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防渗结构多类型材料单轴试验研究
2021-02-26缪成美薛亚民陈大雷
王 毅,缪成美,薛亚民,张 诚,陈大雷
(1.淮安市淮河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涟水 223400;2.江苏淮阴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3.江苏淮源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1 引言
水利枢纽工程中,防渗措施重中之重,设计有效防渗措施,将显著提升水利工程运营安全稳定性[1-3]。利用多类型混合料设计防渗墙结构,增强水利工程主体结构与防渗墙的整体性,但不可忽视,多类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同样对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设计开展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影响特征分析具有重要作用[4,5]。已有一些学者利用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防渗墙结构在整体枢纽工程中长期运营稳定性,极大为防渗墙混合料设计使用提供参考[6]。当然,亦有一些学者基于材料力学试验研究方法,设计了沥青混凝土、改性膨润土及其他水工混凝土材料力学特性,为水利工程中防渗结构设计应用提供对比参考[7,8]。本文将以水泥、土体等多类混合料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单轴力学特征[9,10],为水利枢纽工程中防渗结构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2 试验概况
2.1 试验背景及试验仪器
某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地区内重要蓄水调水设施,包括有泄洪闸以及坝体部分,其中泄洪闸采用平面钢闸门,以液压式启闭机作为调控设施,与下游灌区输水渠道相通;另目前建设有长度约为400 m的混合坝体,包括150 m长度的土石坝,其他区段内均采用C 25素混凝土一体式浇筑型的重力式大坝,坝趾处铺设有细粒混凝土砌石地层,厚度30 cm,面板设置有聚氨酯填缝材料。现为增强该枢纽工程坝体防渗稳定性,考虑对坝体增设防渗墙结构,厚度设计为60 cm,水库管理部门考虑采用水泥-膨润土为原材料,制作混合料性质的防渗墙结构,而混合料力学特性与防渗墙防渗性能息息相关,故而设计开展材料单轴力学破坏试验。
本次混合料单轴压缩破坏试验采用RC 150混凝土材料试验机,该实验系统包括有数据采集系统与加载系统,加载台上可适应不同尺寸试样试验,最大竖向荷载可达1 000 kN,可变换多种控制方式加载,精度误差最小仅为0.2%;数据采集系统可实时查看数据,采集间隔为0.5 s,力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均在实验前均已标定,位移传感器最大可达12 mm,图1为该混凝土材料试验系统。
图1 混凝土材料试验系统
2.2 试验方案
为研究防渗墙结构中混合料单轴压缩破坏特性,研究设计不同配合比方案,其中分为水与水泥比(水灰比)、水与膨润土之比(水土比)两个影响方案,水灰比参数设定为 6、5、4、3,水土比设定为 7.5、5.5、4.5、3.5,具体配合比及试验方案如表1所示。按照试验方案目标配合比,取定量材料加水拌匀后,将膨润土、水泥、土颗粒振捣接触,保证所制作出试样内部晶体结构在加载过程中各向同性;将拌匀后的水泥-膨润土试样置入模具中成型,径高尺寸为100 mm×200 mm,倒入模具后应保证模具端面平整,后放入养护箱内恒温恒湿环境下养护48 h,后续完成脱模工作。相同配合比试验分别按照龄期15 d、30 d养护后,才可进行后续单轴试验,本实验中参照规范[11]进行单轴试验研究。
表1 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方案
试验步骤简介如下:
(1)经养护箱养护目标龄期后的试样取出,完成试验前试样各物理参数测定,安装试样至加载台上,保证端面与加载中心对齐;
(2)试验系统中力传感器清零,位移传感器调整至合适量程,直接在试样两端安装位移传感器,后以荷载控制以及变形控制方式逐级加载,观测试样实时应力应变曲线,直至失稳破坏,停止试验;
(3)结束数据采集后,卸掉残余竖向荷载,更换试样,继续试验。
3 混合料单轴破坏力学特征
3.1 水灰比影响特性
图2 水灰比影响下混合料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养护龄期15 d)
图3 水灰比与单轴抗压强度关系曲线
基于单轴压缩破坏实验,获得不同配合比参数影响下混合料力学特征,限于篇幅,本文以养护龄期15 d试验结果开展分析,图2为水灰比影响下混合料单轴应力应变曲线。从图中可看出,加载过程中加载应力水平与水灰比为负相关关系,相同加载应变下,以低水灰比试样应力水平较高,在相同水土比7.5、相同加载应变1%时,水灰比为6试样的应力值为15.8 kPa,而相同情况下,水灰比为5、4、3试样应力相比前者分别增大了1.2倍、5.1倍、7倍;此种现象在水土比5.5等方案中亦是如此。分析认为,水灰比参数愈小,则混合料中水泥占比含量愈高,即水泥可充分与混合料中颗粒骨架结构胶凝,减少混合料内部所存在孔隙孔间,增强试样承载稳定性,从而提高混合料单轴加载过程中应力水平。另一方面,水灰比增大,对加载应力水平的抑制影响,实质上亦会弱化混合料单轴抗压强度,图3为两个养护龄期下混合料单轴抗压强度随水灰比变化曲线,从图中可知,养护30 d、水土比7.5时,水灰比为3的试样单轴抗压强度为299.6 kPa,而水灰比为4、5、6试样抗压强度相比前者分别降低了28.7%、58.4%、61.8 %;另对比在相同养护龄期下,水土比为4.5时,前述水灰比试样之间降低幅度分别为21.7%、49%、80.6%,即当水土比降低,会提高低水灰比试样与高水灰比试样之间强度差异;分析表明,水土比降低,混合料中水含量减少会影响水泥胶凝特性,减弱试样晶体框架结构间粘结性能,表现在抗压强度上为降低幅度增大。
