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婚恋诗女性形象浅议
2021-02-26郭楠
郭楠
摘 要:《诗经》婚恋诗共78首,其中恋歌36首,嫁娶诗9首,婚姻诗33首。恋歌中的女性形象在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男性心目中的女性理想化的程度较高,女性自身则更多对情感的诉求。婚姻诗中的女性可以分为新娘和妇人两种类型,新娘有被赞美与被讽刺两种,妇人则有贤妇、思妇、弃妇三种类型。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其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习俗。其中,与爱情婚姻有关的诗约78首,大部分集中在《国风》中,《小雅》中也有一小部分。这些诗篇广泛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婚恋诗”是反映人们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诗篇,涉及恋爱、嫁娶、分离、离异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欢乐和痛苦,感情坦诚、真挚。《诗经》年代久远,许多诗篇的主题历来颇受争议,据程俊英先生《诗经译注》及周振甫先生《诗经译注》,《诗经》婚恋诗共计78首。这些诗歌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产生于不同的地区,反映了不同时、地人们的婚恋习俗。青年男女们渴望恋爱婚姻自由,但在礼乐文明的渗透下,周人重视“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婚姻不自由成为社会的常态。《豳风·伐柯》写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后世把為人作媒称为“伐柯”“作伐”便由此而来。婚姻自主的女子会受到社会的谴责,《鄘风·蝃蝀》便反映了这一现实。
一.《诗经》恋歌中的女性形象
恋歌即描写男女青年恋爱的诗歌,《诗经》中共有36首。这些恋歌有以男性视角描写的,也有以女性视角描写的,不同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各有特点:男性视角下的理想女子貌美德高,符合男性的心理需求;而女性视角下的女子更多恋爱情感的诉求。
(一)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以男性视角描写女性的诗篇有:《周南·关雎》《周南·汉广》《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鄘风·桑中》《王风·采葛》《郑风·有女同车》《郑风·出其东门》《齐风·东方之日》《秦风·蒹葭》《陈风·宛丘》《陈风·东门之枌》《陈风·东门之池》《陈风·月出》等。
这些诗篇中的女子,首先,外貌上,容颜美丽、风姿绰约。如《周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召南·野有死麕》中的“有女如玉”,《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姝”,《郑风·有女同车》中的“颜如舜华”,《郑风·野有蔓草》中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齐风·东方之日》中的“彼姝者子”,《陈风·东门之池》中的“彼美淑姬”,《陈风·月出》中的风姿绰约的月下美人,等等。其次,德行上,美好无暇。如《王风·采葛》中采葛织布、采蒿祭祀、采艾治病的勤劳姑娘,《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彼美孟姜,德音不忘”,《郑风·出其东门》中“缟衣綦巾”的女子,等等。再次,情感态度上,一方面,有情深意重的女子,如《邶风·静女》中赠物以表深情的“静女”,《陈风·东门之枌》与男子聚会歌舞,赠“握椒”以传情的“子仲之子”等。另一方面,也有难以追求的佳人,如《周南·关雎》中男子对那位在水边采荇菜的女子“求之不得”,《周南·汉广》中男子追求汉之游女却“不可求思”,《秦风·蒹葭》中的那位“伊人”更是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及。总之,男性视角下的这些女子,都是美好无瑕的,她们美丽勤劳,有情意绵绵的,也有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无一例外她们都是男子心中的佳人,是无忧无虑、纯真美好的的少女。
(二)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以女性视角描写女性的诗篇有:《召南·摽有梅》《邶风·匏有苦叶》《鄘风·柏舟》《王风·大车》《王风·丘中有麻》《郑风·将仲子》《郑风·山有扶苏》《郑风·萚兮》《郑风·褰裳》《郑风·丰》《郑风·子衿》《郑风·狡童》《秦风·晨风》《陈风·泽陂》《桧风·羔裘》《小雅·隰桑》等。
以女性视角描写的诗篇,主要表达女子情感态度。首先,有积极主动的女性,珍视青春、渴望爱情。如《召南·摽有梅》写女子求偶,“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这位女子看见梅子坠落,引起青春消逝的伤感,希望有人能及时来求娶她,以免辜负了美好的青春时光。《邶风·匏有苦叶》写女子希望早日同未婚夫成婚:“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其次,也有消极被动的女性,畏于世俗,压抑感情,《郑风·将仲子》写女子让他的情人不要再到她家里来,这并不是说她不再爱他了,而是她害怕他们之间的恋爱会受到父母、兄长及旁人的指责。再次,有表达对爱情忠贞的,如《王风·大车》写女子热恋这一位情人,对其发出誓言:“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最后,有患得患失的,如《郑风·狡童》一对恋人产生了小矛盾,男子不理女子了,也不再同她一起吃饭,热恋中的女子接受不了,寝食不安,唯恐失去爱情:“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二.《诗经》婚姻诗中的女性形象
