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乱象:“下跪、吵架、撕合同”
2021-02-26
在视频里,只见一名主播一直要求降价,厂家不同意,吵闹甚至是推搡中,主播还把合同撕了,说是为了粉丝偏要降价。这时,厂家代表出言讥讽:“你的粉丝买得起吗?”主播听后大怒,扑过去与其厮打。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直播带货推向了高潮。如今,直播带货风靡全国。然而,爆发式发展的背后,必然有乱象与泡沫,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直播生态中有了“新物种”
当下,在虚假宣传、低俗内容、数据造假等问题外,直播生态中又有了“新物种”。
如果稍加留心你会发现,在直播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戏码:某主播在推销某款产品时,为了降价,会与直播间的“厂家代表”争吵,场面热闹且夸张。随着双方“吵架升级”,观众产生兴趣,留存率提高,直播间内的流量上涨。与此同时,厂家代表“被迫让步”,价格下降、销量上升。但消费者发现,这个时候的价格未必真的就是各购物平台的最低价。
对此,有人拍摄了一段反映直播带货乱象的情景剧——“吐血直播卖钻石,非洲酋长都气哭了”。
在视频里,只见一名主播一直要求钻石降价,厂家不同意,吵闹甚至是推搡中,主播还把合同撕了,说是为了粉丝偏要降价。这时,厂家代表出言讥讽:“你的粉丝买得起吗?”主播听后大怒,扑过去与其厮打。
虽然这只是情景剧,但实际上,在各家直播平台上,这类试图对观众用激将法的直播表演有很多,大多以主播要求厂家降价,团队“内讧”、吵架为主。
近日,媒体揭秘“直播素材脚本产业链”,对为何会出现以上闹剧给出了答案。
据报道,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直播脚本”随处可见,售价在几元至几百元不等。一份售价只需7.9元的直播脚本,里面包含了1400套直播话术+教程,具体有直播话术、卖货脚本、主播培训、带货教程、诱导下单、打赏套路等。
此外,还有更高级的一对一专业定制。客户只需要提供产品信息、价格、出镜人数、主持人,就可以定制一份针对性的全套流程。收费也不贵,以直播时长计算,直播1个小时收费200元。
直播带货的性质决定了需要策划和脚本
看到这种现象,很多人感叹:“直播卖货还要学表演。”其实,这是直播的性质决定的。
直播的选品往往是消费者购买时不需要深思熟虑的产品,如食品、化妆品、日用品。这类商品价格低、弹性大,说买就买了。因此,很适合直播。
另外,直播的前身——电视购物,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商业模式。电视购物一般会选择在深夜播出,而守着电视购物频道看的大部分都是悠闲、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群体。直播的受众也是如此。他们闲暇时间多,时间成本不高,喜欢全网最低价,聚集在主播的平台上,成为主播的粉丝。毕竟消费者在进入直播间观看直播时,一般并不知道会出现哪些产品,需要一直看下去,这就会投入时间成本。
以上特征决定了在直播带货中,用夸张的表情带动情绪、制造氛围,进行促销甚至诱导,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当然,只要不虚构事实,促销甚至诱导本身并非不可,毕竟所有的广告都是起到这个作用。
客观地说,出镜无易事,面对那么多观众,既要有实时互动、保持直播氛围、留住观众,又要让观众对产品产生兴趣、促进销量、多卖货,还要顾及主播形象。这些多重目标要求下,整场直播要事先有策划、脚本。这样做既是对商家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是一种专业性、严谨性、职业性的体现。
直播策划的基础是不欺诈、不误导
但是,任何策划的基础都是真实,不欺诈、不误导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些夸张的表演,有社会经验的人或者看直播看得多甚至上过当的人,都不难发现这是套路。
但对于平时不怎么关注社会新闻或者以前没见过这种表演的人而言,这种表演有极大的误导性,会对购买行为产生强烈的诱导作用,这就涉及欺诈。毕竟,有一些直播受众文化程度不高,更容易被误导。
直播行业还在发展,新用户也在不断涌入,如果用户第一次面对这种表演就造成了一定經济损失,必然会对直播产生负面印象。所以,这种过度表演虽能一时奏效,但长期来说,对直播行业是具有破坏性的。
当然,过度表演出现的原因,也是因为直播带货竞争趋于白热化阶段,已从最初的拼供应链和价格,变为拼内容和创意。但对主播而言,策划、创新的基础,是真实的产品力,而不是套路似的表演。
自然界有优胜劣汰,直播生态也该有选择。对于这种“新物种”,平台要尽到监督的责任。消费者上当受骗后,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多管齐下,这种包含欺诈的套路自然会被淘汰掉。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