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新增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等

2021-02-25

浙江林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树名森林生态

青海省新增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公布的全国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上,青海省泽库泽曲、天峻布哈河2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至此,该省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已达12处。

青海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7.23万公顷,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好,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黑颈鹤、黑鹳等珍稀物种,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天峻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7133.97公顷,布哈河水面宽阔,适合水禽觅食和繁衍,周边分布着黑颈鹤、苍鹭、天鹅、灰雁、斑头雁、斑嘴鸭、赤麻鸭、鹊鸭等。

重庆召开市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第一次会议

日前,重庆市召开了市第一届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报了2020年全市关注森林活动开展情况,审议并通过了2021年关注森林活动工作要点、重庆市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工作规则。

会议强调,2021年重庆市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将重点结合“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政协委员履职活动”,明确各成员单位具体工作任务,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传播和生态文明教育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关注森林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作出更大贡献。

云南建成3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

近年来,云南省持续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全省已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20多个,建成了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滇桐、云南金钱槭等67种野生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卫斌介绍,2004年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2005年启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2010年,云南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明确了112个保护对象。

首届广西“两山”发展論坛在南宁举办

首届广西“两山”发展论坛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

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广泛凝聚区内外专家学者智慧,以在更高起点上助力“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程会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等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近年来,广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手抓生态保护修复做美“绿水青山”,一手抓林业经济发展做大“金山银山”。2020年4月,自治区林业局成立了广西“两山”发展研究院,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路径指引和高水平智力支撑。

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已建设120公里

据悉,2020年河南省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标准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湿地保护恢复等工程,串联黄河河道、滩区、黄河大堤防护林、自然保护地等,形成千里画廊、生态长廊,构建“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区域生态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沿黄生态廊道建设120公里,造林7万余亩。

为让沿黄地区更绿更美更宜居,河南省通过中原森林城市群到森林乡村五级架构系统创建,整体提升黄河流域创森质量水平。目前,河南黄河流域已有国家森林城市11个,省级森林城市5个,森林特色小镇11个,国家森林乡村259个,省级森林乡村559个,有效提升了黄河流域的乡村绿化美化水平。

湖北省创建“两山”示范县

湖北省近日公布14个县(市、区)名单,正式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创建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近日,湖北省林业局部署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设置参评条件、制定评选标准、组织竞选演讲和综合加权评分,择优选定首批7个示范县创建单位和7个支持创建单位,同步给予政策、技术、项目扶持,分类开展产业培育、模式探索、机制创新,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林业路径,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7个创建单位分别为罗田县、秭归县、保康县、通城县、鹤峰县、大悟县、竹山县,7个支持创建单位分别为麻城市、通山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崇阳县、曾都区、沙洋县、大冶市。

山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切实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近日,山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面压实防火责任,重点加强火源管控、消防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源头治理、科学防火,把握生态系统内在规律,整体提升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意见》从构建严密的火险防控体系、系统的人防力量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稳定的运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细化了该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同时,《意见》明确将每年的3月定为山西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3月最后一周为“宣传周”。

舟山市林科院林下种植皇菊获得成功

近期,舟山市林科院林下试种皇菊喜获丰收。一罐罐的皇菊产品标志着该市林下(林源)经济种植模式继铁皮石斛、黄精以及大球盖菇等又新增一种,为提高林地附加值、林农增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选择。

舟山市林科院2020年4月份从江西婺源引种了金丝皇菊和婺源皇菊2个品种,经过精心管理,10月底开始采摘,采摘期30余天。经测算,每亩可收获皇菊成品8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1.5万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此次种植皇菊是该市发展林下(林源)经济的又一次探索,2021年计划在定海、普陀、岱山等地进行推广,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缪玲霞)

武义县给8813株古树名木上保险

武义县近期出资为全县8813株古树名木投保了公众责任险。这意味着,在保险有效期内,因极端天气或意外事故导致投保的古树名木倒伏或树枝折断,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可得到保险公司赔偿。

