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黑棘皮症的诊断和治疗
2021-02-25韩楠
韩 楠
黑色棘皮症是犬类多发的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以乳头增生、表皮层过度角化和色素增多为特征,德国牧羊犬和小猎犬多发黑棘皮症。临床上,病犬症状多发生于面部、腹部等部位,患病处的毛开始脱落,皮肤组织增厚,颜色发黑。饲养人员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当加强对犬的慢性皮炎等症状的关注,维生素A 缺乏、脂溢性皮炎均会引起犬的黑棘皮症。
一、病因分析
犬出现黑棘皮症状,部位一般在面部、腋窝、腹部等部位,表现为黑色素沉积,患处出现毛脱落现象,属于一种色素沉着过度障碍的皮肤病。不同年龄阶段的犬均会发生黑棘皮症,在临床研究中出现过1 岁龄的腊肠犬患此病,并伴有其他并发症。有研究人员发现,犬黑棘皮症与生长形态、肥胖、内分泌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甚至包括接触性皮炎、食物过敏、腹股沟瘙痒等情况,均会引发犬的黑棘皮症。
二、临床症状
黑棘皮症发病前期症状表现为局部黑色素沉积,呈弥散状,沿着病变的部位扩散。在临床上观察到继发性黑棘皮症呈补丁状,在病症周期延长的情况下,病患处呈现花边状,病症逐渐加重。经研究发现,患病处呈苔藓样硬化,与结构性摩擦有关,并逐渐出现黑色素沉积现象,患处开始脱毛,整个病发期犬伴有瘙痒和疼痛感,在病患处边缘呈现红斑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沿着犬的颈部向下扩散至腹股沟、肘关节、眼部和耳郭部位,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感,易引发葡萄球菌性或者是马拉色霉菌性皮炎。
三、诊断
通常进行体检先采用排除法,在病因确定过程中,加强对犬的过往病史调查。通过实施刮片检查法,将蠕螨病排除掉。开展压片检查,诊断是否感染了葡萄球菌性或者是马拉色霉菌。最后进行确诊。另外,有研究人员尝试了同时进行皮内试验和动物试验,进一步确诊犬的黑棘皮症以及发病原因。在原发性黑棘皮症发病时,研究人员认为有必要就葡萄球菌性或者是马拉色霉菌进行检验和确认,以期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四、治疗措施
通常犬的黑棘皮症难以得到根治,病发期影响了犬的正常生长和美观度。临床上建议,在犬发病初期,可采用抗菌香波连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有临床研究显示,使用醋酸曲安西龙喷剂会改善病患处沉积的黑色素,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针对因犬的维生素缺乏引起的黑棘皮症,可采取VE,200IU 进行口服,服用2 次/d,用药周期控制在3个月左右。同时,可口服甲状腺素类制剂,如三碘甲状腺素,按每日1.0mg/Kg,疗程1 个月,严重的病犬可配合使用皮质激素类,促甲状腺素以及碘制剂等,局部治疗可使用硫黄皂洗犬体,随后涂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研究中发现,也可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治疗犬的黑棘皮症状,降低黑色素沉积程度,注射2.5mg/d 的糖皮质激素,使用周期在1 周左右,具体的治疗周期可根据犬的实际情况和病症严重程度进行。诊断中若确认与葡萄球菌性或者是马拉色霉菌性皮炎有关,则需要合并治疗杀菌,可全身性地使用糖皮质激素,结合犬的病症变化进行治疗。
正常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治疗,黑色素将会淡化,然而仍会以花边状的病症呈现。要加强对犬的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加强对过度生长的真菌的有效控制。针对初次患黑棘皮症的犬,可使用窄谱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措施采取的是口服甲氧明苄嘧啶20~35mg/kg 体重,口服周期2d/次,红霉素药物口服治疗药量在15~25mg/kg 体重,口服周期3 次/d,服用林可霉素的药量在18~25mg/kg 体重,用药周期2d/次。大型犬一般采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一般氟康唑用药量在8~12mg/kg,可连同抗生素和皮脂溢香波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在半个月左右,要密切关注犬的变化、黑色素沉积情况等。针对一般的摩擦引起的黑棘皮症,可使用相关的润肤剂,亦可辅助改善犬的黑棘皮症,改善犬的局部黑色素沉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