从变形特征来看,水灰比愈大,则峰值应力后软化特性愈弱,低水灰比试样峰值应力后呈显著脆性破坏特征,而高水灰比试样峰值应力后具有硬化特征。从图2水土比4.5研究方案试验结果可知,峰值应变最大为水灰比最高的试样,达2.1%,而水灰比为5、4、3试样峰值应变分别为1.7%、1.6%、1.5%,且低水灰比试样峰值前弹性阶段持续较长,即高水灰比试样塑性变形能力得到增强,混合料峰值应变亦是以高水灰比试样最大。
3.2 水土比影响特性
图4为水土比影响下混合料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从图中可看出,在同为水灰比5、4、3试验方案中,加载应力水平均与水土比为负相关关系,相同应变下,以低水土比试样应力水平较高,当相同水灰比4、加载应变0.7%下,水土比为7.5试样的加载应力为107.5 kPa,而水土比3.5、4.5、5.5试样相比前者分别增大了13.6%、11.7%、8.5%。当水土比愈大,则土颗粒含量愈小,即混合料中承载骨架结构愈弱,导致加载过程中应力水平较低;分析认为,土颗粒有助于提升混合料承载能力,在防渗墙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添加入适量土体。当同为水灰比6时,加载过程中应力水平最高者为水土比5.5,随水土比增大,加载应力水平为先增后减变化。图5为两种不同养护龄期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受水土比影响特性曲线,养护龄期为30 d、水灰比为6时,水土比为5.5的试样强度为171.9 kPa,而水土比为4.5、7.5试样的抗压强度相比前者分别降低了11.8%、32.7%,分析认为,当混合料中水灰比处于较高水平时,而水土比递增至一定界限时,混合料中已不是传统的三相材料,而是趋于二相体,进而势必会改变混合料中成型的骨架颗粒结构,造成试样单轴抗压强度降低。从变形特征来看,在水灰比为6的试样中,应力硬化现象显著,随水土比递减,硬化现象愈显著;从峰值应变来看,养护30 d下相同水灰比为5的实验方案中水土比 7.5、5.5、4.5、3.5 对应的应变值分别为 2.1 %、1.65%、2.1%、2.3%,整体上为递增,但基本相近,即水土比对峰值应变影响较弱,一致性关系并不显著。
图4 水土比影响下混合料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养护龄期30 d)
图5 水土比与单轴抗压强度关系曲线
3.3 养护龄期影响特性
基于两种不同养护龄期下混合料单轴破坏试验,获得图6所示养护龄期影响下的力学特性,另给出图7所示抗压强度受养护龄期影响特征。从整体应力水平及抗压强度表现来看,养护龄期与混合料强度为正相关,当相同水灰比5、水土比5.5时,养护15 d的混合料试样抗压强度为144.3 kPa,而相同配合比方案下养护30 d试样抗压强度相比前者增大了33.8%;分析认为,混合料中包括有水泥这类胶凝材料,当养护龄期愈长,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愈充分,试样颗粒骨架结构愈稳固,因而强度增长显著。从图7(b)可看出,相同配合比方案在不同养护龄期条件下,强度变化幅度有较大显著差异:在试验方案a组中,以水灰比参数较小的a-3、a-4增大幅度为最大,分别达116.6 kPa、171.7 kPa;而在试验方案b组中,同样的b-3、b-4试样强度增长亦较显著,分析认为,当水灰比较小时,即混合料中水泥含量较多,可显著提升养护龄期对试样单轴抗压强度的促进效应。当水土比递减,混合料中土颗粒含量有所增多之时,在达到一定含量时,如d-2试样的强度增长幅度基本与c-2一致,即土颗粒含量对养护龄期促进强度增长效应具有上限性。
图6 养护龄期影响下混合料单轴应力应变曲线
图7 混合料抗压强度与养护龄期关系
4 结论
为研究某水利枢纽工程中防渗墙结构多类型混合料力学特征,设计开展了不同因素影响特性试验,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1)获得了防渗墙结构混合料单轴应力与水灰比为负相关,水灰比为4、5、6试样抗压强度相比水灰比为3试样分别降低了28.7%、58.4%、61.8%;水土比降低,可提高水灰比对混合料强度的抑制效应;高水灰比混合料塑性变形能力较强,峰值应变最大。
(2)获得了防渗墙结构混合料单轴应力与水土比为负相关;且当混合料中水灰比为6时,在水土比低于5.5下,抗压强度为递增特性,水土比为4.5、7.5试样的抗压强度相比水土比为5.5试样分别降低了11.8%、32.7%;水土比对峰值应变影响较弱。
(3)分析了养护龄期对混合料应力水平影响特性,养护龄期与混合料强度为正相关,相同配合比方案下养护30 d试样抗压强度相比养护15 d增大了33.8%;水泥成分可显著提升养护龄期对混合料抗压强度的促进效应,而土体含量改观养护龄期的促进效应具有上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