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本能论解读

2021-02-26周丹丹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孤独

摘  要: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20世纪独树一帜的南方女性作家之一,其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誉为扛鼎之作,讲述了发生在南方小镇上的三个怪诞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爱情悲剧。本文主要通过弗洛伊德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理论对小说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以阐释本能对造成人物精神隔绝和无法摆脱孤独悲剧命运的内在推动作用。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生本能;死本能;孤独

作者简介:周丹丹(1996-),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2

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南方女性作家,一生饱受病痛折磨,生活和爱情上都经历了诸多不幸,孤独和精神隔绝几乎贯穿她所有作品的主题,人物常以怪诞和畸形的特点著称。她的一生都渴望着爱与归属,孤独和对爱的追寻是她创作的核心,她将自己对于爱的独特见解,领悟到的爱与恨、生与死的真面目,都揉进自己的文字里,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内心。

《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南方小镇上一间咖啡馆的兴衰变迁和一段畸形的三角恋故事。爱密利亚性格孤僻,体型高大,是小镇最富有的女人。马文·马西是一个面貌俊美,玩世不恭的恶棍,夺走了许多姑娘的贞洁与爱慕,却为了得到爱密利亚的爱而痛改前非,但遭到了拒绝。冷漠的爱密利亚却对投靠自己的罗锅李蒙百般讨好,可李蒙又被复仇归来的马文吸引,并在爱密利亚和马文的决斗中,将她打倒并卷走了她所有的财物后和马文一同离去。爱密利亚自此身心受创,终日呆坐在楼上自闭沉沦,万念俱灰。他们三人之间的畸形爱情既浪漫又荒诞,他们在爱情中不吝啬的付出,改变,可却在彼此吸引的同时并不懂爱,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尾。

本能理论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是本能角度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论,并在《超越快乐原则》中将本能分为最基本的两种: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即爱欲本能或性本能;死的本能即破坏本能,代表恨与破坏的力量,其向内表现为自我惩罚、谴责、毁灭等,向外表现为破坏、侵略、征服等。两种本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抵消。

一、生本能

生本能即爱欲本能或性本能,弗洛伊德所讨论的性,是以爱为要义的,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个体的性本能受到压抑,就会产生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

(一)爱密利亚

爱密利亚小姐,身材高大,体格健硕,言谈举止都如同男人一般。她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倾注在工作上,所以她很富有,既不把异性的爱放在心上,也不懂得爱的真正含义,将相貌俊美的马文拒之千里之外。她对马西的付出和改变不屑一顾的,即使和他结了婚也拒绝和他亲近,由此可见,爱密利亚的身上的爱情和婚姻都处于沉睡状态的,她的性本能被完全压抑了。

但是李蒙的出现却转移了爱密利亚对工作的倾注,并激发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她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李蒙身上,开始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着装,为他建立了咖啡馆,打破了许多惯例。爱密利亚对李蒙的态度完全不同,这说明她的性本能已经开始觉醒,生本能中的爱欲已经被激发,并且渴望得到全面地释放。正是爱密利亚在马西那对自我保护本能的过度激发使得性本能过度压抑,而在李蒙那对爱欲本能的过度释放直接导致了她的孤独悲剧。

(二)李蒙

李蒙的身体畸形,大脑袋,罗圈腿,鸡胸驼背,可爱密利亚却信任并依赖他,他在得到爱密利亚信任和爱情的同时,无情地忽视了她热烈又无私的爱,他知道自己需要爱密利亚的照顾,所以只是利用她而非在乎她,这就体现了他被压抑的性本能。通过忽略爱密利亚的爱,来报复被其他人忽视的痛苦,满足被人关注的同时又可以随心所欲地抛弃的欲望,他被压抑的爱本能又这样得以释放。

一开始,他通过利用爱密利亚对他的爱来填满自己心中渴望被人爱的欲望。但是马文的出现让他开始有了崇拜的对象,极力想要讨好他,因为马文英俊高大,让人生畏,是他一直渴望成為的那类人。可以说他对马文的迷恋和追随是他性本能的释放,以满足他渴望得到尊重和关注的欲望。正是他对爱密利亚的爱慕的不良态度和他在马文那不正确地释放爱本能,使他陷入了孤独悲剧。

(三)马文·马西

马文是一个既英俊又邪恶的恶棍,但爱情彻底改变了他的脾气秉性,自从爱上爱密利亚后,他孝顺养母,疼爱弟弟,去教堂礼拜,参加宗教集会,不再骂人斗殴。马西能变得如此有礼貌完全是出于爱的本能,他渴望得到幸福和爱密利亚的爱情,因此,当爱密利亚拒绝和他在同一张床上睡觉的时候,他性本能的释放受到了阻碍,爱欲本能受到压抑,感到非常痛苦。

马文因为渴望爱情而改变了对待他人的敌视态度也是爱本能的体现,他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也收获到了幸福和认可,体验到了爱的力量。正是爱本能的驱使下,他一改往日的不良行为和脾气秉性,甚至于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追寻爱密利亚的爱。不幸的是他将爱放错了地方,爱密利亚无法承受如此热烈的爱,所以不能以适当的方式释放他的爱本能,导致了他被抛弃的孤独悲剧。

爱密利亚对李蒙的偏爱,李蒙对马文的痴迷以及马文对爱密利亚的追求都是个体生本能的体现。冷漠无情的爱密利亚在生本能的指引下,为爱无私奉献,恶棍马文也因为爱欲的驱使痛改前非,生本能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

