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骨质疏松药吃了半年为何没效

2021-02-25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主任医师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1期
关键词:松质骨骨骼骨质疏松症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主任医师

常常有病人问:为什么服用了一段时间抗骨质疏松药物,症状却没有好转?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病人分析。

1.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否正确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会患骨质疏松症。有些人有明显症状,如夜间肌肉抽筋、负重痛、劳累或做家务后疼痛加重、腰背弯曲不能直立、身高明显缩短、容易跌倒和骨折等;有些人症状不典型;还有些人表现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如多处关节疼痛畸形、颈椎和肩周僵硬不适、腰椎酸痛下坠感、四肢麻木末端疼痛等。

临床上,病人往往因为骨骼关节不适症状前来就诊,有时由于医生的专业限制,没有做好鉴别诊断,误认为这些症状均是骨质疏松引起,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明显。此时,医生和病人均需提高警惕,应排除一下其他疾病的可能,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腰椎间盘退变滑脱、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等。只有诊断明确,才能对症下药。

2.服药是否已有3个月或半年

骨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高密度结缔组织器官,在结构上主要分为皮质骨、松质骨。松质骨的骨密度低于皮质骨,而富有弹性,其脚手架结构有助于维持骨骼形态,抵抗压力。不同部位骨骼的皮质骨、松质骨占比不同,脊柱的骨骼松质骨含量比例高,而腿部的骨骼皮质骨含量比例高。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的骨骼,骨量下降的程度有所不同,医生要选择针对性强的抗骨质疏松药物,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骨骼新陈代谢的速度比较慢,一个骨转换周期在年轻人为3个月,老年人更长。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往往需要3~6 个月才能有一些效果,而且疗效因人而异。再加上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起效时间也有快慢之分。

所以,如果诊断正确,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治疗3 个月时,病人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骨代谢标志物和24 小时尿生化指标来判断药物是否起效。密切随访和观察这些指标,对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病情有很大的益处。一般地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1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6 个月,通常应该检测骨密度,以判断疗效。

3.是否伴随骨质疏松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性慢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骨密度会以每年3%~5%的速率下降。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以及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如45岁之前绝经、体重低于50公斤、慢性腹泻、不喜欢运动、长期素食、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容易跌倒和骨折的人),50~60岁时就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治疗效果不佳。

研究表明,随着骨质疏松症病情的加重,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如椎体压缩性骨折、骨骼畸形、髋部骨折、骨折反复发生及加重等。这些都会给治疗带来困难,也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此时,即使用最好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也不能完全缓解症状,有些可能还需要手术干预。

4.是否完全依赖抗骨质疏松药物

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方案是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补充钙和维生素D,在此基础之上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果不改掉引起骨质疏松的一些坏毛病,如吸烟、过量饮酒、过量饮用咖啡、过量饮浓茶和碳酸饮料、长期素食、不爱运动、不晒太阳等,不能每天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仅仅依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不可取的,且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也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治疗。病人应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并定期随访,及时与医生沟通病情的变化及其他疾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松质骨骨骼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运动影响骨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骨小梁仿生微结构的解析与构建
骨骼和肌肉
老年胸腰椎松质骨的扭转力学特性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