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2021-02-27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铁岭1127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本院磁共振螺旋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 (辽宁 铁岭 1127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肝癌患者临床中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患有肝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临床诊断中分别实施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肝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8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患有肝癌的患者中,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后的准确率为97.50%,64排螺旋CT诊断后的准确率为87.50%,两组诊断方式相比,3.0T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对肝癌患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相比64排螺旋CT,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更高。

肝癌属于本院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在临床中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患者的肝脏上皮和间接组织,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并且具有极大危害性的恶性肿瘤[1];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以及纳差等,如果不给予患者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酌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临床中对于肝癌患者的尽早诊断对其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2];而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均在肝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将对肝癌患者临床中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分别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患有肝癌的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1:19;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52.9±3.5)岁;患者接受教育时间5~17年,平均(8.4±2.3)年;患者50~75kg,平均(62.1±1.5)kg;患者经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扫描的间隔时间均在1周以上,所有患者的基数资料组合情况比较,均经本院相关辅助检查以及临床病理确诊患有肝癌疾病,且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以及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等;所有患者均在家属的自愿情况下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研究内容,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完整,P>0.05,表示患者的相关指标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3.0 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由本院医护人员在检查前嘱咐患者禁食6h,检查过程中将3.0T磁共振成像(生产企业:美国GE公司;型号:超导型3.0TMR)的相关指标分别调整为EG:1/1125Hz;FOV:42×42/Z,256×256/0.72 NEX,4.8 thk/2.4 ov;TI:5.0;TE:1.1 ms;TR:2.5 ms;给予患者以3mL/s的注射速度注射轧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后通过3D LAVA技术给予患者实施多期动态扫描,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憋气训练,之后开展3个时间段(即动脉期:20~35s;门脉期:45~55s以及60~70s)的扫描,扫描结束后需要辅助患者按要求离开诊断室进行适当休息。

64排螺旋CT诊断方法:由本院医护人员在检查前嘱咐患者禁食6h,检查过程中将64排螺旋CT(生产企业:美国GE公司)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如扫描速率、层厚、层后重建、电流、电压、矩阵等分别设置为3mL/s、10mm、5mm、160mA、120kV、512×512;根据患者的体重质量(1.5mg/kg)以3mL/s的注射速度注射碘海醇作为对比剂后进行常规扫描,当其对比剂注射在23s左右时给予患者进行肝脉期的扫描和延迟扫描,扫描结束后需要辅助患者按要求离开诊断室进行适当休息。

1.3 观察指标

诊断准确性=(诊断准确例数)/总例数×100%:参照临床病理对肝癌患者的诊断结果,由至少3位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主任级医师对所有患者经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和64排螺旋CT诊断后的影像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有效鉴别,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后,给予有效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患有肝癌的患者中,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后的确诊例数为78例,诊断准确率为97.50%;64排螺旋CT诊断后的确诊例数为70例,诊断准确率为87.50%,两组诊断方式相比,3.0T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对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种诊断方式也一直在不断进行完善。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均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诊断方式,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其肝细胞癌的病灶常会表现出低密度信号[3];而在诊断时,最关键且最常见的影像特征便是动脉期强化,因此病灶在增强后可于动脉期观察到很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现象;本次研究将对肝癌患者临床中分别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示:8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患有肝癌的患者中,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后的准确率为97.50%,64排螺旋CT诊断后的准确率为87.50%,两组诊断方式相比,3.0T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说明,3.0T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更佳。

64排螺旋CT在诊断过程中具有扫描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有效检测出患者的漏诊及误诊现象,但由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血供和分化良好的小肝癌差别较小,该种方式不容易进行有效鉴别[4];而3.0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过程中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优点,不仅可以有效检测出患者的漏诊及误诊现象,还可以对微小病灶进行有效鉴别,但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5]。总而言之,在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相较于64排螺旋CT,3.0T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并且不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猜你喜欢

本院磁共振螺旋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旋风“螺旋丸”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