二、死本能

死本能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如果死本能的向外倾向受到阻碍,个体就会退回自我,转为向内的死本能,破坏力会更加强大。死本能就是一种要求回复到生命最原始状态的本能。

(一)爱密利亚

马文的回归直接导致了爱密利亚小姐的悲剧。受到爱欲本能的驱使,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试着融入集体,学着与他人相处,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归属,可马文回来后毁掉了这一切。就像一个旧伤疤被重新揭开,她再次将自己藏了起来,在等待李蒙三年无果的情况下,她将所有门窗钉死,从此隐居。马文所摧毁的不仅仅是爱密利亚苦心经营的咖啡馆和酿酒厂,还有爱密利亚的爱情。

作为受害者的同时,她也是一个施暴者。她对自我的封闭是一种向内的自我毁灭行为,而她对马文的无情拒绝则是一种向外的破坏行为。从死本能的角度看,爱密利亚的自我毁灭倾向来自于她的自卑,她渴望爱情却又因为自卑而压抑自己,于是面对马文的友好示爱,她的死本能迫使她去破坏一切,并从毁灭中获得快感,因此造成了他与马文的爱情悲剧。

(二)李蒙

死本能向外的破坏行为和向内的自我毁灭行为在李蒙身上也有迹可循。他喜欢煽动旁人,以便在他们的争论斗殴中获得满足。他渴望在毁灭他人中获得满足的本能更体现在,他在马文与爱密利亚的最终决斗中,选择帮助马文获胜,并一起摧毁了爱密利亚苦心经营的一切,讽刺的是这一切都是爱密利亚为了讨好李蒙而建立起来的。

另一方面,李蒙对马文的痴迷到了一种可以忍受他对自己任意辱骂和殴打的地步,他甘之如饴地接受着马文的虐待,这种受虐倾向则是他内部自我毁灭倾向的体现。这种自我毁灭行为也是李蒙对于自己的弱小和对于周围世界恨意的表现,他在这种虐待中自我惩罚,无论是毁灭他人还是自我毁灭都是由死本能驱动的,具有巨大的破坏力量。

(三)马文

马文相貌英俊,却本性恶劣,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强的破坏欲望。他是镇上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糟蹋了很多年轻姑娘,对整个社会怀有仇恨态度。在死本能力量的主宰下,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恶意,并通过不断的施暴来获得满足。因为小时候被不负责任的父母抛弃的遭遇,他因恨而生的具有毁灭性的死本能无法得到有效的疏导,只能通过暴力行为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外部事物上才能得到满足,这种向外的死本能对他人及社会都是一种危害。

马文曾试图通过压制本能成为被社会所接受的人,但失败了。爱密利亚的无情拒绝再次燃起了他心中对世界的仇恨之火,想要烧毁一切。死本能的破坏力量被完全激发,驱使他走向自我毁灭和毁灭他人之路,这也是为什么他在被爱密利亚赶出家门后,因为暴力事件而入狱的原因。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最初压抑的向外的死本能的破坏力增强,只有破坏才能得到满足。于是他再次回到小镇后,他带走了爱密利亚最爱的人,捣毁了咖啡馆和酒庄,甚至想毒死爱密利亚。

他们三人都同时拥有毁灭者和被毁灭者的身份,爱密利亚毁灭了马文与自己的婚姻后,被李蒙毁灭了爱情;马文的爱情被爱密利亚毁灭后,又反过来毁灭了爱密利亚的咖啡馆和爱情;李蒙毁灭了爱密利亚的一切后,又即将跟随马文毁灭。他们无论是向外的毁灭他人行为还是向内的自我毁灭行为都是受死本能的主宰而产生的行为,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回到最初的状态。爱密利亚重新封闭自己,马文继续施暴,李蒙再一次漂泊无依,人物全都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三、结语

生本能激发人类的爱欲,死本能激发人类的毁灭欲,这两种本能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畸形的三角恋关系中,爱密利亚对李蒙的偏爱,李蒙对马西的痴迷以及马西对爱密利亚小姐的追寻都是人类生本能的体现。但是,一方出于各种原因使他或她的性或爱欲本能处于压抑状态,导致另一方在释放他或她的本能时受到阻碍,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关系而获得温暖,精神处于孤独状态,更不用说可以找到归属感。于是他们的生本能开始转变为死本能,在死本能的驱使下,他们的外在破坏行为和内在毁灭行为,都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最终的毁灭性结局。他们都想通过爱情来摆脱孤独,但是无法摆脱两种本能之間的相互依存和转化,因此,他们无论做出多少努力,都无法改变因为无法得到爱情而以入孤独悲剧收尾。

参考文献:

[1]Carr, Virginia Spencer. The Lonely Hunter: A Biography of Carson McCullers[M]. Athen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75.

[2]Carr, Virginia Spencer. Understanding Carson McCullers[M].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2005.

[3]Evans, Oliver. The Theme of Spiritual Isolation in Carson McCullers[J]. New World Writing, 1961(1):297.

[4]卡森·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M]. 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5]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M]. 彭舜,译.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

[6]杨梦露. 生与死的对话—麦卡勒斯小说的“本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7]徐明, 汪洋.《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与现代主义孤独[J]. 外国文学研究, 2008,30(06): 66-70.

[8]蔡芳, 谢葆辉.《奥兰多》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殊途同归[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03): 26-30.

猜你喜欢

孤独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孤独与恶——读《天黑以后》有感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冬》:孤独的狂欢
从当下国产青春电影看青春的怀旧与孤独
解读《沁园春·长沙》中的“独”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