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心灵家园的守护者
——从石头和梁好好两个儿童形象的对立统一说起

2021-02-28邵明媚

人文天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爬树画纸家园

■ 邵明媚

儿童剧《一船星光梦》由东营雪莲大剧院联合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戏剧创作室,与多家省直文化部门、省内一流创作团队共同打造,曾获得山东省委宣传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儿童剧,关照的是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成长。在即将搬迁的黄河滩区,一个名叫瓦拉村的小乡村里,一群鲜亮活泼的村里孩子和一个阳光向上的城里孩子,打闹嬉笑,相互较量又彼此吸引。村里孩子石头和城里孩子梁好好,起初很不对付,后来在日渐相处中彼此了解、相互理解,最终成为好朋友,一起登上“梦想号”,向着未来启航。他们是如此不同,却又那么相似。这两个人物形象,从最初的对立到最后的统一,给我们带来感动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两个反差如此大的人物形象其实是一致的呢?他们的极端反差下掩盖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轨迹?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孩子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我们又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一、两个儿童形象的对立性分析

石头和梁好好,毋庸置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形象,这在剧中有很多体现:一个长在乡村——黄河滩边,一个生活在城市——吸引乡村父母务工的地方;一个擅长爬树、划船、摔跤、吹叶哨,一个会弹钢琴、吹口琴、说英语、踢足球、珠心算、画画;一个黝黑,一个白净;一个满身乡土,一个通身洋气;一个看不惯另一个,不但自己不同他玩,还不让一众小伙伴与他玩……

不难发现,不同的生活环境是造就他们穿着打扮、本领所长、精神气韵各不相同的原因。长在村里的孩子跟大自然更亲近,在山水的怀抱中打滚攀爬,跟草木虫鱼嬉戏玩耍;城里的孩子接受更多人文教育,接触更多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如果说这种对立是客观的表象的,那不同于其他小伙伴对城里孩子的好奇、亲近甚至有些羡慕,石头明显对梁好好充满强烈的对抗情绪,又有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

剧目开篇,小铃铛说出一众村里孩子的深深忧愁:“高粱都长高一大截了,爸妈怎么还没回来?会不会不回来了?”石头断然说:“不会!老辈人说话,一口吐沫一个钉。说回来就一定会回来。”可那还要等多久?回来了是不是又要走?他们每天都在期盼,每天都在怀疑中坚持。

石头的手里总是抱着一个存钱罐,每天放学后就去捡瓶子捞鱼,想要多攒些钱,能够让父母在身边多留些时候:因为妈妈总是告诉他爸妈到城里去是为赚钱。他总是想,如果有了足够的钱,父母是不是就不会到城里去了,至少不用待在城里那么长时间。在石头的心里,城里是可恶的,勾走了甚至网住了自己父母和村里所有孩子的父母。他憎恶城里,也憎恶着城里的一切。当小伙伴们纷纷诉说着城里有多好,比如衣服好看、肯德基好吃的时候,石头激烈地反驳着他们,态度坚决,告诉大家要认定自己“永远是瓦拉村的人”。

伙伴们对城里的羡慕向往,因为城里孩子梁好好的到来而达到顶点,这也让石头对城里的憎恶达到了顶点。他终于找到一个爆发口,把对城里的所有的“恨”都集中到这个城里孩子身上,他要打败这个看似完美的城里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城里没什么好”。比珠心算,他输了;人家会踢足球、画画、弹钢琴、说英语,可他不会……看着这个城里孩子脸上的优越感,石头更加愤恨了——有什么了不起,敢跟我比摔跤、爬树吗?果然,梁好好虽然不甘心,但总是落在下风;想用吹口琴挽回局势,却又被石头优美婉转的叶哨曲无情碾压——梁好好的优越感跌落尘土。石头开心极了,他终于证明城里并没有那么好。至此,两个人物形象的对立达到了顶峰。从此之后,情势转向,两人由对立开始走向统一。

二、两个儿童形象的统一性分析

“统一”是要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应该是极大的共同点。对于石头和梁好好来说,他们最大的共同点——都是留守儿童,这是将二者统一起来的核心一致性。

