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危机理论探析
2021-02-26孟月伟
摘要:奥康纳考察和分析了一些危机理论和历史事实,认为生态危机属于科学的和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不同地区经济困境的一种反映,具有主观性的特征。生态危机背后折射出了不同地区不同利益集团的争斗。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积累、不平衡的和联合的发展、资本主义技术和生态危机的关系,论证了生态危机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最后探索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实现生态社会主义。
关键词: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绿色行动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1-0152-03
詹姆斯·奥康纳(以下简称奥康纳),是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自然的理由》用“文化”“自然”“劳动”重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考察危机理论与生态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双重矛盾和双重危机等,探析导致生态环境加剧甚至威胁人类生存等问题的原因,进而研究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以实现人类解放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一、生态危机属于科学的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奥康纳对“生态危机”的考察源于对危机理论和历史事实的分析。他吸收了众多危机理论及观点,如格哈德·马修“危机观念出现在各种领域”的观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席马斯塔法·托贝尔认为危机为“对自然界的威胁”(和迈克尔·索勒的“全球性自杀”观点相类似),均将危机视为生态灾难;2500年前古希腊式危机定义:“对某种疾病的发展过程的强烈的主观判断或有争议性的估计”;19世纪历史学家提出危机的内涵;“转折点”以及“做决定的时刻”。在此基础上,奥康纳对生态危机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生态危机属于科学的和意识形态的范畴。
奥康纳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分析:生态危机具有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特征,且环境危机具有主观性。他以濒危物种为例证,政府对濒危及受威胁的物种进行划分,而这些濒危物种是否处在危机状态,受到危胁的程度如何,均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政府官员基于假设和官方统计,由政治意识形态决定。他又以荒野为例阐释生态危机,世界把危险转嫁给荒野,《纽约时报》关于荒野的论述对政府管理这片地区进行了生态事实的说明,这反映的是荒野地区的政治和文化情境,不管荒野处于危险还是濒危物种受到威胁,都缺乏科学依据,只是对它们进行唯心主义式的思想建构。这些濒危物种及受威胁的物种数量都是政府从主观性维度来假设的,因此环境危机具有主观性。
奥康纳从物质利益角度来思考生态危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特征。首先,核动力工业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为增加人们对核动力的需求,在《纽约时报》上鼓吹全球变暖,以降低人们对矿物燃料的需求。其次,以氟氯烷烃类的物质造成臭氧消耗为例,一些科学家对此表现出了不同态度:如臭氧层工程首席科学家罗伯特·瓦特森博士分析地球臭氧层的消耗与破坏,找出了一直对地球臭氧层进行着危害的氟氯烷烃类等物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谢伍德·洛兰德博士反对南极洲环境恶化不会危及温带地区的观点;马克·马可发兰德博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氟氯烷烃类物质生产厂家之一的科学家,却说在南极洲的现象是不会影响其他地方正常运转的。奥康纳对这些科学家持批判态度,认为他们发表的观点带有主观性色彩,其背后隐藏的是利益冲突,这也充分阐释了危机定义内含着主观性。
奥康纳认为生态危机是不同地区经济困境的一种反映,同时也反映不同地区不同资本主义集团在物质利益、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斗争。以旧金山湾这一地区为例,南北部对探讨该地区是否真的存在生态危机持不同看法,其背后反映的是南北部金钱与权力所具有的影响力。极端环境主义者散布灾难来临的论调,吸引大众目光,获得政策支持,媒体将此事作为热点而畅销报纸,诸如此类的一系列事件,均出自于科学家的过分言论,经济学家托马斯·摩尔对此进行了批判和揭露。资本家会利用公众关系网贬损危机言论,鼓吹企业对绿色技术及产品的认同。统治阶级利用危机局面,鼓动大家支持政府政策。因此,奥康纳认为生态危机是客观存在的,危机问题有不确定性特征,每一个人都应该满怀生态理念与生态情感,拿出保卫地球家园的态度,成为一名真正的环境主义战士。
二、生态危机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
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各抒己见:如法兰克福学派把科学技术作为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阿格尔则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消费异化;科威尔将资本积累作为导致生态危机罪魁祸首。奥康纳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再生产理论,探究了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积累、不平衡的和联合的发展、资本主义技术,最后得出生态危机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结论。
资本主义积累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靠生产率的不断增长和长期剥削劳动的剩余价值来实现。榨取剩余价值靠吸取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来获得,个体资本实现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积累,整体工人阶级利用技术革新创造出来的财富实现了相对剩余價值的积累,而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相对剩余价值。再加上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带来的是对原料的需求增大,刺激个体资本和工业资本利用技术革新来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致使原料成本降低,平均利润上升,这加快了资本主义积累速度,但同时带来资源耗费和衰竭的危险。对此奥康纳认为自然界既是资源的水龙头,又是污水池。资本家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又不断地获取大自然的资源,工业发展和扩张给人们带来了巨大财富,同时有害物质肆意排放,造成了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消失、酸雨等多种生态变化,直接引发生态危机。
