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与课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工艺美术发展特征与价值重现

2021-02-26蔡淑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和服江苏省

蔡淑娟

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问题的思考,是一个世纪性的问题。工艺美术行业的起伏跌宕,摒弃与承续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转机,并作为产业经济的文化基础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江苏省作为工艺美术大省,借着改革的春风,短短几年时间成功地对外展示了强大的复苏姿态。从传统工艺美术特征的恢复、不断创新的工艺美术品类、对出口换汇的积极回应到人民日用工艺的发展,不仅增强了自身的文化再生力,而且再一次证明了工艺美术的经济活力与文化价值。

七八十年代;工艺美术;发展特征;价值重现

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品类众多,技艺精良,不仅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上一直享有盛誉。云锦、苏绣、织锦、织毯、漆器、梳篦、雕刻、泥人、檀香扇等,有如数家珍般地自豪。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环境,为了恢复国民经济,赚取外汇,国家逐渐恢复工艺美术品的生产。20世纪70年代初期,受当时政治经济的影响,工艺美术品设计的题材单调乏味、千篇一律,作品图案、样式、创作手法受到限制。197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问题的报告》,要求各地加强对工艺美术的领导,促进了工艺美术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幅度增长。随着纹样题材的放宽,外销增加,工艺美术品生产承继历史的辉煌,迎来新的春天。

江苏省对工艺美术行业,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政策,对工艺美术品进行一系列挖掘、恢复和抢救工作,使工艺美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题材的创新、生产技术的进步、创作手法的多样,江苏省许多工艺美术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时期,江苏省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参加展览会、展销会,多次获得国内外的各种奖项,扩大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加了工艺美术品的出口,促进了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的整体的发展。同时,也呈现出这一时期的多样化特征与多种用途。

1.传统工艺美术特征的恢复

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基础雄厚、品种丰富多彩,传统题材、传统技艺、传统材料都有保留。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有一部分在题材、技艺、材料方面仍然保有传统特色,秉承着这种传统。常州梳篦厂生产的《福禄寿》梳篦,徐绍清设计的苏绣《白孔雀》《蝶恋花》,借助象征、比喻手法寄托美好期望和爱情的选题就是来源于人们对吉祥寓意的借用。1982年江都金属工艺厂创作的金银大摆件《鹿拉凤车》,凤车的玉轮饰以旋转式的图案,似在转动。坐在车上的仕女,神态优美,制作精细。1984年获第56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的《金鱼》(图1)也是取了“金玉”的谐音。无锡精微绣《百寿图》(图2)在1987年由国家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举办的第二十届全国旅游产品工艺品交易会上获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这幅作品的创作者是无锡精微绣的传承人吴鸣文,绣品为双面精微绣,正反图案相同。南极仙翁手捧仙桃形象采用精微绣特有的针法和绣法完成,龙角手杖,寿桃,南极仙翁的每根胡须都清晰可辨。仙翁的服饰图案共由108个“寿”字组合而成,寓意健康长寿,寿与天齐的考量是传统吉祥寓意图案的典型案例。

图1 精微绣《金鱼》

图2 无锡精微绣《百寿图》

对传统的解读还表现在以仿古承传方面。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厂恢复仿古铜器生产。苏州金属工艺厂挖掘恢复传统技艺,生产了簋、樽、觥、黎、卣、书镇等仿古铜器,还复制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面方壶》《天马云雀》等珍品。1980年出口大量仿古铜小件,销往很多国家。此外,编钟、滴水观音、青铜镜等品种也远销海外。1979年南京云锦研究所研制恢复失传多年的传统品种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绸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古代丝织文物的复制研究工作。其中,为北京定陵博物馆复制了明代丝织珍品13件,明万历帝“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料”(图3)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1985年,邗江县扬庙乡五金厂仿制古钱币和汉喷水鱼洗。汉喷水鱼洗原为汉代宫廷用品,鱼洗盆底饰有4条游鱼,两边装有一对铜耳,倒入清水后,用两掌不断摩擦双耳,洗内发出悦耳的嗡鸣声,并不断喷出50厘米左右的水花。

