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云南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策略研究
2021-02-24张汝斌高跃东
张汝斌 黄 鹏 高跃东 邓 艺 吴 斌 倪 涵
(1.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云南昆明 650228;2.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 200235;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生物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云南昆明 650223;4.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51;5.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云南红河 661100)
0 引言
中国(云南)自贸区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与东盟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开放、协同发展中起着桥梁与枢纽作用[1]。2019年,我国又新增了昆明市、红河州、德宏州3 个片区为中国(云南)自贸区,由此加快了云南自贸区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开启了云南建设面向东盟辐射中心的全新发展格局,对推进云南—东盟经贸深度合作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目前,以云南自贸区角度考虑开展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促进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的研究并不多。为此,本文将对云南省昆明市及其8 个边境州市的仪器设备面向东盟开展检验检测服务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云南区位优势与自贸区建设发展,创新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模式,建立以昆明为中心、辐射红河—版纳—德宏的“一市三州”自贸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子平台,形成云南—东盟集仪器设备分析检测、人员技能培训、实验室代建代管于一体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创新服务体系,带动云南—东盟区域内仪器设备协同开放共享。
1 发展机遇
1.1 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具有区位优势
云南省的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越南、老挝毗邻,通过澜沧江—泥公河与泰国和柬埔寨相连,是联系中国、东盟两大区域、两大市场的天然纽带。全省边境线4 060 公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全长的20%。其中,中缅、中老和中越边境线分别有1 997 公里、710 公里和1 353 公里,大大缩短了国内内陆省份经云南省通向东盟国家的海陆运输路程。可见,云南省对外与东盟国家“山同脉,水同源”,对内与“9+2”泛珠三角区域紧密相连,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重要枢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战略中具有独特地位,为云南省加快融入东盟区域经济,开展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2]。
1.2 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条件优越
近年来,为不断促进越、缅等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云南省加大了口岸建设力度,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边境一线州市为前沿、面向东盟开放的新格局。在云南省的 8 个边境地州和 25个边境县市中,设有昆明市、红河州、版纳州和德宏州4 个自贸区,拥有20 个省级、国家级口岸,边境县市点100 多个,各类内陆出入境通道近100 条,居国内首位[3](表1)。同时,这些口岸还设置了相应的检验检测机构,承担贸易往来所需的相关检测服务。便利的通关口岸不仅为产品交易带来了商机,而且为云南—东盟区域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提供了市场,为与东盟各国开展检验检测技术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1.3 仪器设备境外检测服务基础良好
目前,昆明市及8 个边境州市的入网单位有121 家、仪器总数达3 122 台(套)、仪器总原值为22.4 亿元。仅昆明、红河、版纳、德宏4 个自贸区入网单位就有110 家、共有2 822 台(套)和价值达21.4 亿元,分别占全省入网单位总数、总台(套)数和总原值的79.7%、80.2%和85.3%[4](表2)。从仪器类别看,分析仪器数量最多占六成以上,计量仪器和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约占两成,特种检测仪器和电子测量仪器仅占一成左右;从应用领域看,主要以农产品和食品、农业、生态环境、生命科学、地质矿产、化学等仪器设备为主,而工业方面的仪器设备相对较少。从服务范围看,直接或间接为老越缅泰柬等东盟国家提供境外检测服务的仪器单位有29家,约占昆明及8 个边境州市仪器单位总数的1/4,主要提供了食品、农副产品、生物医药、矿产品、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械制造等多项分析检测服务。可见,雄厚的仪器设施条件、强大的分析检测能力和丰富的检测项目经验,为云南—东盟区域的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带动边境经贸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表1 云南省国家级一类口岸分布表
表2 昆明市及8 个边境州市仪器设备分布、委托检测项目及服务国家情况
续表
1.4 仪器设备境外检测服务初见成效
多年来,云南省入网仪器单位积极与东盟各国开展产品检测、质量标准制定及专业人才培训等多项合作,帮助有条件的东盟企业代建分析检测实验室及指导实验室管理工作,在检测服务实践中形成“代培、代建和代管”的共建共享服务模式,推进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初见成效。一是以重大项目合作为手段,构建境外开放式检测服务。如版纳质检中心依托老挝天然橡胶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老挝万象、南塔等地区进行天然橡胶等样品采集与检测分析,并结合老挝橡胶产业实际,帮助老挝起草制定了天然橡胶标准、轮胎专用胶标准。二是组织多边交流培训,培养高技术专业化人才队伍。如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依托“澜沧江-泥公河区域国家跨境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举办“跨境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云南境外跨境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能力建设”等培训班,先后赴东盟国家开展动物诊断技术培训与示范,组织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专业技能培训,为东盟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检测人才。三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东盟国家提供代建代管服务。如昆明冶金研究院帮助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建立矿厂冶金实验室,并提供实验室的规划布局,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技能培训,实验室管理等一条龙、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同时,成立用户技术服务部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到现场开展实验室建设和岗位人员设备操作培训等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建设单位快速提高检测能力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入网仪器单位面向东盟国家开展专题交流培训近20 场次、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 000 余人次;先后派选专业技术人员160 余人次到老越缅泰柬等东盟国家,为30 余家企业提供实验室建设指导及相关检测技术服务,实训人员达100 余人次,累计提供境外代培、代建和代管服务总收入超过300 万元。
1.5 与东盟经贸不断增大带来对仪器检测需求的增加
据昆明海关的统计资料显示[5],2018年、2019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 973 亿元和2 323.7 亿元,云南省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25.8%,远高于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同比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云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同比增长14.9%,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7 成以上[6](表3)。可见,云南省与东盟贸易规模的逐步增大,加大了区域贸易往来对仪器设备的检测服务需求,有利于带动云南—东盟区域的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向深度合作发展。
2 面临的挑战