自尊跌落尘土的梁好好,意识到村里孩子同样有很多优势是自己无法相比的。他被个性鲜明的石头所吸引,想要学爬树、摔跤、吹叶哨,还想从石头这里探寻那神秘的“梦想号”,那里有最美的风景。他从村里其他孩子那里了解到,石头掌握着开启“梦想号”秘密的钥匙。而石头通过摔跤、爬树、吹叶哨等,“打败”了梁好好这个“城里的什么都好”的孩子时,他心中的那股“恨”得到了疏解、消散。孩子那种天生的好奇、亲近、玩乐本性从心底自然生发并占据主导,两人开始相向而行。

梁好好帮石头放羊,石头教梁好好爬树、摔跤、吹曲儿;石头因妈妈回来又离开而伤心难过,梁好好跳海草舞逗他乐;雷雨之夜,石头的心灵伙伴小羊花花走丢了,梁好好不惧风雨雷电、道路湿滑,奔走呼喊,终于找到花花,却也弄湿了准备描画最美风景的画纸,那可是预备参加比赛展览的唯一画纸。这让石头感动不已,终于摒弃城乡的隔阂,敞开心扉接纳梁好好。小猪存钱罐寄托着将父母多留在身边一刻的愿望,而他取出里面所有的钱,遍寻镇里所有的商店,给梁好好买来最贵的画纸,还带他登上那只看着他长大的“梦想号”小船。

梁好好也敞开心扉,向石头吐露了自己的内心烦恼:自己也是个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妈妈远在青海执行医疗任务,爸爸是个飞行员总在天上飞……风雨飘摇中,两颗幼小、孤独却又坚韧顽强的心,颤颤巍巍地依偎在一起。

之前,梁好好留守在城里的楼房里,天天等待着父母的归来;如今,他跟奶奶与石头他们一样,留守在黄河滩上的瓦拉村——这里是他们的家园,也是他们父母的家园,是他们共同的心灵家园。就像梁好好父母说的那样,黄河连接着青海发源地和老家入海口,连着他们一家人。

“一碗碗水,半碗碗沙”的黄河滩区即将搬迁,可以预见,石头们的父母都将回来,不用再去城里打工,因为村里即将变成城里,不必出门,也无需远行,他们就会过上梦想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老滩区的老人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别样的光彩。梁好好感悟到,最美的风景不在画纸上,而在这个黄河滩上,在黄河滩的孩子身上,这片黄河滩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

因此,留守儿童的共同身份,坚强豁达、乐观向上的共同心性,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将两个原本对立的形象统一到了一起。

三、两个儿童形象对立统一的思考

大人们一直以为生了孩子、养着孩子,自然便是他们的守护者。这部儿童剧,却让我们赫然发现,原来孩子才是那个守护者——守护在我们的城乡家园、心灵家园。留守儿童,不仅是留守在家园等待大人归来的孩子,更是留在成年人心灵家园的守护者,这既令我们震惊,也让我们感到万分惭愧。

留守儿童的身躯那么弱小,眼神那么纯真,心灵又那么强韧。装着些许零钱、大大期盼的存钱罐,数着数着就找不见父母的捉迷藏,笑着笑着就醒了的团圆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向上向阳而生。他们坚信“老辈人说话,一口吐沫一个钉”,父母总会回来,因为他们“永远是瓦拉村的人”;他们坚信未来肯定会很美好,小船虽旧却承载梦想,幸福生活就在彼岸。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多次考察中小学校、看望儿童、寄语孩子,一言一行背后无不反映“大朋友”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童年蕴含着珍贵的人性价值,所谓人的发展应该立足于童年这一根基。华兹华斯说,儿童是人类的原型,成年人不过是儿童的变化。但我们也知道,随着年龄增长,理性能力提高的同时,儿童的感性能力也在下降。俯首沉思,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这部儿童剧,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陪伴十分重要。最好的陪伴,当然是守在身边陪着长大;而精神的关照,对儿童来说也更加重要。这种精神关照,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心灵沟通,家长的言谈举止更具榜样力量。梁好好的父母工作繁忙,但他们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给了梁好好很强的精神感召。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就影响力而言,这种精神力量,不亚于贴身陪伴,所以梁好好虽然孤独但并不寂寞,他的精神是富足的,他的梦想小船从未迷失方向。

猜你喜欢

爬树画纸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会爬树的鱼——弹涂鱼
寻找失落的家园
爬树
画纸上的家
把手掌放在画纸上描一描,画出一只幽灵吧
把手掌放在画纸上描一描,画出一只企鹅吧
绿家园
一只不会爬树的小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