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炜:用脚步丈量京城羽毛球
2021-02-26麦延
麦延
因热爱而北漂
黃炜来自福建上杭——一个出过好几位羽毛球世界冠军的福地。要说接触羽毛球,他从八岁就开始在小学校队里学羽毛球了。念小学时,黄炜因为个子高而被体育老师挑选到羽毛球培训班中,从零开始接受了一周训练。没想到,一向精力旺盛、喜欢上蹿下跳的黄炜竟然展现出不错的羽毛球天赋,便被教练留下来继续培养。
在那期间,黄炜曾到培养过林丹的上杭县体校训练,过着每天正常上学、放学练球两小时的日子。他还记得,小时候代表体校参加县里和市里的羽毛球比赛的情景,也正是那时候让他开始对尤尼克斯这个品牌产生了解。
虽然没有选择走专业路,但黄炜的成长道路一直有羽毛球。除了初中停练过一段时间外,黄炜从小学至今几乎一直“拍不离手”。在厦门上大学时,即使学校没有室内羽毛球场地,他也会约上球友们坐车到很远的羽毛球馆打球。
2006年,读计算机专业的黄炜从大学毕业,他开始考虑人生的道路了。权衡期间,碰巧有一位在北京做羽毛球培训的师兄邀请黄炜加入,心里一直装满羽毛球的黄炜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一路北上,黄炜也成为一名“北漂族”。
当时,“北漂”已经是一个热词,也反映了北京的机遇与压力。但对于黄炜来说,那些所谓的房价、物价等统统不是他考虑的因素,他凭借的仅是一腔热血。不能说他笃定,但那至少是瞧一瞧和试一试的勇气和好奇。况且,那是他喜爱的羽毛球。
到过京城七成球馆
2021年到了,黄炜的北漂生涯满15年了。回顾这人生重要的15年,他感叹自己竟然都在做羽毛球培训,未曾偏移。黄炜的学员从小学生、中学生、到上班族、甚至四五十岁的中年球友都有。他们或是零基础起步,或是打球一段时间后觉得需要进步,或是因动作不对而受过伤、需要纠正动作,不一而足。
不同于培训机构的大班教育,黄炜更倾向于更有针对性的小班授课。他一般在学员所处附近的羽毛球馆进行教学,为此去过北京大多数羽毛球馆,用行走的羽毛球馆测量仪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多的不敢说,超过七成吧,这整个北京城东南西北的,四五十个肯定有!”黄炜一边回忆着去过的球馆,一边说道。
这些年来,黄炜一直用双脚丈量着北京的羽毛球馆,也见证着首都人民逐年增加的羽毛球热情。黄炜谈到球场地点是变化突出,他刚到北京时,球友们的打球点以各区和街道的综合性体育馆为主,还有大中小学的球馆,著名的首都体育馆和一直有很多羽毛球俱乐部进驻的北航就是很突出的例子。
近年来,大量的旧厂房或体育场被改建成羽毛球馆,这些球馆位置分散,特点不一,黄炜的活动范围开始慢慢从固定的几点向外和向更细致的角落延伸。进入2010年以来,羽毛球场地成为越来越大的需求,更多专业、专门、正规的羽毛球馆不断建成,黄炜又有了一大批的新选择。
除了这些热门球馆,黄炜还去过很多特别的球馆,像远在郊区度假村里的羽毛球场。同样有意思的是,一些企业或私人户把自家的仓库改建成羽毛球场,把运动场所带到了自己工作的身边。
感受北京体育变化
这不尽相同的球馆,都是黄炜在这15年时间里一步一步探索回来的。对于他而言,不同的区域和球馆都有着不同的记忆和意义,像是海淀代表着学生的少年青春风,西城代表着政企的单位运动热潮,朝阳代表着白领们的轻松一刻……
每当流行病成为社会问题,“健康”二字都会在病情过去后成为讨论热潮。在黄炜眼里,大家对羽毛球观念的改变或升级同样是他在这些年里的感悟。
在黄炜小时候,很多人是为了强身健体而锻炼;等到他到了北京发现,羽毛球是孩子们的一门技能,一门爱好,它可以是每一种体育运动;而在近10年时间里,体育在多地相继纳入中考和高考,特招生也成为一条特别的道路,羽毛球也多了一个方向:升学。
2020年疫情期间,北京的球馆从年初到暑假都没有开张,黄炜在这段时间都待在家里。作为习惯运动的人,黄炜总是有点待不住,于是他选择了跑楼梯和做身体力量训练。从一楼跑到三十楼,再坐电梯下楼,跑三趟,每周两到三次。虽然累,但是对于黄炜来说是开心的。
除了自己居家锻炼,黄炜还为每一位学员写详细的技术和体能训练计划,为将来做好准备。几年前,黄炜偶然参加了尤尼克斯公司北京办事处的羽毛球兴趣小组,从此便成为其中一员,每周来到垡头羽毛球馆互相切磋,也顺势成为了尤尼克斯的意见领袖。
虽然经历了变化,但黄炜当初来北京的初衷没有动摇。为什么要坚持培训?黄炜说:“《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羽毛球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对抗项目,打球前要先练习基本功,它不仅能防止受伤,还能提高技术。我希望用‘简易法让学员能较短时间内学会如何学打球。作为教练,如果不能桃李满天下,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