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槐花飘香的季节》点评

2021-02-25361026福建郭培旺

作文中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妮儿祖孙槐树

361026 福建 郭培旺

槐花可以吃,这在山东乡下是真事!牡丹、茉莉、凤凰花、洋紫荆……这些草本、木本之花,可观可嗅却不可吃。阅读该文,有相同体验者会会心一笑勾起乡愁;别人则甚觉新鲜。用“一起来吃槐花吧”为题,会不会更有意思呢?

老家的房前屋后,栽满了槐树。

每到春末,我都像盼望过年一样期待着槐树开花。为了吃到槐花,嗅到槐花香,隔段时间我就给槐树浇水、施肥。每天经过槐树,我都会仰着脖子搜索,看绿叶丛里是否有闪动的点点嫩白。

这个句子开头要不要加一个“我”字呢?还是不加为好,不妨碍意思表达,不会产生歧义。首段这句话如话家常,简洁得很。短短一句,乡村家园的环境就如在眼前。

孩子气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我”的急切。

将槐花从浅绿色变成嫩白色的过程,喻为姑娘试穿新装,贴切,有趣。非真爱,非细致观察,不能见此颜色。

一个孩子的盛宴,又小心,又贪婪,又享受。确实如此,嫩嫩的槐花最好吃,鲜嫩馨香,唇齿留香;到了花衰期,花朵老了,也就几乎不能吃了。

槐花慢慢由绿变白,像羞涩的姑娘在试穿新装。这个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爬上槐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串刚刚开放的槐花,塞进嘴里贪婪地咀嚼着、吞咽着,尽情享受这世间珍馐。你知道吗?这时的槐花水分最多,甜味最浓。看到我坐在颤动的细枝上享受美味,树下的奶奶大惊失色,大声喊叫:“抱紧树干,别摔着,快下来…… ”

不几日,槐花就进入盛花期。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迎风微笑着,在树枝间跳着,舞着,一穗穗的槐花,挂在槐树枝头,形成一片花海。奶奶在竹竿上绑上一个铁丝做的钩子,站在树下熟练地把一串串槐花拧下来。一会儿工夫,槐花便从空中纷纷扬扬撒下,像一只只小白蜂,落地后就成了一地薄薄的雪,带着花的清香滋润着小院,还有小院里的祖孙俩。

孩子的调皮与老人家的慌张相映成趣,画面如在眼前。多么欢乐的静美时光!此时此刻,谁都想不到生离死别会来临。时光越美,失去后再回忆起来越痛。

“穗”,多精准的量词,还有点老农的口气。朵、瓣、把、束,都不合适。

绑,拧,粗鲁的动作,不由分说地抓取。这才是乡下老奶奶的做派,选词、造句十分精彩!

白色槐花纷纷落下,如蜂如雪,简直要淹没小院、熏醉祖孙俩,这比喻十分贴切。

奶奶把槐花用清水洗干净,剔出花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过凉,浸泡半小时,再捞出攥干水分。她从门前的小菜园里割点韭菜,据说韭菜和槐花是绝配。待奶奶切完肉丁调好馅儿,揉好面擀出皮,我们祖孙俩就开始包包子。

动词使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有汪曾祺散文的美感。“洗”“剔”“焯”“捞”“泡”“攥”“割”“切”“调”“揉”“擀”“包”,动词挟风带雨一路而下,酣畅至极。奶奶动作熟练,孙女跟着细看,农家小院里,槐花包子鲜。

奶奶的手很粗糙,却十分灵巧,很快包出一个个精美的包子,还给包子捏个花边,做个美容。我包的包子就是“四不像”,奶奶见了,把我手中那个“四不像”拿去,一边修整,一边笑着跟我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农活儿的命,长大后要做大事的。”

包子上蒸锅了,槐花的香味随着水蒸气一起飘出来,闻起来更香了。水汽萦绕在奶奶身边,原来在奶奶手里,香气是可以滋长的。好不容易等到包子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回口水的我不管不顾地扑上去,抓起一个包子,狠狠地咬一口,槐花的清香顿时溢满了嘴,浸润到心田。奶奶在一旁笑吟吟地说:“妮儿,慢慢吃,别烫着,多的是呢。”

如今,奶奶已离我远去。现在,每到槐花飘香的季节,我都会静静地站在树下,看串串槐花随风起舞,片片飘落。在这漫天的槐花香里,我仿佛又见到了奶奶慈爱的面容……

这里的“俺”“妮儿”都是山东方言。老人的话很质朴,不去责怪“我”把包子包成了“四不像”,反而为此找到了特别美好的解释理由。

别人这样说,或许是捡漂亮话来恭维人;奶奶这样说,字字句句都是赏识,都是疼爱,都是希冀。通过手的大小判定命运,这里不是迷信,是温热的祖孙情。想想长妈妈对迅哥的叮嘱,想想刘姥姥对板儿的疼爱,是不是能体会这种感情?

称呼有当地特色。此后或许没人这么喊作者了,没这个词儿,也没这个语气了。

末段写失去,写生离死别,这睹物思人的悲怆,读者也会感同身受。

猜你喜欢

妮儿祖孙槐树
人间至爱祖孙情
人间至爱祖孙情
祖孙情
亲情祖孙
“小黑妮儿”
只想考第二
槐树
丢了一棵槐树
谎言也是一种爱
其实我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