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正确党史观学好百年党史

2021-02-27王敬荣

奋斗 2021年8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 王敬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关键节点。百年党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9100多万党员最好的教科书。如何学好这本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树立正确党史观”,抓住了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的关键,为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提供了立场观点方法的根本遵循,对于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大历史观学习党史

所谓大历史观,一方面是指中国历史的长时段,另一方面是指世界历史的宽视野。大历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尊重历史的客观性,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坚持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坚持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统一以及一般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大历史观要求我们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有深刻的影响。学习党史就要走进历史,将党的历史置于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乃至中华民族5000 年发展的历史中加以考察,将党的历史置于国际国内两个环境中加以分析,对党的整个历史进行系统地、客观地、全面地研究,才能在艰难的历史进程中深悟到百年党史的真谛。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因为“不说明以前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对于共产党的成立和以后的历史,也就不能说得清楚”,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承继时代的使命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将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阐释党史的鲜明特点是大历史观,把百年党史放到5000 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180 多年中国近现代史中,阐释中国选择共产党领导、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历史自觉,认清历史大势,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因此,用大历史观的宽阔视野把握历史的全貌,实事求是地讲清楚历史的本然和所以然,有助于学深悟透党史,而不是局限于党史本身,就事论事,忽略了党史厚重深邃的精髓。

把党史置于人类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研究学习,也是大历史观的重要体现。从党的发展历程看,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深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且也深刻改变和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秩序。毛泽东指出:研究党史要用“古今中外法”,全面地研究党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那些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史学习,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中心观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主导。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时指出:“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根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从千丝万缕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坚决纠正不切实际、因循守旧的做法。

二、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历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必须用正确的历史观去思考,才能把握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基本脉络。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艰辛而曲折,经历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个历史阶段由于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但是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等始终如一,这是党史的主流本质、主题主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区分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由此一批仁人志士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他们为民族复兴而苦斗,但均以失败告终。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肩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浴血奋战,于1949 年10 月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随后,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生产力获得大发展,国力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了国家繁荣,人民共同富裕的宏愿。近代历史表明,每每在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关头,党都能把握好正确的前进方向,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党作为全国人民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中华民族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的主题主线,昭示了百年党史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形成、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是党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开创千秋基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这是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

准确地把握党史的主流,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的关系,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百年党史是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互相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是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生硬地将两者割裂开,更不能使两者对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开创的,同时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因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相互否定,要全面科学地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社会认知,分清主流和支流。

学习百年党史,就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从党的艰辛历程、辉煌成就、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之伟力,明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继续走下去,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三、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和评价党史重要人物

历史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要研究历史,就不能不研究人,研究那些创造历史有所作为、发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至壮大为世界上最大政党的百年岁月中,重要的党史人物做出了重要贡献,载入史册。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上所发生过的所有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均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出现的,不能随意地用现在的逻辑观点判断当时的孰是孰非,而是要时刻铭记历史是时代的产物,任何逾越历史条件所进行的评价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指出:要“弄清楚所研究问题发生的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因此,他评价人物“能够以大局为重,而不是感情用事,能够一分为二地评价,而不能绝对化”。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党史重要人物的评价,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地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这个论述高屋建瓴,实事求是地阐明了个人与时代和历史的辩证关系,为党史研究和学习提供了重要遵循,即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要全面而不要片面看待分析,要辩证地而不是机械地看待分析。这也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光明磊落、坦荡正直的胸怀,以及党的自我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显示出百年政党的历史担当。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为更好地研究党史人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四、坚决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从未停止过攻击和抹黑,只不过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其惯用伎俩,无非是用我们党史中的枝节片断和表面现象,来否定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看似揭示了所谓历史真相,实则掩盖了历史真实,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现今的表现是,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或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或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手段来涂抹历史人物与事件,丑化党的领袖和英模人物。其目的就是要把党的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搞垮,把红色传统涂黑,把红色基因改性,切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现今,国际上反华势力极力诋毁中国的抗疫成就,污蔑中国“人权”,无视新中国70 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其本质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个长期任务,任重道远。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加强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宣传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光辉事迹,以革命的、先进的思想哺育其成长,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百年党史和革命史研究,挖掘出更多宝贵的党史资料,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向世人展现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战斗力和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继续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辉煌的伟大成就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诋毁和污蔑。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