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与有效性评析

2021-02-28俞天鹏

智慧健康 2021年35期
关键词:浸润性电切术肌层

俞天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0 引言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有相关调研数据表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0%,是人体十大肿瘤之一[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任何年龄阶段人群均可能患病。根据对过往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性患者的数量高于女性[2]。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需要及时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和光动力学的方式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经尿道激光手术、传统开放式手术等,其中传统开放式手术被广泛使用,但该术式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时间较为漫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手术的有效性还有提升空间[3]。基于此,为探寻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对3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别实施了不同的术式,以期能为患者提供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包括男12例,女7例;年龄32~72岁,平均(52.46±11.35)岁;肿瘤位于侧壁7例,顶壁2例,后壁3例,三角区1例,颈口1例,前壁5例;肿瘤直径0.3~4.0 cm,平均(1.61±0.58)cm。观察组包括男13例,女6例;年龄34~71岁,平均(53.14±10.63)岁;肿瘤位于侧壁8例,顶壁3例,后壁1例,三角区1例,颈口1例,前壁5例;肿瘤直径0.2~4.1 cm,平均(1.59±0.61)c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膀胱镜、B超、CT检查,均符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判断标准手术指征;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凝血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膀胱切除手术治疗:取仰卧位,术前留置导尿管。实施常规消毒、全身麻醉后开始手术。于耻骨上方做切口,切开膀胱,使膀胱肿瘤完全暴露。切除病变肿瘤和周边2~3cm的膀胱壁,切除粘连腹膜。如果肿瘤在输尿管口处,需将输尿管下段、输尿管口一并切除。将输尿管残端移植到无肿瘤的膀胱壁上,留置双J管。

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实施常规消毒、全身麻醉后开始手术。运用德国F26STOZE等离子电切镜显像系统,电切功率120~160W,电凝功率60~80W。电切镜下观察肿瘤数量、大小和输尿管的毗邻关系。将体积较小的肿瘤连同基底部膀胱壁一同切除,体积较大肿瘤需将膀胱壁表面肿物逐步切除。以尽量避免使用电凝切割的原则快速切除输尿管口附近的肿瘤。在切除多发肿瘤时应遵循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顺序,切除的组织及时送检,术毕留置导尿管,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彻底冲洗。

1.3 指标判定

(1)治疗效果:患者肿瘤完全切除为显效;肿瘤完全切除,但存在复发的迹象为有效;患者切除病灶后,短期内复发为无效。统计时,将显效和有效纳入治疗总有效。

(2)手术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

(3)住院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

(4)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伤口感染、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例数,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5)手术满意度:通过问卷形式对手术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统计时,将非常满意和满意纳入总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且手术时长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2.3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住院情况比较(±s,d)

表3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住院情况比较(±s,d)

2.4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手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5。

表5 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近年来的发病率呈走高的趋势增长。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又称为浅表性膀胱癌,具有发病高且复发率高的特征,部分患者在接受了手术切除部分膀胱后仍有向深部进展的可能[4]。有相关调研数据表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达到半数以上,约1/4的患者术后肿瘤亦可发生进展,故术后需要辅以膀胱灌注化疗来降低复发率[5]。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致病原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长期吸烟和接触工业化学类产品会导致患者患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可能性加大[6]。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和光动力学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光动力学可以利用膀胱镜将激光和光敏剂进行结合,可以在不接触肿瘤的情况下截断肿瘤所属的淋巴管,可以避免手术对患者带来的身体创伤。但是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光动力学的治疗并不合适[7]。光动力学照射体积较大的肿瘤的时间长,照射后通常需要等待1~2周肿瘤组织才会脱落,起效速度缓慢,且治疗费用较为高昂,会加大患者的治疗负担。故采用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治疗仍是临床上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方案。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开放性膀胱切除手术、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等。其中传统开放性膀胱切除手术有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可以有效切除肿瘤。但传统开放性膀胱切除手术的成功与否和手术医生的操作手法、临床经验密切相关,在实施手术操作时如手术医师经验不足容易出现术中大出血的情况[8]。且传统开放性膀胱切除手术的手术创口大,会对膀胱壁、输尿管等机体组织进行大面积切除,大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发生切口感染、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出现术后并发症不光会导致住院时间加长还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有相关数据表明,传统开放性膀胱切除手术的复发率较高,其手术有效性有待商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探寻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应运而生。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双极电极系统,该术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自行控制回路电极、工作电极,通过高频率的电极可将生理盐水转化为电磁场,将其转化为靶组织分解生物内的大分子[9]。此外,这种治疗方式对于深部神经肌肉的刺激性比较轻,降低和避免重复,且冲突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的发生。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对于膀胱肿瘤基底的剥离方式主要是以钝性剥离为主,此方式的层次清晰,可以精准掌握切割深度,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10]。本研究对3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别实施了不同的术式,发现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的患者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手术时长、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且患者的满意度更高(P<0.05),表明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安全度更高且有效的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方式。

综合上述观点,等离子电切术应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手术操作更为简单,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效果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癌症复发的可能。

猜你喜欢

浸润性电切术肌层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分层结构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经尿道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60例临床观察
五花八门话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