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情状况、生活习惯及对宫颈癌的了解程度等,依据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方案。(2)心理干预:小组成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用亲切温和的态度聆听患者的诉说或遇到的问题,耐心解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积极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并主动讲解成功案例,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3)饮食和卫生干预:告知患者术后6 h禁食,试饮水,24 h后食用流质饮食,待肛门排气后可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禁止食用豆类、奶制品等产气食物;同时嘱患者术后擦洗外阴及尿道口,保持外阴的清洁,2次/d,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康复训练干预:术后2 h,小组成员指导并协助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拍打背部、按摩腿部肌肉等动作;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腿部运动,如足背伸屈训练,患者取平卧位,伸直双腿,指导其向上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足部与小腿间的角度<90°,时间5 s;再指导其脚尖缓缓向下压,足部与小腿间的角度≥90°,时间5 s,训练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宜;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嘱家属日间督促患者多下床活动;干预至患者出院。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将双腿套入气压治疗仪[洁定医疗器械(苏州)有限公司,型号Flowtron excel]的套筒内,盖好棉被,做好保暖工作,设置压力为120 mmHg(1 mmHg=0.133 kPa),30 min/次,1次/d;在使用过程中定时询问患者是否有针刺感、疼痛等,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治疗;干预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从手术室回到病床到首次下床时间。(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干预期间下肢水肿、下肢DVT、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干预期间,观察组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5%(1/54);对照组有3例下肢水肿、4例尿路感染、1例下肢DV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81%(8/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37)。

3 讨论

目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癌变组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但因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易损伤静脉血管壁,改变血流状态,从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需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预见性护理通过专业的护理人员预见性评估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并据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5]。但部分患者护理依从性不佳,单一护理干预的效果不理想。气压治疗仪通过改变机体的外部压力差,改善血液循环,可加快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促进水肿吸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气压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缩短宫颈癌术后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为,气压治疗仪通过有序的对多腔气囊进行反复充、放气,可调节肢体的压力,模仿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实现按摩的效果,从而促进淋巴与血液的加速流动,利于改善机体内的微循环,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减少血栓的生成,从而可降低术后下肢水肿与DVT的发生风险[6];同时,气压治疗仪中的气体波有反复澎涨和收拢的功效,可提高下肢皮肤外表温度,从而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排出血液中新陈代谢的产物,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对致痛和炎症因子的吸收能力,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7];预见性护理通过成立小组,可确保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小组成员以多种形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主动向患者讲解成功案例可缓解其负面情绪及畏惧心理,利于下一步治疗工作的开展,术后饮食、卫生护理可避免患者错误饮食,保持卫生清洁,降低术后便秘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早期运动可改善患者四肢血液循环,恢复肢体感觉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8]。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加快宫颈癌术后患者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治疗仪预见性气压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看不见的气压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