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创新

2021-03-01李玲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8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思政课作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主阵地,要不断改革创新。新时代下推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法。将两者深度融合创新、同向同行,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可行性

(一)“三全育人”格局的建立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推动学院改革发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可以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高校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相结合,能培养信仰坚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抵御外来思想的侵袭,提高政治站位。也可以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能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高校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把党中央最新精神“三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二)指导思想和队伍的关联性

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两者之间不仅在育人指导思想上一致,而且在指导队伍上又有关联,这些都为两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和必要。两者在指导思想上看,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本遵循,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都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工作队伍上来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而党建工作者从某种程度来说,对学生更了解,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工作,根植学生家国情怀,宣扬社会正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认知,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服人,从理论层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学生有种说教的感觉,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能让学生对历史有带入感,从而坚定跟党走,听党话。

二、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现状

(一)存在部门之间推诿扯皮

虽然两者之间具有共性和融合的可行性,但是由于职责不同以及所属部门系统不同,这些差异都会影响到两者之间的协同和融合,不利于进行整体的部署和规划,这样也容易导致各司其职和踢皮球的现象产生。同时在进行构建的时候又缺乏顶层设计,从而导致工作过程中发生过错,权责不明,责任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发生。并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生活上遇到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向辅导员求助,而不是向思政教师。当学生的行为和认知发生偏离后,党建工作者认为是思政课老师的事情。而思政课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也不愿意参与党建工作和不愿意兼任辅导员或班主任。

(二)工作形势复杂多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國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跟着时代的发展,需求出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他们正值“三观”形成的时期,有些学生没有鉴别是非的能力,认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野史”是“博学”,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的创新

(一)坚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

坚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理念创新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引领性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事务风云变幻、纷繁复杂,以创新思维开展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不断寻求具有时代前瞻性的党建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内涵。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要以理念升华作为抓手,构建具有时代性与科学性内涵的高校管理体制,从思想层面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说教认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此外,还要鼓励教师勇于破除传统思想的桎梏,不断开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与教学体系,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教师的思维创新,加强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学习“四史”,寻找更为高效的工作、学习路径,为学生的成长进步保驾护航。

(二)拓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渠道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期,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作为高校一线教师,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遵循,不断革新育人理念与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分析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不断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新鲜感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碧峰. 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对策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9(52).

作者简介:

李玲(1984—),女,湖北荆州人,武汉东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