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
2021-02-26许培东张园
许培东,张园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在中医学中,脾胃虚寒证指的就是胃脘痛,导致该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脾胃虚寒、饮食劳倦、外邪侵袭、情志所伤等,患者在患病后的主要疾病症状为患者胃脘部突发性疼痛,包括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脾胃虚弱等病症[1]。通常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都是包含在脾胃虚寒证中的,为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脾胃虚寒证患者共计200例。经过筛选全部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同意书,为了满足分组对比要求,将全部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主要包括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有40例、60例,患者的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为(46.21±1.5)岁,其中有20例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50例患者为中度病情,30例患者为轻度病情患者。在观察组100例患者中,主要有50例男性患者与50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43-72岁,平均年龄为(47.55±2.0)岁,其中病情严重的患者30例,50例为中度患者,20例为轻度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情况,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中医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2.1 疼痛护理
如果患者出现了胃痛症状的时候,首先要对患者实施禁食,如果患者发生积食症状,可以应用温盐水对患者实施催吐操作[2],让患者将积食及时吐出来,以此来缓解患者的胃痛症状。等到患者疼痛症状缓解之后,对患者的饮食要进行严格且正确的控制,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服用保和丸,并给予阿里穴、足三里、上腕、胃俞、建里胃痛贴或针灸。
1.2.2 饮食护理
在护理脾胃虚寒患者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控制,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饮食方案,给患者制定有效的食谱,在饮食上从量与质上要合理进行调配,嘱患者多吃含优质蛋白质、高纤维和各种维生素的食物,禁止吃刺激性强的食物[3],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并每天给予患者足三里、内关穴的按摩,以此达到促进消化的目标。
1.2.3 心理护理
脾胃虚寒患者一般都会伴有心绪烦闷、情绪紧张的不良心理症状,若患者出现了不良心理,就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有效恢复产生不利影响[4],所以,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的关注,及时与患者开展沟通与交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调整,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性与配合积极性。
1.2.4 中医治疗护理
给患者应用中药进行调理,主要应用的中药为温补型的汤药和养胃丸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中药热敷、中药泡足等治疗措施。
1.2.5 跟踪护理
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后,护士要给患者讲解脾胃疾病的有关知识,并且嘱咐患者要做好日常保护,告诉患者要严格按医嘱回医院复诊[5]。
1.3 统计学分析措施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中医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拔罐、针灸、按摩、刮痧、耳针等,而这些均是常见的祖国传统医术,这些传统医学干预措施是比较简单易操作的,在尽量缓解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中医临床护理中主要遵循的原则为强调脏腑、经络和气血是一个有机整体[6],医生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了解患者的实际疾病情况,结合实际护理情况与患者的情况给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突显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的针灸疗法、放血疗法、拔罐疗法等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措施[7]。
当前,对于脾胃虚寒证患者通常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效果不见,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为胃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本文对患者实施分组,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给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法,在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8-10]。结果表明:观察组进行中医护理之后,不但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同时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总之,对脾胃虚寒证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效果佳[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