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两会:勾勒“十四五”发展蓝图
2021-02-24胡妍
胡妍
按照惯例,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每年年初集中举行的省级地方两会,历来都是外界观察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1月17日,随着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2021年省级地方两会就此拉开大幕。
在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外界关切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将亮出怎样的年度成绩单。此外,“十四五”开局之年,地方版的发展蓝图如何规划,备受关注。
防疫:各地都压缩会程,全程闭环管理
今年大多数省份将省级两会的时间定在1月中下旬。近期,一些地区调整了会议召开时间,1月下旬,各地的省级两会密集召开,仅1月24日一天,就有湖南、天津、贵州、吉林、甘肃五省市正式开启“两会时间”。当前,国内疫情呈现多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压力较大。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疫情防控需要,今年省级两会,多地都特别加强了防疫方面的部署,强调要控制会议规模,做好防护工作。全国各省(市、区),都采取了压缩会议规模、尽量减少参会工作人员、并且严格分类等办法。几乎所有省份都要求流行病史筛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及相关申报,同时还对出(列)席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闭环管理”。
比如吉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会期压缩到两天半,吉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压缩到三天,严控会议规模,全程闭环管理。各代表驻地、委员驻地加强防控措施,做到防疫履职两不误。
与此同时,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会期均压缩到三天半,严控会议规模,全程闭环管理,各代表驻地、委员驻地加强防控措施,做到防疫、履职两不误。河南省政协还启用了“智慧政协”会议系统,为不能出席会议的住港澳地区省政协委员提供方便。
江西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则确定大部分会议列席人员仅列席开幕大会和闭幕大会,不再全程列席会议,部分小组会议则以视频形式进行。
广东省则开启了“云端”参会新模式。据了解,受疫情影响,部分港澳政协委员无法赴广州参加省两会,为确保港澳地区委员和部分地市政协委员顺利参会,大会组委会通过广东数字政协平台“远程协商”功能进行视频直播。无法亲临开幕大会现场的政协委员均准时进入直播频道,通过视频直播方式观看了开幕大会。
成绩单:广东GDP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经济形势也遭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随着2021年省级两会开幕,各省份将交出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备受瞩目。
2020年,中国GDP增速实现“V型反转”,预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近期陆续披露的各省份2020年全年GDP数据也大体上与这一趋势吻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加2.3%。根据各地统计局、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的GDP总量位列前三,继续领跑全国;有20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全国GDP增速,其中西藏的增速最高,达到了7.8%。广东以110760.94亿元的GDP总量稳居第一位,连续两年处于10万亿元以上,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江苏GDP总量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人均GDP达12.5万元,连续12年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在发布过去一年经济运行“全景图”的同时,不少省份也在陆续召开的省级两会上对外公开了新一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明确提出2021年GDP增速目標的省份,均将该指标设定为6%以上,而湖北和海南更提出2021年GDP要增长10%以上。
各地描绘“十四五”发展新蓝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两会对地方发展作出了新布局。
去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些重要目标由经济、科技、市场、教育、文化、法治、生态等众多领域一个个具体目标组成,共同勾画出面向未来的目标路线图。
在今年省级两会上,在这些关键领域,各地将拿出什么具体发展举措?
北京、上海、广东:强化科技力量
“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和经济第一大省,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如何布局备受关注。
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由“快”向“好”的转变上,都把目光瞄准了科技。北京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说:“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做好中关村、昌平、怀柔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着力推动量子、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前沿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取得突破。”
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十四五”期间,将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马兴瑞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制造强省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1年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在首位。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京、沪、粤做出打造科创高地的部署,不仅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将带动“十四五”全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是一两个城市的问题。最南面是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应当把它建成国际上最大的一个都市群,一个站在世界前沿的科创基地,对于国家来讲,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国土空间上的战略规划。从南往北就到了长三角一体化。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它的科技教育研究力量具备成为国家科创基地之一的基本条件。北京打造科创基地,不单单是北京市,更是面向京津冀一体化。所以现在三个省市对于整个‘十四五规划布局,是和国家发展要求完全吻合的。”姚景源表示。
海南: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是海南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
海南提出,“十四五”时期将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交汇点,对内对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外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成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反应炉”。海南计划吸引免税购物回流3000亿元,求学回流5万人,海外就医回流50万人次。
海南正在不断加快制度建设步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海南将突出制度集成创新,“十四五”期间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完成自由贸易港第一阶段制度安排有关任务,争取2023年底前具备封关硬件条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关各项准备。
西藏:开启高铁新时代
“确保拉林铁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建成投运,让‘复兴号动车上高原,开启西藏高铁新时代。”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1月20日在拉萨举行的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据悉,2020年12月31日,拉林铁路最后一段轨排顺利铺设,标志着拉林铁路399.61公里的正线轨道全部铺通,西藏东南地区结束了无铁路历史,预计今年6月底通车运营。届时,将实现“复兴号”内电双源动车组进西藏。齐扎拉表示,这将开启西藏高铁新时代。
另外,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齐扎拉在会上指出,加强互联互通是西藏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建成那曲至拉萨高等级公路,加快拉萨至日喀则机场高等级公路、S5拉萨至山南快速通道的建设,推进国道318西藏段改造升级等工程建设。
各省全力发展经济 谱写振兴新篇章
江苏: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
过去一年,江苏外资外贸逆势增长,实际使用外资283.8亿美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8.6%;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6%。2021年,江苏将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聚焦集成电路、工程机械、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智能电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品牌服装、先进碳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把扩大内需同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增强投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性作用。合理增加公共消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湖北:武汉勇担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2020年是湖北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对武汉更是如此。”1月25日上午,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武汉代表团审议时说,武汉要以高质量发展论英雄,勇担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要强化“一主引领”,做强武汉龙头地位,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带动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
“武汉之于湖北,相当于上海之于长三角。”应勇说,要紧扣同城化这一关键,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基础,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要提升经济形态,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符合自身定位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各类要素加快集聚;大力发展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引进培育更多有终端产品的头部企业;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以绿色导向、效益导向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要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不断增强金融功能,加快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
贵州: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去年底,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全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
2021年,贵州将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贵州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继续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依托山地优势,贵州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乡村振兴,贵州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贵州还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将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加强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达到270个。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完善利益聯结机制,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编辑/张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