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2-26李天泉陈维
李天泉,陈维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
0 引言
急性脑梗塞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1]。尽管近年来对此类疾病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多,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使得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残疾率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如何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脑神经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临床人员比较关注且重点研究的临床课题[2-4]。近年来,研究发现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5],笔者在该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联合给患者使用中药血竭汤,使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对相关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入选患者人数为70人。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如下分组:(1)研究组中包括患者35例,其中有20例男性和15例女性,最大年龄的患者为78岁,最低年龄的患者为45岁,计算平均年龄,结果显示为(55.46±5.78)岁;(2)对照组中共有患者35例,男女患者的人数之比为21∶14,年龄下限以及年龄上限值分别为43岁、76岁,平均年龄(55.13±5.58)岁。将患有其他类型脑部疾病、严重颅内感染、存在脏器功能不全、深度昏迷等情况的患者排除。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对照研究价值均较好。对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案,患者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内容有:给予患者吸氧,进行降压、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等治疗,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等,同时给患者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使用方式为肌肉注射,剂量为1000U,1次/d。在以上疗法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还口服血竭汤,1剂/d,100ml/次,每天服用3次。该药物的组成如下:血竭、钩藤、地龙、川芎、淫羊藿、红花、赤芍各15g,当归、石菖蒲、菟丝子、黄芪各20g,全蝎、威灵仙、桔梗各10g。以上药物用水煎出300ml汤汁,分为3等份。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对患者实施静脉采血,采血量均为1ml,使用特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各项神经功能指标(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生长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6]。除了统计以上指标之外,还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疗效分级如下:(1)基本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的减少程度达到了90%以上,无残疾;(2)显著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分率处于46%-90%,病残1-3级;(3)一般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分率18%-45%,病残4-6级;(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分率不足18%,病残7级[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33/35)、82.86%(29/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神经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神经功能之比均处于同一水平,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神经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神经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时间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μg/L) 神经生长因子(ng/L)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ng/L)研究组 治疗前 12.58±1.64 294.53±18.13 8.41±0.83治疗后 5.50±0.31 150.38±14.62 2.33±0.54对照组 治疗前 12.73±1.70 297.56±17.92 8.45±0.90治疗后 7.84±1.23 198.97±16.54 5.61±0.69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研究组 35 21.09±3.6412.83±1.47 <0.05对照组 35 21.14±3.5117.15±1.57 <0.05 P>0.05 <0.05
3 讨论
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血竭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案能够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8,9]。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缓解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10-12]。血竭汤则能够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提升免疫力等。本研究证实,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具有临床研究以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