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一跳广场舞就停不下来

2021-02-26

新传奇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啡肽牛津大学神经

与他人一起有节奏地行动或者发出和谐的声音,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起跳广场舞也许不能让世界变得和平,但类似的行为也许可以让我们对外界更加宽容。

为何一跳广场舞就停不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增加亲近感

研究发现,与其他较为无序的活动相比,团体划船、列队舞、合唱甚至仅仅是一起敲击手指,就能增加人们对他人的宽容度和信任度。此外,这些活动还能提高疼痛的阈值。为什么同步化和协调的行为能给人带来更深厚的亲密感?这是因为,同步化行为产生的强大效应可能来自神经激素、认知和感知的共同作用。

人类并不是唯一能进行同步化活动的生物,一些动物也具备这种能力。例如,宽吻海豚会一起跃出水面嬉戏,一些雄性萤火虫也会让它们的闪光节奏保持一致。动物行为学家推测,同人类一样,这些同步化行为也对它们的社交有益,比如,帮助它们吸引配偶。

與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同步化行为更加多样化:有些是有组织性的,比如集体祷告、合唱、阅兵和快闪;有些是无意识的,你可以想象音乐会上观众同时为歌曲鼓掌,又或者情侣一起散步时两人步伐一致的场景。还有研究称,如果两个人肩并肩坐在摇椅上,他们会突然同步地前后摆动。

心理学实验证实了这种同步化行为能促进团体成员的感情。在一项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些小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给他们穿上橙色和绿色的背心加以区分。实验需要让孩子们同步或者不同步地跳舞。之后,研究人员发现,虽然穿的背心颜色不同,但只要孩子们在实验中同步舞蹈,他们会与彼此玩得更亲近,而不同步跳舞的孩子们则没有那么亲近。

同步化行为带来的亲近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儿童游戏中,它还能在一些情况下减少人们的偏见。研究发现,无论是同步跑动还是同时摇晃椅子,都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亲社会性。丹麦科技大学的认知神经生物学家伊凡娜·孔瓦林卡说:“在进行同步活动时,自我和他人的边界变得模糊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当我们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相一致时,我们会将他人与自己看成一个整体。”

另外,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婴儿也能在参与同步活动后变得更加乐于助人。牛津大学的人类认知学家艾玛·科恩说:“一种行为如果在人的婴幼儿期就出现,说明它可能对人类来说是无意识却又相当重要的。”这在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可能也起着不小的作用。

同步行为的演化

牛津大学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指出:在早期人类社群扩张、与同伴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同步化行为可能让“服务他人”成为了一种更有效的联结手段。非人灵长类动物会互相梳理毛发以去除身上的跳蚤和其他寄生虫,这种行为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当群体数量增加时,个体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梳毛活动,而该群体中个体数量的上限是50。但是,在人类自发形成的社群中,人数大概在150人左右。

为什么人类组建的团体大小能达到猿类的3倍?邓巴进一步解释,这是因为人类想出了一种可以同时“取悦”好几个人的办法——用声音或者身体的动作来取悦他人。邓巴表示,更大的群体规模使得人类可以更好地抵御其他人类群体的突袭,以此增加存活率和生育率,而这又变相地通过自然选择,在下一代中巩固了同步化行为的存在性。

同步化行为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已

邓巴指出,同步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原理是:非人灵长类动物梳理毛发会促进一种名叫内啡肽的神经化学物质的释放,它能让个体感觉舒适。大脑分泌的内啡肽能够促进愉悦感并减轻疼痛感。而有研究认为,人类的群体联系行为由梳理毛发变成唱歌和跳舞,可能也是内啡肽在起作用,研究者将这种物质称为人际关系的“神经化学胶水”。

尽管内啡肽为同步化行为的强大效应提供了神经化学方面的解释,但仍然可能有其他的生物学机制共同发挥作用。研究证明,非同步的行为仅仅能激活左脑,而同步化的行为则能同时激活左右脑。另外,同步化行为还激活了大脑的奖赏系统,进而促使我们去做更多能帮助同伴的事情。

尽管每个人参与同步化活动后获得的效果不完全一致,但是与他人一起有节奏地行动或者发出和谐的声音,确实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起跳广场舞也许不能让世界变得和平,但类似的行为也许可以让我们对外界更加宽容,让我们感受到融入更大的共同体的美好所在。

(《环球科学》)

猜你喜欢

内啡肽牛津大学神经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神经”语录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千年等一回!牛津大学女生录取人数首超男生
内啡肽
跟踪导练(三)(2)
牛津大学为何不办校庆
是什么让牛津大学不办校庆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