另外,在工艺美术生产发展的长河中有些失传的技艺在这段时间被恢复,“点螺”工艺就是这样的幸运者。1976年,扬州漆器厂恢复了失传百年的“点螺”工艺。“点螺”就是将夜光螺、鲍鱼壳等自然原料,磨制切割成薄如蝉翼的螺片,按画面的要求切割成不同的形状,点植在平整的坯面上,经过髹漆工艺,构成精美的画面。1979年,点螺漆器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点螺台屏《锦绣万年春》更是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寓意中朝人民友谊锦绣万年。1986扬州漆器厂制成巨型点螺木雕漆砂砚《泰山揽胜》。整个作品长84厘米,宽51厘米,高10厘米,以西汉金丝楠木雕刻为胎,点螺工艺精湛,1987年在日本展出时被日方看中,以高价卖出。

2.不断创新的工艺美术品类

时代在发展,“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工艺美术行业也跟随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特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有许多题材紧扣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出现。

1977年,苏州刺绣研究所的缂丝艺人,在缂丝技艺传承人王金山的指导下,精心织造了宽8米,高2米的大型金地缂丝佳作——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图4)。因为传统缂丝只能表现正楷或隶书书法,毛主席诗词为草体书法,有枯笔,对干湿、浓淡的表现有相当大的难度。王金山根据每个字的虚实变化和干湿浓淡,除运用传统的结、掼、勾、戗等技法外,又首创了绞花线缂织技法和斜坡接梭法,精心织造,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毛主席诗词的博大意境。整幅作品浓淡相宜,层次清晰,字里行间有起有落,前后呼应,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作品送往首都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该作品现陈列在毛主席纪念堂西大厅内。

1979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闲绣制了以当代油画为题材的苏绣作品《齐白石像》。绣稿的原作者为中国艺术美术大师、画家周爱珍。在绣制该品时,任嘒闲以乱针绣的针法分层施色,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写实地刻画了人物发须、肤色、服饰等的不同色彩和质感。同期,邱秀英、殷濂君分别研制成功双面三异绣《济公》《白猫与哈巴狗》,是能让欣赏者在一幅绣品上欣赏到不同图案、不同针法、不同色彩的刺绣艺术形象。作品主题不仅紧扣时代,还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令人耳目一新。

3.迎合面向国际消费观念的工艺美术

随着改革开放提供的与国外文化交流的环境,以及国务院提出的“扩大外贸出口,换取外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1]要求,江苏省作为传统工艺大省,其丰厚的资源在打开国门之时,再次发挥其历史的作用。江苏省开始在国内外举行展销会和出口产品交易会,拓宽工艺美术品的销售渠道。1974年省轻工业局、文化局承办的江苏省工艺美术品、绘画展览,赴加拿大展出,工艺美术展品共480件,分别在温哥华市和蒙特利尔市博物馆展出,共接待观众46万次。1985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外贸部联合征集参加维也纳国际博览会展卖品,江苏省提供工艺美术品展品1425件(套),卖品1838件(套)。据统计,至1982年底,苏州刺绣厂生产的绣品先后销往苏联、东德、波兰等55个国家和地区。常州梳篦也远销美国、法国、日本、泰国、西班牙、丹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20多个国家。[2]1973年,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始生产出口日本的和服腰带(图5)。和服腰带还是来料加工的,就是日本拿来和服腰带的样本和画稿,有的是有样本,有的是有画稿,我们来生产。和服腰带的订单越做越大,由最初的几条、几十条发展为上百条、几千条。单纯依靠研究所的人员无法完成任务,所以在研究所只是有一部分人在做样品,成批加工是发到农村的点上去。和服腰带加工点遍布南通各地。1987年时,和服腰带加工点发展到35个,加工队伍达到2500人。他们撑起了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和服腰带加工的兴旺,为研究所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这些利润为其他科研项目提供经济支持。和服腰带的加工对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甚至是刺绣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们提供的材料和技巧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包括画稿。日本拿来的材料里,有些比我国的先进,例如金粉。日本的金粉比我们国内的要好很多,日本的金粉有偏暖色的金,有偏冷色的金,画出来的感觉跟铜粉完全不一样,很漂亮。日本不止在中国订制缂丝和服腰带,还订购扎染和服。1974年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接受日本的扎染和服订货,依照日本商人拿来的扎染样品组织生产。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的转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服腰带的订单不断流失,和服腰带生产逐步萎缩。

