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推广鉴定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均匀性的测量方法
2021-02-26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王海江
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均匀性为统称,细化具体指标为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合格粒距变异系数,是考量播种机的一项关键性能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运算不清楚、鉴定机构和生产企业试验方法不一致的情况,造成试验数据结果偏差大,下面以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数据进行运算,分析试验方法对实测数据的影响。
一、播种均匀性运算公式
依据DG/T 007-2019《播种机》,性能试验中单粒精密播种机至少测定5行,少于5行的全测,每行连续测定10个所播种子的粒距。按如下公式进行运算:
式中:
ni——粒(穴)距出现的频数;
Xi——每个区段的变量,区段长度为0.1Xr;
xi——区段的中值,单位为毫米(mm);
Xr——理论粒(穴)距,单位为毫米(mm);
N——试验测定的粒(穴)距总数;
N'——区间数。
式中:
A——粒距合格指数;
B——重播指数;
M——漏播指数。
C——合格粒距变异系数。
二、田间实测数据
(一)播种机机型
型号:2BFJY—4B型玉米精量施肥播种机
生产厂:山西河东雄风农机有限公司
(二)试验地点
运城市盐湖区湾子村
(三)试验条件
土壤绝对含水率:13%;土壤坚实度:777kPa;环境温度:28.5—31.0℃;环境湿度:34%—42%。
(四)试验方法
分别以不同试验方法测定播种粒距,方法一为鉴定机构按照标准和大纲的试验方法,方法二为部分企业田间试验方法。
方法一:试验前试验地经过旋耕机旋耕,以减少种子跳动,拖拉机以说明书明示作业速度0.8m/s行进,将该播种机在播种开沟器不入土情况下,行进50m,将种子播在平整的地表上,不覆土。按照DG/T 007—2019《播种机》中要求,每行连续测定10个所播种子的粒距。
方法二:试验前试验地经过旋耕机旋耕,拖拉机以说明书明示作业速度0.8m/s行进,行进50m。播种机按正常工作状态,开沟器入土,种子按调试播种深度播入土壤中,然后人工抛出种子,每行连续测定10个所播种子的粒距。
(五)实测数据
该机型调整理论粒距Xr:25cm。用方法一、方法二分别实测粒距如表1、表2
表1 方法一实测粒距
表2 方法二实测粒距
三、运算与分析
方法一测得数据,先将实测粒距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划分粒距区间,计算各区间变量见表3。
表3 方法一测算区间变量计算
按照播种均匀性运算公式,得以下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方法一测算播种均匀性
?
方法二测定数据,按相同运算方法见表5。
表5 方法二实测粒距
按照播种均匀性运算公式,得以下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方法二测算播种均匀性
?
四、两种方法结果分析
按照DG/T 007—2019《播种机》中要求,种子理论粒距20cm<X≤30cm时,将方法一与方法二运算结果对比如下表7。
表7 方法一、方法二结果对比
从表7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粒距合格指数来说,方法二比方法一明显偏低,漏播指数和合格粒距变异系数,也比方法一中明显升高。分析原因,方法二试验方法人工因素干扰较大,在抛出种子过程中对改变实测粒距影响明显;方法一将种子播在旋耕后的地表上,土壤细碎无秸秆,尽可能降低种子跳动带来的影响,还原真实播种结果。两种试验方法测得结果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但个别指标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偏差较大。本文之所以用方法一和方法二进行试验结果一致性比较,是因为在实际检验鉴定过程中,有些企业提出了方法二,认为该方法方便快捷。经过对两种试验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是有差异的,部分指标差异还不小。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或是试验人员在人工抛出种子的时候,无法准确判定种子位置,所用工具和抛出过程可能对种子实播粒距产生了位移,造成试验结果存在差异。
以上从田间试验、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全流程分析,以便大家更好地对照GB/T 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和DG/T 007—2019《播种机》,来理解掌握播种均匀性的计算和试验方法。通过以上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在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进行可靠性试验,进一步分析零部件对各个指标影响时,方法二可以考虑使用。但在检验鉴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大纲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该方法是对真实播种结果的再现,是科学准确的试验方法。
综上所述,单粒精密播种机和条播机播种均匀性算法不一样,但一样的是,通过标准和大纲所规定的田间性能试验,测量所播种子的均匀程度来,最终考量的都是该播种机是否符合执行标准要求、大纲要求和农艺要求。希望本文能为初接触检验鉴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份参考。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