不平衡的和联合的发展导致世界生态危机。不平衡发展主要涉及政治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不平衡状况,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性生成的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矿产业等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之间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体现的是全球资本主义生产在发展与欠发展地区的二元性或对立关系,工业园区和原料产地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描述一个重要的事实:首先是加剧环境污染,尤其是不同种类的废弃物可转变成危险的污染物,二十世纪之后的美国,由于工业生产集中,使得废弃物在地理位置上也集中,导致土壤恶化,气候异常,水污染极其严重。其次是造成资源枯竭,南部国家以及北部的原料供应区,将原料和能源输出到工业化地区,而这些工业化地区通过加工生产出能获得利润的产品实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后,返还他们的是废弃物、污染物。这相当于发达地区通过工业生产、商业、人口等集聚,榨取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和原材料,使得该地区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被过度砍伐、矿产资源被过度开采等。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联合的发展可理解为发展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与欠发展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进行的一种独特联合,目的是追求获利,快速进行资本主义积累,结成更大联合体,获得更大的政治力量。如新全球经济、实现劳动条件及政治形式与技术的联合,实际上是把追求利润的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结合成新的统一体,由跨国公司支持。联合的发展实现了政治力量结合,经济生产利润率提高,资本主义积累增多,但加重了环境污染与资源衰竭。联合的发展会加重不平衡发展的程度,如北部国家把资本和技术转移到南部国家中去,带给南部国家的不仅是利润,还有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成本,比如南部国家在工业化地区生产需要更多土地和矿产资源,发动机排放的气体是最大的污染源,造成空气污染,资源使用与破坏的速度和各种形式污染率加大,最终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衰竭,同时北方国家强壮的劳动力被剥夺,导致北方土地荒芜,总体生态恶化。总之,联合的发展加剧了不平衡发展,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本主义积累的速度,但也更大程度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平衡发展和联合发展的结果最终导致生态危机。
西方哲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是资本主义技术与生态危机的关系问题,根据对技术属性认识,分为两种截然对立的技术观:资本主义技术乐观主义和资本主义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可以使我们免于自然的暴戾,还可以授予我们富裕的生活;而技术悲观主义认为,技术是压迫、剥削和破坏力量,技术加剧自然退化,危及人类生存。奥康纳作为一个资本主义技术乐观主义者,他认为技术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元凶,不应该将生态危机归咎于技术,如在不平衡的发展与联合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起到了实现联合发展的作用,就像高技术与廉价劳动力的结合,技术与政治形式的联合等,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积累。技术是作为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力和利润率,但也加剧了环境恶化。奥康纳认为技术是资本的“防御堡垒”,在资本主义积累中具有核心作用,所以技术是加剧生态危机的工具。
总之,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既是经济活动的手段,也是经济活动的目的,个体资本把利润作为赚取更多利润的工具,从而实现“资本的自我扩张”和“货币的自我升值”。资本扩张没有限制,利润增长也就没有限制。资本主义积累是实现利润至上,不平衡的发展和联合的发展目的也是为了追求利润,运用技术与劳动力结合,形成更大政治力量实现经济发展,这就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生态危机出现,而危机背后的操控者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三、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实现生态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逐渐步入危机,逐步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资本主义面临的是为追求利润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自然枯竭问题,以及资本造成的负面经济问题,给人们带来贫穷和痛苦。传统社会主义同样也存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为解决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存困境问题,奥康纳认为必须走生态社会主义道路。
奥康纳通过生态社会主义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生态社会主义内涵进行了界定:生态社会主义是对社会经济条件和日益逼近的危机的实证分析,更为明确地说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一种批判。一方面,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表现在:生态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实现传统社会主义本身的批判性理想,它比传统社会主义更宽泛,更普遍,传统社会主义关注的是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而生态社会主义关注的是生产条件的生产,尽力使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从属于具体劳动,工厂根据所需来进行生产。奥康纳借用波兰尼的商品术语,生产条件就是土地和劳动,即不作为商品被生产出来,却被看成是商品的东西,生产条件的生产前提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规等复杂的系统,而传统社会主义未对其加以理论分析。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批判表现在:从理论视角来看,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影响或建构生产力方式的批判,譬如对生产力中的原料、能源、一些再生产的资料和对象等进行批判。从实践视角来看,是对生产力和再生产力的批判。如资本主义建立的经济体系实现了生产到消费再到生产的顺利运转,为了追求利润,通过技术升级产品、打广告、升级包装等手段促进商品的销售,其结果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总之,不管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还是资本主义模式均造成了生态危机,要想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必须走生态社会主义之路。
如何走生态社会主义之路,奥康纳认为通过全球性的思考、地方性的行动,走向一种国际性的激进绿色运动。不管是绿色主义者还是激进主义者“组织起一种国际性的激进绿色运动,作出与全球性的资本相对称的反应,进而推动一种新的民主的、生态合理的并且在经济上和社会上公平的生活方式。”[1]476他倡导全球性的思考與行动,还倡导地方性的思考与行动,最终全球性的又是地方性的思考和行动。尤其美国与其他一些国家的和平、反核、甚至团结运动受到这个思想的鼓舞,在竭力争取经济成效的同时,要求更少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南北部不平衡和联合的发展的情况下,全球性的行动还代表着北部国家和南部国家为了更好的环境而共同奋斗的名义,在此名义之下,南北部国家的劳动分工和生活状况更合法了。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构建一种国际性的激进绿色运动,需要发展一种国际性视角,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生态学有着深刻的了解,可以制定全球性战略来实现自然解放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 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James OConnor.Natural Causes:Essays in Ecological Marxism[M].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98.
[3]丁东红.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启示[J].理论视野,2010(4).
[4]陈永森,黄新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其出路——评奥康纳的“生态危机理论”[J].科学社会主义,2008(1).
作者简介:孟月伟(1994—),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单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