虽然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加快,但在开展仪器设备境外检测服务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的省市相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还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充分发挥云南省前沿窗口的作用和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带来的机遇。
2.1 缺乏前瞻性的规划管理
目前,云南省开展仪器设备境外服务的入网单位不到1/4,且检测服务项目数量少、检测内容单一,高尖端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检测服务较少;仪器单位各自为政,开展境外检测服务的随意性较大,缺乏长远规划,统筹协调机制亟待建立,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较为突出[7]。加之,云南省自贸区正处于建设发展初期,缺乏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服务体系,仪器设备境外开放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表3 云南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十国双边贸易比较表
2.2 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亟待提升
目前,云南省“一市三州”自贸区入驻企业有4 000 余户,内资企业九成以上,外资企业约一成,注册资本近万亿元。随着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往来的日益增多,云南省仪器单位的检验检测能力已不能满足贸易市场检测服务的需求,特别是食品、药品、中药材等检验标准更新快、要求严、用时长,存在检验检测技术层次不高、检测服务范围较小、检测服务连续性较差等问题,影响了仪器设备境外检测服务效率。为此,亟待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
2.3 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程度较低
据统计,“一市三州”自贸区的仪器管理单位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区,昆明市有93家,地处边境的红河、版纳和德宏分别有8 家、5 家、4 家。“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致使各仪器单位之间缺少联动和资源共享,仪器设备资源整合程度较低,“共建共享、区域联动、协同创新”的共享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导致面向东盟推进开放共享科技资源的进程较为缓慢。
3 创新思路
云南省集通江、达海、沿边于一体的特殊区位优势,是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中的一员,也是中东部各省市走向东盟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云南自贸区的设立更凸显了云南省的枢纽地位。因此,云南省应学习借鉴上海、广东等发达省份对外开放的有益经验,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进程中,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云南经贸合作发展[8]。
3.1 建立自贸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子平台
“一市三州”即是云南-东盟贸易的产业集聚区和承载地,也是所在州市的经济增长中心,科技资源极为丰富。依托云南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大仪网平台,创建以昆明为中心,辐射红河、版纳、德宏“一市三州”的自贸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子平台,建成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统一规范、符合国际通用规则多语种支持的检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一市三州”自贸区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互通、协作互动、协同发展[9]。同时,发挥昆明、蒙自、景洪、瑞丽自贸区城市群的集聚功能,面向东盟国家形成由点扩展到面,由内陆向边境纵深推进的“扇形”空间网络格局,并延伸至东盟各国的仪器设备检测服务网络体系,促进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深度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全面提升我省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水平(图1)。
3.2 打造“互联网+”仪器境外共享新模式
加快“互联网+”步伐,发展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第三方服务,在实施“一次认证、一次检测、一地两检、双边互认”[9]的通关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自贸区一平台共享资源,一站式提供服务的仪器境外共享模式,逐步实现“一户申请、一网通办”的检测服务网络化管理,为东盟贸易市场提供便捷、多元、精细、专业的检测服务。
3.3 借鉴“代培代建代管”创新服务成功经验
以“一市三州”自贸区仪器共享服务子平台为试点,鼓励入网仪器单位面向东盟积极开展“代培代建代管”检测服务与技能培训,建立“省—州市—自贸区”三级联动合作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开放共享服务模式,为开创云南—东盟区域仪器设备跨境服务提供试验示范。
4 策略与建议
自贸区既是特殊经济区域,也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创新区域[10]。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经贸发展的重要枢纽,应放眼东盟市场,充分利用“一市三州”自贸区建设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借鉴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优化科技资源,融合创新力量,为开创云南—东盟区域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新局面夯实基础。
图1 云南“一市三州”自贸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网络体系构架
4.1 统筹协调,总体布局
云南省应结合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技术创新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着力提高检测服务水平,扩大境外检测服务规模、深度和广度。围绕自贸区总体规划建设,强强联合海关、口岸及共享平台,形成各自贸区—平台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的总体布局,激活存量资源,共同开展多领域、多学科的仪器共享与合作研究,打造高水平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同时,建立云南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运行规范》,探索仪器设备境外共享合作机制,全面提升检测服务能力。
4.2 以点带面,政策支撑
尽快搭建“一市三州”自贸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子平台,以点带面,扩大对自贸区周边腹地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内陆与沿边互联互通互促的发展格局;制定出台可操作、可复制、出实效的政策措施,营造国际一流检测服务营商环境,推动云南—东盟区域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4.3 技术领先,突出优势
应突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的科研与检测服务,在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检测服务和技能培训方面进行重点部署,发挥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扩大东盟合作深度和广度。围绕“云药之乡”的文山三七、保山紫皮石解等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中药材基地,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培训+标准制定”三位一体的中医药种植、生产和产品研发一条龙检验检测服务,推动中医药海外创新发展;联合昆明海关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植物研究所等入网单位,对引进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开展检疫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增强对外开放竞争力,推进云南省农业、畜牧业地方产业快速发展;加强云南省与东盟的有色金属、铝硅工业、新能源材料等实验室建设管理,为东盟各国提供高标准高质量技术服务。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高层面的科技项目资金支持,推进云南省在专业技术培训、实验室建设管理、标准制定等领域与东盟的深度合作,形成云南—东盟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发展新区域。
5 结论
虽然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但国际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东盟市场仍具备强劲的经济增长潜力,预计在2030年东盟十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本文基于自贸区视角分析了云南面向东盟国家开展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在自贸区建设的良好环境下,联合工商、税务、海关、商检共创“一市三州”仪器设备境外共享服务网络体系,通过技能培训、项目合作、联盟共建等方式,推动云南—东盟区域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多边经贸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