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追梦人,手工锉出“丝”级零件记广西汽车集团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郑志明

2021-02-24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钳工徒弟装备

◎ 本刊记者 刘 辰

11 月24 日,2020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西汽车集团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郑志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登上了领奖台。

中国每生产10 辆汽车,就有近1 辆是“柳州制造”。 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给技术研发、设备工艺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在中国西南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郑志明便是一位勇于面对这些难题和挑战的革新者,他28 岁成为高级技师,37 岁成为集团首席专家。他从一名钳工做起,不断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集制作、设计、建模、组装等各项技能于一身,他从未停止过对技术进步的追求,一直孜孜不倦地不断学习,不断磨练自己的技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是:“遇到困难是学习机会,要尽量想方设法攻克。”

郑志明是一名手工划线钻孔能控制在0.05mm 以内,锉削平面可以控制在0.002mm 以内的钳工“老师傅”,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仅2015 年度就完成工艺装备自主研制项目95 项,为公司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966 万元,获“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70 后”,从普通钳工到公司首席专家再到全国劳模,郑志明的成长速度有点快。

但熟悉郑志明的人都知道,这一切绝非偶然。从参加工作开始,郑志明就一直在生产一线耕耘,他爱琢磨、能坚持,他的钳工技能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变得炉火纯青。他持续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许多人都知道郑志明钳工技术了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钳工技能外,车、刨、焊、铣工等技能,就没有他不会的。郑志明是工友们眼中的全能型专家,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手绝活: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3 毫米以内,约相当于1根头发丝直径的1/15;手工划线钻孔,能把孔的位置度误差控制在0.05 毫米以内,上述技术达到了国内同工种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郑志明带领团队成员自主研制工艺装备515 项,交付使用工艺、工程装备1236 套。他参与设计制造的涂装、焊接、装配等各类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超过10 条,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002.95 万元。由他自主设计制造的各种工艺装备,每年可为公司节省采购成本高达1000多万元,减少生产操作岗位209 个,节约人工成本1000 多万元。

郑志明的同事向记者介绍,公司以前生产的部分汽车后桥总成在运行时,出现嗓音大的问题,请来的德国专家对此也束手无策。

郑志明却想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潜心钻研,经过上千次反复模拟试验,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减速器上,于是专门设计制造出减速器噪音检测设备,最后成功解决了噪音过大的问题,为公司挽回了50 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自主设计制造自动化生产线

时代在快速变革,技术发展更是一日千里。郑志明说,自己不敢停下脚步,“一线工人也要不断学习、进步,进行技术创新”。

郑志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最早,他将自己所学的三维建模技术,应用到一线生产实践中。

在对工艺及设备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郑志明发现,公司花大价钱采购来的国外先进设备,如机器人工作站等,虽然看上去“高大上”,但其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能不能来设计制造这些‘洋设备’,造出咱们自己的机器人工作站?”当郑志明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支持者寥寥。

可郑志明觉得,“总要先试一试再说”。从修设备到设计制造设备,从机械制造到机器人工作站自主设计制造,领域跨越之大,让人望而却步。

为了达成目标,郑志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带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先从机器人编程、控制技术学起,之后集中研究机器人设计制造。为了带动成员们,郑志明带头苦学,他不懂就问,四处向人请教,甚至经常彻夜不眠。靠着这股韧劲儿,他硬是啃下了《机器人编程》等十几本专业书籍,成为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工人专家。

在郑志明的带动下,这支50 多人的团队,分工合作、埋头苦干,终于将设备成功研制出来。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性能一点不比那些“洋设备”差。

此后,郑志明继续带领团队成员设计制造了各种先进的工艺装备与自动化生产线。这些装备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其中一些甚至能达到国内焊接设备的先进水平。一线员工在操作这些设备后都赞不绝口:“郑师傅造的设备就是比公司采购的好使,还省时省力。”

让匠心之火代代相传

初入企业时,师傅的深深教诲,无微不至的关怀,让郑志明取得长足的进步。

“报答恩师,不仅要自己努力奋斗,获得一定的成绩给师傅长脸,更要将师傅传授给自己的那些宝贵的技术经验继续传承下去,让匠人的一片匠心继续发扬光大。”郑志明现在收了10 多位徒弟,每一位徒弟他都严格要求,不仅将自己的钳工技术传授给徒弟,还勉励徒弟们要沉得下心,认真、刻苦磨练技术。郑志明带着徒弟一步步铲除路上的荆棘爬向顶峰,又一次次挑战新的山峰。这些年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型和实用型专利各1项,多项成果获广西先进工艺装备及先进设备改造评比一、二、三等奖。

2014 年5 月,郑志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年仅37 岁的郑志明挑起了工作室带头人的大梁,工作室核心团队共15 人,每人的技术特长不一,分工明确,合作默契,3 年来硕果累累。

“自己一个人技术好不算厉害,让工友们个个技术过硬,大家群力才能做出成绩来。”这是郑志明坚守的信念。因此,在苦练内功的同时,郑志明还十分注重技能人才培养。

以工作室为平台,郑志明每年义务教学课时超过200 节。在一线教学时,他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独门秘笈”传授给徒弟们,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据统计,郑志明先后带出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公司特聘专家等近20 人。在2018 年和2019 年,他的徒弟及工作室成员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

工作室成立当年,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完成工艺装备自主研制项目18项,交付使用工艺、工程装备共24台套,减少生产操作岗位40 个,间接创造经济效益280 多万元。

现代工业是手艺与科技的结合,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广西机器大工业中新技术、新能力的钻研者、革新者,郑志明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对每个零件的精心打磨中、对每个设备工艺的精巧创意中,追求极致,巧思创新,推动着中国汽车制造业与时俱进、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钳工徒弟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Mark Twain
防晒装备折起来
徒弟和保险柜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