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核四川环保:打造党和国家核环保事业的中坚力量

2021-03-01李克平

国防科技工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设施中核发展

李克平 /文

庚子岁末,华夏大地处处演绎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速度与激情。

2020 年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航、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创建60 周年重要批示为中核集团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和国家赋予中核集团“强核强国”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我国核设施退役治理的骨干企业,中核四川环保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守初心担使命,肩负着消除国家老旧核设施与放射性废物贮存风险的重任,在“十三五”期间,聚焦退役治理主责主业,致力于打通核工业核环保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党建融入生产经营的“强企之路”

“十三五”期间,公司党委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中央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以一流党建为高质量发展“强根固魂”,狠抓管党治党、基础基层,不断适应新形势、敏锐捕捉新情况、科学制定新举措,努力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力促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互促并进,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五年来,公司党委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积极探索打破专业壁垒的突破口,全面推广“大党建”+“保核安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市场经营……”新模式,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团结带领全体职工投身于核环保事业,积极参与到退役治理、项目建设、核安全管控、安全生产、科研攻关、技术革新、质量管理、市场扩展、民生建设等工作中,深挖和攻克在经营管理、生产运行中的各类顽疾旧症和技术瓶颈,全力消除核安全隐患、全力培育安全文化、全力树立安全意识、全力强化安全能力、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完善退役治理产业体系,释放活力,激发动能,为履行“强核强国”使命、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快速高效推进退役治理的“攻坚之路”

在“十三五”期间,公司围绕国防科工局、集团公司“两大”考评考核指标,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干净彻底完成退役治理任务,作为履行确保国家核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实践,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核安全分级管控,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实施退役治理网络计划,推进安全风险点销号降级,企业核设施退役能力逐步增强、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全面形成、废液贮存与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中长期退役治理总体规划取得重大成果,建成了我国最为完善的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基地,确保了国家核安全和环境辐射安全。

五年来,公司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分析检测、环境监测、计量标准、应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系统高质量运行,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范机制,促进了安全环保管理体系高效运行、持续提升。2015 年至今,完成国家下达的规划项目建设、重要核设施退役等70 余项重点任务,17 个集团公司级安全环保风险点,3 个实现降级、5 个实现销号,老旧核设施维护运行安全受控。2016 年,5 个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国内首个放射性废液桶外搅拌水泥固化工程陆续投产,打通了中低放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持续高标准完成各年度退役治理任务,形成规模化、安全稳定的处理能力。2018 年,老旧设施中的遗留废液全部转入新建设施,进入系统化、体系化退役治理新阶段,企业本质安全和环境安全基础得到巩固和增强。2019 年,国内首个低放有机废液处理工程投产,实现了核心设备优化改造和备品备件国产化,完成国内首个高放废液贮存设施退役策略研究,掌握了系列关键核心技术。2020 年,国内首个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程完成4 轮冷调试,年底即将进入热试,逐步形成一体化解决老旧核设施与放射性废物贮存安全风险的产业核心能力。

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十三五”期间,公司始终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精准思维,并融入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发展战略,狠抓制度建设,实施专项行动,提升管理水平,积极谋划以安全发展、创新发展为根基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不断探索健全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优化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团队;不断推进先进核环保科技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注重成果转化、培育先发优势,形成以开放合作、全员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动实践。

五年来,公司坚持规划项目建设和产业核心能力建设相统一,建成国内领先、专业齐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工程理论体系和工程技术体系,发布18 项行业标准,获得40 项国家专利,5 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 项国内领先。坚持“科研创新”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相统一,携手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原子能院等院所高校,聚焦产业技术瓶颈,成立退役治理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校企共建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实习基地、退役治理工程研发中心,深入开展科研技术交流、课题联合攻关;构建分层分类职工教育体系,打造核特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西南实训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工程技术队伍,借鉴国内外职业培训标准和理念,完善人才“选育用留”机制,培育一流科研团队、建设一流科研平台,推进“产教研用”深度融合,以开放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共同打造核环保科技高地,形成集“教育-实践-吸收-转化”完整的人才培育链和科研创新链。

转型发展国家核环保事业的“奋斗之路”

在“十三五”期间,公司坚决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与习总书记在核工业创建60 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完成自身退役治理任务、确保国家核安全的前提下,紧跟中核集团“三位一体”战略步伐,积极推动国家核环保事业发展,坚持“立足四川、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发展思路,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核环保企业,推进统筹规划,做实谋篇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步伐,先后实施了一批具有开创性和案例性的核环保产业项目,不断提升公司产业竞争力和市场运营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优势资源与“强核强国”战略需求方向的精准对接。

五年来,公司坚持把政策法律、产业服务、市场培育、项目投资、产业界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等要素作为发展核环保事业的重要条件,依托丰富的核设施运行经验与退役治理实践,不断健全市场开发、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业务流程、施工规范和作业标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深耕国内市场,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专业运作,培育市场竞争意识、创优意识和品牌意识,组织科研施工团队,探索“扁平化、模块化、精细化”运管模式,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一站式”核环保服务,先后完成了清华大学、中物院、原子能院、核动力院、天津理化院、中核北方、中核建中等一批核设施退役治理项目,持续为秦山核电、江苏核电、田湾核电、海南核电等企业提供核环保、核岛检修和技术支持服务,在消除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后顾之忧的同时,企业构建了具有领先优势的核心产品和服务体系,对外项目经济效益逐年递增,市场核心竞争力与品牌逐步形成,成为国家发展核环保事业的先锋和中坚力量。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中核四川环保将继续以“强核强国”为己任,培育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朝着建设国家核设施退役治理示范基地阔步前进,肩负起确保核安全、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统筹谋划,改革创新,把核工业“三线”老企业建设成为国家核环保事业发展的起飞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核设施中核发展
中核公铁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科技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印巴“新年礼物”:分享核设施清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