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中国文明的前夜”

2021-02-25郑旬

科学24小时 2021年2期
关键词:皇城石雕遗址

郑旬

石峁遗址位置示意图。来源:结合地图自绘

石峁遗址地形图(比例尺1∶100000)。来源:结合地图自绘

距今5000—4000年,隨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部落之间的战争日趋激烈,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址。目前发现的主要城址有良渚遗址(距今4600—4300年)、陶寺遗址(距今4500—3900年)及石峁遗址(距今4300—3800年)。

其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石峁遗址,始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废弃于距今3800年前后,遗址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它的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300多万平方米)、陶寺遗址(270万平方米)等,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处超大型中心聚落,同时也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代早期这一阶段里规模最大的城址,被誉为“石破天惊”的重要考古发现,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一座里程碑。

选址理念

正如陕北民谚所说:“两沟夹一峁必有遗迹”。石峁遗址便处于黄土高原北端边缘,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塬梁峁之上。“峁”在地质学中是一种孤立的、外形极似馒头状的丘陵,其顶部浑圆,面积不大但坡度较大,在中国陕北、晋西一带,峁的发育较为典型。石峁遗址的地势极为陡峭,巨大的沟壑将遗址区切割为细碎的区块,形成易守难攻的局面,增强了石峁遗址的防御功能,从而更好地应对龙山晚期各文化集团之间的冲突。

结构布局

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考古学家发现石峁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分基本完整且相对独立的石砌城垣构成。内城城内面积210余万平方米,外城城内面积190余万平方米,遗址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

石峁城址结构示意图。来源: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皇城台”是当地居民对石峁遗址内一处石砌台地的称呼,是内城和外城重重拱卫之核心,位于城址中部偏西,三面临崖。在4000年前,石峁遗址中的高等级贵族就居住在这座高台上。皇城台自下而上斜收趋势明显,底大顶小,犹如巍峨的阶梯式金字塔,底部面积约24万平方米,顶部面积约8万余平方米。

内、外城呈半包围状将“皇城台”包裹在内,内、外城城墙依山势而建,形状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之上,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墙宽均约2.5米,保存最好的地方,高出现今地表1米有余,内、外城石墙现存长度分别为5700米和4200米。城墙的建筑形式包括堑山砌石、基槽垒砌及利用天险等。墙体上发现的城门、瓮城、角台、马面、墩台等防御性建筑遗迹,开启了中国城防设施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营建时间

地层学和类型学是研究确定考古遗存时空关系的两个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对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显现出了明确的地层关系并出土了大量文物遗存,依据地层关系及出土文物遗存的类型学特征,考古学家对石峁遗址有了大致的年代推断。同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科研团队对石峁遗址出土的紝木(用于固定支撑墙体,其功能类似于现今建筑物中的钢筋)、壁画草拌泥、骨、白灰面、木炭等多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一系列证据表明,石峁遗址始建于公元前4300年前后,废弃于公元前3800年前后,相当于龙山中期或略晚,毁弃于夏代早期。

皇城台航拍图。来源: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石峁遗址出土玉钺。来源: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文物大赏

石峁遗址所出土的文物数量巨大、类型丰富,有玉铲、玉钺、玉璜等玉器,以及骨器、陶器和石雕头像等精美文物。

石峁遗址出土的骨器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多见针、镞、锥等小件工具类器物,其中骨针数量1万余枚。此外,骨器中还有20余件口簧,制作规整,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簧舌,一般长约8~9厘米,宽1厘米左右,厚度仅1~2毫米。口簧在《诗经》等先秦文献中多有记载,被称作“簧”,现代则被称为“口弦琴”。口簧至今仍流行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区域及欧亚大陆大部分国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原始乐器,石峁遗址出土的口簧考古背景清晰,共存器物丰富,形制完整,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口簧,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为探讨早期人群流动及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线索。

石峁遗址出土文物中有近20件大型鹰形陶器,经过拼接复原的陶鹰残高50~60厘米,身体部位塑造得栩栩如生,腿部粗壮稳固,作展翅伸颈状。如此大体量的新石器时代动物造型陶塑在国内实属罕见,从造型与结构来看,陶鹰并不是实用器,可能与王权或曾在皇城台进行的宗教祭祀等公共活动有关。

在石峁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70余件精美石雕,它们绝大多数为雕刻于石块一面的单面雕刻,少量为双面。雕刻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其中神面石雕体量较大,雕刻最为传神。有关石雕的产生与来源,目前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将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及相关遗存放眼于欧亚大陆,讨论其与欧亚草原早期文明的关系,认为陕北地区石人的出现可能受到了西北方向文化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石峁遗址发现的人头石雕、坐像、岩画、货贝、绿松石珠、鸵鸟蛋壳、铜齿环以及大量散布的打制石器揭示了高地社会与北亚、中亚互动网络之间的联系;还有学者认为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与我国东北地区的石雕传统密切相关。石峁遗址石雕确凿的产生与来源,还有待于石峁遗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2006年,石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的称号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2019年5月,石峁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0年,石峁遗址皇城台入选“2019年十大考古发现”。石峁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也是21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之一,又一次提升了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高度,为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

石峁遗址出土骨口簧。来源: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题

皇城台大台基出土石雕。来源: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猜你喜欢

皇城石雕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山西皇城村:从挖煤炭到“挖”文化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遗址新探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