除了创新投保外,近年来,武义县还十分重视古树名木普查保护工作。2017年全县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为提高古树名木定位的准确度,调查首次实现了GPS定位全覆盖。同时,地面调查时工作人员还使用了激光测距定位仪,使树木定位从分米、米精确到厘米级,便于今后对古树名木进行更精准的保护。据悉,本次古树名木的投保期为一年,期满后,将继续为这些古树投保。                                   (舒清海)

中华秋沙鸭连续13年在松阳县越冬

有爱鸟志愿者近日在松阳松阴溪发现2只越冬的中华秋沙鸭。这是从2008年秋冬季首次在松阴溪发现中华秋沙鸭以来,连续13年的记录。十多年来,每年的冬季,中华秋沙鸭都会如约而至来到松阳越冬,已累计观测记录到96只,这里已然成为中华秋沙鸭的生存家园。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持续开展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等工作,浙江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得到改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也持续增加。据悉,中华秋沙鸭全球仅存不足5000只,被誉为“水中活化石”和“鸟中大熊猫”,又因带有“中华”之名,人称“国鸭”。目前,除松阳以外,浙江省临安、桐庐、永嘉、安吉、衢江等地都陆续记录到有中华秋沙鸭栖息越冬。(尤春波)

磐安县3个榧树品种获得国家新品种授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名单,磐安县选育的三个榧树新品种“磐大榧”“磐月榧”“玉山果榧”正式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这是该县继2018年首次獲得国家2个林木新品种授权后,第2次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这标志着磐安县林木新品种选育工作又取得了一大收获。

香榧是磐安县农村传统特色产业,“磐大榧”等3个品种的选育成功,既丰富了中国香榧品种结构,又对提高磐安香榧知名度,保护、开发利用磐安县丰富的榧树属种质资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陈红星)

温岭邀请专家为城区彩色森林建设“把脉”

日前,温岭市林业局邀请园林绿化和林业专家张万荣、王小德、卢山三位教授共同给温岭城区彩色森林建设“把脉”论证。专家指出,温岭的植被属于中亚热带植被,气候决定了温岭应该以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因此在彩化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并以自然生态为主,由于人工干预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要跳出固有思维,整体上可以采用乡土树种,比如枫香、乌桕、落羽杉等,同时花、果的彩化可以考虑玉兰类、樱花类和紫薇等。

下一步,温岭将结合专家的建议,寻求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邀请权威机构编制规划,明确彩色森林建设目标,同时开展林地使用权问题的政策调研,加大采伐力度,进一步探索彩色森林建设,做好建设更美彩色森林的文章。                                      (蔡 洁)

投资82.5万元建造的东阳首个生态定位监测站,日前经过专家全面测试,在东阳市林业总场黄皮岭分场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生态定位监测站可实时显示森林在调节气候、水文、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作用,监测数据能让周边群众更直观、更快捷地掌握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情况,是全市66万亩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天眼”。监测站内有空气质量观测仪、自动气象仪器、LED显示屏、恒温恒湿机柜,系统能采集空气负氧离子、PM2.5颗粒物浓度、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地面红外温度等数据,在林区建造了5个径流场,有土壤温湿度记录仪、自记式水位计、土壤原位pH计等仪器。通过电脑自动采集,实现可视化实时显示,实现一点多传,实时上传到云数据库系统、浙江省林科院森林生态大数据平台和省清新空气平台。                              (胡祥林)

杭州市林科院科技人员近日前往淳安县文昌镇光昌边村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为村民送上一堂山核桃和茶叶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和一份肥料物资,通过“输血”与“造血”并举的“零距离”科技帮扶,促进联村结对“暖人心”。

2019年,杭州市林科院派驻科技骨干周建金到淳安县光昌边村任职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深入基层,心系基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问题和需求出发,邀请了杭州市农科院郑旭霞高级工程师讲授茶叶的生态种植、树冠修剪、施肥和病虫害管护等问题,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同时,杭州市林科院也派出高级工程师董建华为村民讲解山核桃种植品种选择、施肥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并为村里每家每户送上一包复合肥料,务求在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扶智与扶贫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赖相燕)

猜你喜欢

古树名森林生态
宁海县完成2020年度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保护古树名木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哈Q森林
哈Q森林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哈Q森林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