(一)新娘形象
婚姻诗即描写男女嫁娶和婚后生活的诗篇,嫁娶诗共9首,写到女性的有6首,分别是:《周南·桃夭》《召南·鹊巢》《召南·何彼秾矣》《邶风·燕燕》《唐风·绸缪》《小雅·车舝》。
这些诗歌都是从旁观者或男性的视角描写的,这些女子容颜姣好,温婉贤淑,如《周南·桃夭》中描写的那位女子,她像桃花一样妖娆多姿,《邶风·燕燕》中卫君赞美自己的妹妹“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而相比之下,人们对德行更为看重,德行不好的女子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如《召南·何彼秾矣》中描写的那位王姬,“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表现了人们对贵族王姬德色不相称的讥刺。
(二)妇人形象
《诗经》中描写婚姻家庭生活的诗篇共33首,分别是:《周南·卷耳》《周南·汝坟》《周南·葛覃》《召南·草虫》《召南·殷其雷》《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绿衣》《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雄雉》《邶风·谷风》《邶风·泉水》《卫风·氓》《卫风·竹竿》《卫风·伯兮》《卫风·有狐》《王风·君子于役》《王风·中谷有蓷》《郑风·缁衣》《郑风·遵大路》《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齐风·鸡鸣》《唐风·葛生》《秦风·小戎》《秦风·晨风》《小雅·杕杜》《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采绿》《小雅·隰桑》《小雅·白华》这些诗篇是以旁观者或女子视角书写的,她们的形象可以分为贤妇、思妇和弃妇三种类型。
第一,贤妇形象,勤劳贤惠,持家有道。如《齐风·鸡鸣》以夫妻对话的形式,写妻子催促丈夫起床,以免朝会迟到。妻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夫说:“非鸡则鸣,苍蝇之声。”妻说:“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夫说:“非东方则明,月出之光。”夫说:“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妻说:“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勤劳早起、关怀夫君的妻子和慵懒贪睡的丈夫跃然纸上。《郑风·缁衣》妻子关心丈夫的生活,留意他的衣着,及时为他缝补或制作新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在丈夫出门前会嘱咐“还,予授子之粲兮”,为他准备好美味的饭菜。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的贤惠体贴。
第二,思妇形象,情深意重,相思成疾。《诗经》产生的年代,男子们因为战争、徭役等原因不得不离家远行,而他们的妻子只有在家中苦苦等候。如《周南·卷耳》妻子怀恋出征的丈夫,无心采摘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她想象他的劳顿困乏“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阻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这些想象让她更加怀恋牵挂。《诗经》中也有写到妻子悼念亡故的丈夫的,如《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传达出妻子对丈夫无限的情意。
第三,弃妇形象,被夫抛弃,悔恨不甘。这类女性形象如《邶风·谷风》女子的丈夫喜新厌旧,抛弃与他共患难的妻子,另娶新欢,这位女子离开时述说自己对家庭的种种贡献,历数丈夫的忘恩负义。《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女子在年老色衰后被遗弃,她内心充满了悲苦,指责所嫁的男子无情无义,丝毫不顾忌她的痛苦,最后表达了她对这段婚姻的追悔莫及。
這些已嫁为人妇的女性大都勤俭持家,对家庭功不可没;温柔体贴,对丈夫关怀备至;情深意重,对爱情忠贞不渝。她们有家庭幸福美满的,如《郑风·女曰鸡鸣》中的夫妇情投意合;但更多的诗篇则表现了女子的不幸,她们或不得不长期独守空闺,或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抛弃。
周代已进入父系社会,男性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占据主动地位,女性则相对是弱势群体。出嫁前,她们依附于父母,要听从父母之命,行为不能逾矩;出嫁后,她们依附于男子,要防备他们变心从而导致自己被抛弃。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受到压抑的,被动的地位让她们在爱情婚姻中大都以悲剧收场。
三.结语
《诗经》三百零五篇描绘了周代社会的图景,其中众多描写爱情婚姻的诗篇都源于现实生活,作者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爱情婚姻生活中人们复杂的情感,塑造了一大批特征鲜明的女性形象,也折射出周人的婚姻观念,反映了当时的婚姻风俗。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夏传才.诗经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高琼燕.试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19(2):59-64.
[6]鲁洪生.《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6):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