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继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21-02-26樊萍
樊萍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四川 绵阳)
0 引言
临床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在部分患者因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凝血功能的改变,而形成深静脉血栓[1]。因此,予患者治疗的同时,再予其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本文观察分析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对其临床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及其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的98例临床资料为本院血管外科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以每组49例将其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观察护理组。所选患者男女比例为61∶37;年龄均为24-83岁,平均年龄为(59.04±8.3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对比,即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患者行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观察护理组则给予患者行传统的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
传统护理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2,3]:(1)予患者术前常规准备,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做好相关宣教指导,如发放下肢静脉曲张疾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协助患者做好下肢B超、心电图、胸片等相关辅助检查。(2)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1d为患者备好皮,且禁止其饮食饮水,取下与洗掉身上首饰及所涂指甲等,若患者有假牙,则需术前由家属保管好;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及时疏导其心理负面情绪,解答其疑问;定时监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其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其伤口渗血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指导其在床上活动患肢。
观察护理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一是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同传统护理组患者一致。二是予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4-7]:(1)实施麻醉:予患者行全麻麻醉,该麻醉方式利于患者术后小便,促其早期锻炼,快速恢复肢体感觉。(2)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行有效沟通,疏解患者心中压力,鼓励其释放心中负面情绪及真实想法,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疑问,同时,及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以取得患者配合治疗。(3)指导患者术后下地活动:与传统的术后48h后才可下地活动相对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提倡患者清醒后返病房后,护理人员则可指导患者自主踝泵运动,协助其翻身、抬高患肢;术后24h,护理人员则对患者跌倒可能性进行评估,并据此评估结果,指导患者床边站立或指导其家属扶其上厕所,通过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患者患肢部位血液回流。(4)予患者术后饮食指导:与传统的术后禁食禁饮6h相对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则提倡患者术后返病房时,可据其患者精神状态,指导其1h后即可适当饮水,若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病状,则可少量进食,以促其胃肠道蠕动,预防患者因空腹过久而引起的胃部不适。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术后两组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主要指标有下地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继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2)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术后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讨分析采用软件SPSS24.0对所涉及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若组间各指标对比结果P<0.05时,则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对术后两组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康复水平对比,见表1,常规护理组各指标情况均差于观察护理组,且组间各指标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1 护理干预对术后两组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
2.2 护理干预对术后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比较
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见表2 ,常规护理组明显低于观察护理组,且组间临床护理满意度指标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2 护理干预对术后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比较(±s)
表2 护理干预对术后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比较(±s)
组别 例数 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常规护理组 49 92.56±1.07观察护理组 49 93.90±3.41 t-2.439 P-<0.05
3 讨论
以上分析结果可知,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相对比,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优。分析结果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外科手术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将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且严重时患者会因肺栓塞而死亡。因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干预措施,对于有效控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临床疗效,较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该护理模式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其下地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对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助力作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