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信部关注哪几件事?
2021-02-25熊伟
熊伟
元旦后,农历新年前,正是“一年之计”的时间。我们希望找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年工作的擘画里,对业界最有影响的几个方面。本期我们用6篇稿件,分析工信部年度工作计划在6个领域的目标、措施和期待效果。但在仔细讨论这些内容之前,不妨提高视点,扩张视角,努力看看更大的图景。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在2020年12月杂志的封面报道《在历史交汇点,前瞻工业和信息化事業》中,我们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我国经济在未来五年不大幅增加非物质生产部门比重。“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一表述极不寻常,尤其考虑到《建议》还提出了“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目标。服务业占比高是发达经济体的普遍现象;即使只比较制造业产值前四位的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比显著较低(中美日德分别约为55%,80%,70%,65~70%)。而在这种情况下,仍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可见党中央对我国持续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视。
进入2021年,我们解读2020年12月28-29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内容,再次看到“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列于工业和信息化战线“十四五”时期五个方面任务之首。这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具体落实。体现在2021年的工作中,工信部将通过“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稳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举措来达成。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阳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第四部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确“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要求形成“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相应地,工信部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结合近年来各种场合密集出现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读出,科技自立自强,也是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的应对及风险管理。对“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重视,和近年来大国竞争态势变化、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凸显等高度相关。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战线的重点工作任务中,以“科技自立自强”或“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为目标的,有“聚焦基础技术和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开展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其中,“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尤其要“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产业领域”。
“十三五”“十四五”前后相承
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中,我们能看到那些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事业。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规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光纤和通信网络、重大创新成果是主要关注点。继往开来,对“十三五”如此扼要总结,意味着这些主要关注点,在未来五年依然会是亮点,或将直接以它们为基础,产生新的亮点。
至于“十四五”有哪些新内容,我们已经提到很多,如果试图找到最重要的几大目标,可以列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以及科技自立自强。工信部规划的“十四五”各项工作往往高度相关,同时在国家“十四五”经济和科技工作的全局中处在重要位置。就像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的,工业和信息化战线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主力军,又是基本实现“新四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排头兵和第一方阵。
关于“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的“绿色化”,不妨结合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来看。早在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时就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20年9月,习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付出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多的努力。”相应地,工信部明确要求全系统“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
本期封面故事,我们用《制造业创新加速推进制造强国》《四方面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制造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加速5G行业应用落地》《保障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加强疫情防控,做好医疗物资保障》等一组文章,对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重点工作的几个领域进行具体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