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的几点想法
2021-03-01刘辉
刘辉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建筑行业也进入了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但也同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的问题甚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因而在建筑施工活动中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有效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保障相应的施工活动能够更加高效稳定的实施。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解决办法。
一、建筑工程中面对的挑战
(一)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障建筑各项施工活动高效稳定开展的基础。在建筑施工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进行有效的合作。通过有效的合作,全面提升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水平。而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借助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对施工过程约束,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而在建筑施工活动中,由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其相应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出现了浑水摸鱼、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现象。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惩罚条例,使得相应的工作人员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难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相关活动。
(二)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在建筑施工活动中,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体整体的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原材料不合格很容易引发建筑安全事故。而在具体的施工活动中,由于部分无良企业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尽可能压缩施工成本。在原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选择了部分廉价的施工材料,难以保障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而在具体施工活动中,正是由于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导致建筑的质量不过关,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建筑后期的使用安全。再加上部分采购部门和质量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审核工作,使得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流入到施工现场中。而相应的质检人员没有做好建材的抽查工作,对于建筑原材料出厂检验报告缺乏有效审查,引起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使得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渗水、开裂等现象,严重危及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施工单位方面的不足
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过多的重视经济效益,缺乏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期间,未按照规定程度严格施工,违反操作。同时,也没有按照图纸要求施工,未按照具体的执行顺序实施且使用的技术措施不合理等,无法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同时,在一些工程中发现存在严重的多次转包现象,出现严重的资金流失情况等。基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还出现偷工减料行为。大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建筑技术训练,且工程内的管理人员水平较低,未予以严格的制度和体系来对其进行制约,不仅无法促使其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无法保证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2]。
(四)监理单位的专业和责任心有待提升
监理质量要有所保证,需要监理人员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确保工程项目的监制到位。但现在的大环境下,市场竞争激烈,对监理质量标准也有所提高,一些监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加之监理费少,监理人员待遇没有跟进,严重影响监理人员的跟踪积极性,也不会自主提高职业能力。同时,由于监理人员缺乏监理意识,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恰当没有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施工人员的行为不会发挥约束效应,存在现场施工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进行的问题,导致施工问题存在。
二、应对措施
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能提升工作效益,期间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有关的责任人需要对行为和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策划、开展以及协调、监督等工作进行监督。
(一)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在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活动中,借助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因而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则需要相应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能够综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通过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使得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全面提升监管工作的整体质量。针对建筑施工活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违规操作等现象,要及时的制止,并采取有效的处罚,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健全建筑工程监督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实施的实际状况,实现查漏补缺,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使得相应的查处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穩定的落实[1]。在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随时巡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针对抽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不达标现象,要及时上报并予以惩戒,做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二)加强施工单位自身监管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必须要加强对施工各个过程的控制,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需要详细分析各个环节的质量,严格执行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在施工前期,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核以及人员配置等工作,保证人员工作职责的发挥和对施工设备的检查等。在整体施工期间,还需要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有效施工,保证所有程序都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工序,这样不仅能促使各个工程质量符合一定标准,在工程组织验收合格后也将解决其中的各个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三)加强工程监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工程监理人员的责权利挂钩。责权利挂钩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预算成本控制质量是极为必要的,可将工程监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与工程监理成效直接挂钩,若工程监理人员在工作中表现优秀,那么可适当给予其一定数额的奖励,这样一来,必将会提高监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全心全意地参与到工程监理工作之中,推动工程监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也可切实增强预算成本控制质量。相反,若工程监理工作出现较大造价风险,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也要对相应人员进行问责,将责任与利益同时挂钩。二是加强专业资质管理。应该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定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资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工程监理人员参与专业资格认证考试,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制度,对于在限定期内未能获得资质的人员,则要予以调离岗位、降级、辞退等处罚;对于已经获得专业资质的工程监理人员则鼓励其参加更高一级的专业资格考试。
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与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环境都存在很大联系,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结合实际为其构建完善的监督监管体系,保证我国建筑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炳.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9):99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