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构造特征及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2021-02-24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突水采区含水层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有限公司 山西 045000)

1.矿井概况

某煤矿的位置在南边紧邻善应镇,东边25公里处为安阳市。煤矿可开采面积为5.2km2,煤层埋深为+120m到-490m。煤矿批准开始建设时间为1968年,配准开采煤层为1号煤层,煤矿于1978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矿井的地质构造越发复杂,安全隐患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为了预先弄明白断层等构造的分布职位,需要预先探测该矿井的地质构造情况,从而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率。

2.矿井地质构造

该煤矿构造形态为向斜,沿着轴部走向为北东,同时西部还有三个向斜和一个背斜,地层内的裂隙发育较为成熟。

(1)褶曲构造

井田内部以及周边岩层主要褶曲(如图1)有三个向斜和一个背斜,向斜位于分别位于龙山、谢家庄以及尖兵岗,背斜位置在冯家洞。

图1 褶曲示意图

(2)断裂构造

岩层内断裂构造较多,根据钻探数据等相关参数统计,区域内共有大小断层76处,断层(如图2)类别为压扭性或者压性正断层。按走向分类,北西向走向有21处,北东向走向断层55处,主要分为北西-北西和北东-北东向两组。

根据落差对断层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落差小于10m、在10-20m、20-50m、50-100m、100-200m以及在200m以上分别各有51条、12条、11条、0条、1条以及1条。

图2 断层示意图

(3)陷落柱

井田内部陷落柱数量为6个,编号分别为A1-A6,其中在采掘过程中遇到的陷落柱为A1-A4,该4个陷落柱位于井田南部的13和25采区,陷落柱内充填杂质类型为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等,相对容易控制,而A5、A6陷落柱位于井田南部20采区,控制方式为三维地震方法,控制程度较为可靠。

图3 陷落柱示意图

(4)岩浆岩

矿区西面、北面以及中部地区都有岩浆岩,经过研究认为岩浆岩主要类型为闪长斑岩和闪长岩。岩浆类型为岩盆或岩床,岩层规模较小,且岩体逐渐沿着东向变小。

3.地质构造对生产的影响

(1)地质构造对顶板的影响

该煤矿1号煤层的顶板较为稳定,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以及少量砂岩。同时,该岩层大多数部位岩石发育较为完整,但是在断层等地段,岩石结构会有一定程度破坏,顶板强度略有下降,因此在掘进和煤层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矿井对顶板的处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鉴于断层的危害,煤矿在巷道掘进和煤矿开采时必须做好探测和管理,以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2)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的影响

①褶曲构造

由于该煤矿地处断层构成地堑内,因而不仅瓦斯含量较高而且容易发生涌出。矿区瓦斯分布较为杂乱,部分煤层瓦斯含量较高,而部分煤层含量又较小,很不均衡。向斜的转折端和东西两翼瓦斯含量较高,因此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位置主要在向斜部位的转折位置、西翼以及东翼地区倾角较大区域,而向斜轴部则相对较少。

②断裂构造

构造应力对煤矿的安全开采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地质应力的存在,使得断层性质为压扭性或者压性断层。这种类型的断层会阻碍瓦斯的自由扩散,使得瓦斯在断层末端含量较多,极易发生突出事故。该煤矿瓦斯突出位置主要在正断层上部,几乎各采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断层出现,且在断层存在地区,瓦斯相对较为集中。特别是15采区,该采区断层两侧的瓦斯集中带多达5个,累计发生瓦斯突出三十余次。由此可见,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对煤层中瓦斯储存有较大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事故。

(3)地质构造对水文地质的影响

该矿区属于山脉隆起地段和沉降地带的过渡区域,北东向斜能够一定程度地对地下水进行控制。同时,断层的出现使得含水层不能很好地连续,比如位于西部位置的石灰岩地下水就因为断层的存在而中断,使得含水区域因为分割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该矿区落差100m以上的大落差断层有2条,其中落差200m以上断层为东南面的F185边界断层,落差为220m;落差100-200m的断层为西部方向的F305断层,落差为150m。

①F185断层

F185断层为矿区东南区边界的断层,走向为北东,落差区间为9220m,为压扭性断层。该断层在矿区南部逐渐消失,因而使得矿区内1号煤层和井田外的岩石形成给水边界。因此,在矿井开采过程中,需要留设防水煤柱。该断层导水能力较差,根据对其进行抽水试验,得出单位涌水量为0.000458l/(s·m),渗水系数为0.00401m/d。断裂构造不仅能够对含水层进行控制,使得含水层之间相互独立,同时,也可能会使得不属于同一岩层的含水层实现整合,使得整体含水量增大,改变含水层、隔水层以及煤层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断层的导水特性,应当根据地层实际构造进行分析。同时,断裂还会强化石灰岩岩溶,从而形成地下水富含带,容易引起突水现象。最关键的是,这个问题无法通过勘察探测进行查明,因此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关注岩层状况。

②F305断层

该断层为矿区西部边界的断层,断层走向为东北,落差为130-150m。断层位于地下水来水方向,是压扭性断层,导水性能较差。断层的存在使得矿区含水层发生中断,连续性得到破坏,同时,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也中断,矿区内含水层直接相互独立。然而,该断层在S-3孔南面逐渐消失,因而在矿区南部位置,该断层并不能发挥阻水效果。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不仅大断层能够影响矿井的突水,矿井突水现象更多时是由于小断层引起的,而这些小断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

(4)陷落柱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矿井构造中存在的陷落柱还破坏煤层的连续性,同时还会影响井巷围岩的稳定性。陷落柱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因而其存在会很容易地形成导水通道和瓦斯聚集场所,从而在这些区域形成大面积的突水、冒顶或者瓦斯突出事故。因此,针对陷落柱的危害,矿井生产时必须通过超前探测技术,从而减少突水事故的发生。

煤矿地质构造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因此必须对煤矿地质构造进行预先探测和分析研究,并且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关注岩层的变化情况,从而预防瓦斯、突水等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突水采区含水层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方法
矿井滞后突水机理探讨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李雅庄矿滞后突水主控因素分析
美国西部奥加拉拉含水层水位下降原因初探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
大相岭隧道高压突水机理与预测分析
全球地下含水层下降惊人:要被抽干了
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