图5 缂丝和服腰带(局部)

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在对外交流方面还承担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工艺美术品作为国家礼品馈赠。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江苏省工艺美术品赠予了80多位外国领导人,仅苏绣先后就有百余次被选为国家礼品,馈赠给许多国家的领导,为国家文化发展赢得声誉。[3]

1972年,苏州刺绣研究所织成的缂丝《牡丹通景》屏,赠送给美国尼克松总统。1982年我国将《翠竹绶带通景屏》作为国礼赠送给朝鲜主席金日成。1986年,由任嘒闲绣制的苏绣制品《伊丽莎白像》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87年,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经如皋工艺丝毯总厂制作的大型丝毯壁挂《和平的春天》,作为国家礼品赠给联合国,陈设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厅,代表了我国丝毯制作工艺的最新成果。在七八十年代,美国、荷兰、阿联酋、朝鲜、英国、日本都曾接受过由我国国家领导人赠送的江苏工艺美术品。从表1看,作为国礼的这些作品都是江苏传统手工艺,在题材上却注入了时代内涵。如:专门为外国国家元首私人订制的肖像《西哈努克像》《西哈努克夫人像》《伊丽莎白像》,展现我国伟大建设成果的《南京长江大桥》挂屏,还有寓意中朝友谊长存的《锦绣万年春》,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是很赞同把江苏省工艺美术品作为国礼的,而且,这样的国礼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表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作为国礼的部分工艺美术品一览表

4.备受青睐的人民日用工艺

中国世代累积起来的工艺成果不仅仅有代表奢华、绚丽的贵族工艺,还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伴的日用工艺。七八十年代,一方面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商品的要求也高,对日用品不仅要求实用,还要求美观。把工艺美术融入日用品,生产日用工艺美术品可以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收外汇。另一方面,工艺美术品必须为国内外广大人民服务,在努力完成外销计划的同时,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工艺美术品要贴近生活。这一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审美观念也越来越强了。这时日用工艺在“美”的属性基础上得到了加强。1980年,政府提出了“工艺品实用化,日用品工艺化”的原则,要求把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从单纯的只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变为既具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同时又把日用品加以美化变为集实用与美化于一体的实用品。这样的“工艺品实用化,日用品工艺化”并不是单纯的“工艺品”和“日用品”的相加。这一方针使得工艺美术品生产由手工加工向大工业生产方向发展。此时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因社会对工艺美术品生产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江苏省兴办了多所专科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为工艺美术品生产注入新鲜血液,客观上,也促进了工艺美术品功能与特征的分化。竹编工艺品各种竹篮大量出口,如酒瓶篮、面包篮、吊篮、六角篮等,也有花盆套、花盆架等,种类繁多。80年代起,竹制品新增配以绒花、绒鸟等工艺的花篮、鸟笼,以及工艺品小包装,作为室内装饰品,在国内外都很畅销。南通从日本引进竹制“茶荃”生产工艺,技艺工序较严,产品出口日本作为“茶道”的必备器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问题的思考,是一个世纪性的问题。工艺美术行业的起伏跌宕,摒弃与承续直到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转机,并作为产业经济的文化基础获得了全面的发展。面对着中国的具体国情,江苏省作为工艺美术大省,在对工艺美术的历史角色、地位与功能变化以及未来发展更多地指向了市场与生产、生活与审美方面做出了努力与开拓。短短几年时间,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借着改革的春风,成功地对外展示了工艺美术强大的复苏姿态,不仅换回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借机打开了江苏省对外交流的通道,还大大增强了自身的文化再生力并呈现出日益丰富与精彩的一面。它伴随着产业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征,再一次证明了工艺美术的经济活力与文化价值。

注释:

[1]1973年,国务院下达《关于发展工艺美术生产问题的报告》,要求工艺美术行业“扩大外贸出口,换取外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2]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轻工业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3]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轻工业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猜你喜欢

和服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二轮《江苏省志》特色志《江苏工艺美术志》
日本文化的象征:和服
和服日
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侨的力量推动着我
东京奥运53套和服亮相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