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液压支架缸体漏液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02-24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漏液密封性乳化液

(大同煤矿集团云岗矿 山西 037000)

作为现阶段煤矿开采作业常用设备之一,液压支架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面稳定性与安全性。但是受到缸体材质、密封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支架缸体漏液现象时常发生,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亦会影响到支架的支撑能力与效果,进而威胁到工作面的稳定性。所以,明确掌握缸体漏液的具体成因,采取科学措施来保障缸体密封效果已然成为煤矿企业重点关注问题。

1.支架缸体漏液成因分析

(1)缸体质量因素

图1 沟槽改进

缸体质量因素是导致漏液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缸体质量因素的分析,具体包括:①缸体材质因素。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条件等同的前提下,进口缸体的锈蚀程度远远小于国产缸体,研究缸体材质,发现进口缸体材质中铜、镍、铬元素的含量为国产缸体的10倍[1]。而上述元素成分的应用可显著提升缸体的抗腐蚀性与耐受性。意味着液压支架缸体为国产,会增大缸体发生锈蚀的几率,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缸体密封性会显著降低,进而引发漏液现象。②沟槽设计与加工。沟槽的设计与加工会直接影响到缸体的密封性,沟槽的公差配合、表面光洁度、挤出间隙范围、装配倒角等因素会影响到沟槽的设计结果,若沟槽设计不符合规定标准,意味着密封件会因为挤出间隙的过大而进入到间隙内,影响到缸体密封性,并且密封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另外,若表面粗糙程度不符合规定要求,那么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密封效果会随着表面粗糙程度的降低而降低。鉴于此,可通过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如图1所示,以此提升密封效果,避免出现间隙不合理的情况。

(2)密封选型因素

密封选型因素包括:①通常情况下,需在活塞杆密封选型期间进行瞬时耐高压性因素的考虑,若选择不合理,极易导致缸体在承受冲击或压力时出现漏液现象。现阶段常用密封选择包括Y型与蕾型(如图2),不同密封形式所产生密封效果不同。例如Y型,密封时压力侧与唇口靠近,此时在压力作用下密封面会与唇口有效贴合,并且密封效果会随着内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②活塞头密封因素。针对活塞头密封的应用,其作用体现为缸体内低压与高压的有效隔离,所以活塞头密封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液压支架承载能力。而针对密封型的选择,具体包括对密封性、耐受性以及抗冲击性的考虑,若密封性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极易导致缸体内低压侧与高压侧出现窜液现象,使得支架的承载能力大幅度下降;若密封型耐受度降低,极易导致密封圈因乳化液的影响而出现老化与膨胀现象;抗冲击性则是考虑到支架在运行期间,若矿井顶板结构发生变化,此时液压支架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冲击,若抗冲击性效果不佳,会增大缸体碎裂的几率。常规的蕾型圈、O形圈无法满足实际密封需求,建议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图3所示的密封圈,保障其密封效果、抗冲击性以及耐受性达到标准要求[3]。

图2 活塞杆密封圈类型

图3 活塞头密封类型

(3)零件损耗因素

①当前支架缸体使用的密封圈,常用材质为耐油橡胶。虽然该材质在密封效果方面表现优异,但是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境下,此材质会逐渐出现老化、破损的现象,导致缸体密封性逐渐降低。②支架在运行期间,受到表面拉伤、外部冲击的影响,使得液压支架缸体质量受损,进而出现漏液现象[4]。③支架长时间处于矿井下,因外部环境极为恶劣,部分分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渗透到缸体内部。而支架在运行过程中,缸体会逐渐产生磨损,进而发生漏液现象。④通常情况下,会有大量气体溶于乳化液中,而在支架具体运行期间,因液体压力降低并且乳化液流速呈现为增大的趋势,导致乳化液中的气体离析出来并形成气泡。而气泡在进入到高压腔体内,会在极短时间内形成真空现象,而此时周围的液体会在短时间内将真空区域填补。若上述现象的发生位于缸体附近,那么缸体会在反应期间受到巨大的冲击,进而增大缸体漏液的几率[5]。

2.支架缸体漏液解决对策

(1)注重密封槽设计强化,合理选择密封选型

要想进一步保障缸体的密封效果,一方面需要依据对支架压力、密封圈位置、使用情况的具体分析,结合对矿井实际情况的掌握,选择合适的密封选型,以期活塞头与活塞杆的密封效果达到标准要求,并且在支架运行期间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稳定性、抗冲击性等。另一方面,合理选择密封圈材质,煤矿企业需加大对密封圈材质的研究力度,时刻关注现阶段密封领域的最新动态及其最新成果,尽可能选择具备高耐受性、抗撕裂性、抗扭曲性、抗老化性的材质,在保障密封效果的同时,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6]。此外,加大对密封件检查力度,检测期间保持支架处于运行状态,接着将活塞利用换向阀延伸至最长的位置,此时将液压油缸打开,检查是否存在泄漏现象。若存在泄漏情况,需结合实际判断泄漏问题是否因密封件问题产生。若发现活塞头、活塞杆的密封存在问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密封型的更换,结合以往密封效果分析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其它类型密封配件,实现对缸体密封效果的提升。

(2)注重缸体制造质量管控

要想保障其缸体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需做到:①注重对焊接工艺的改进与强化,结合实际情况对缸体焊接过程进行强化管控,在保障焊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化减少缸体存在的焊接缺陷。②在缸体设计期间,必须做到严控缸体尺寸、粗糙度、形位公差等尺寸的精度与准确度,优化与改进缸体加工、装配工艺,进而达到提升缸体加工精密性的目的。

此外,需保障缸体的修复质量,若在缸体修复期间仍利用机械加工、附加零件、焊接修理、电镀修理等传统方式,那么缸体存在的电击伤、油缸拉伤、压坑等问题修复效果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并增大缸体的维修成本。鉴于此,煤矿企业可以借助“真空熔覆”维修技术来修复缸体,在具体维修期间,将高耐磨、抗腐蚀性的粉末涂抹于缸体表面,然后借助真空熔覆炉进行加热熔炼,使得缸体表面与粉末融合,然后借助打磨机还原缸体的标准尺寸。通过此方式的应用,可在降低修复成本的同时,提升缸体材质质量,降低缸体泄露现象的发生率,并起到延长支架使用寿命的目的[7]。

(3)注重乳化液清洁与井下降尘作业强化

为避免支架运行期间矿井下恶劣环境对缸体产生影响,煤矿企业应定期开展矿井降尘作业,避免分子物质对缸体材质以及密封圈材质损坏。与此同时,定期为矿井通风,以此提升矿井内部空气质量。另外,强化乳化液清洁,对乳化液做到封闭控制,查明当前乳化液应用期间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结合对过滤装置的合理增设来提升乳化液纯度。

(4)注重支架维护检修的强化开展

支架运行使用期间,通过对检修维护作业的强化,可实现在日常维护期间发现缸体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问题,例如活塞密封问题、密封圈问题、漏液问题等。维修人员需第一时间将问题上报,并及时制定科学方案进行故障问题的消除。针对缸体存在隐患的问题,维护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返修,在消除缸体密封问题的同时,最大化降低缸体漏液几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支架油缸的密封性直接影响到支架承载能力的发挥,若支架油缸出现漏液,不仅影响到支架作用与性能的发挥,亦会影响到矿井工作面稳定性与安全性,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对此,煤矿企业需深入分析缸体漏液原因,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科学解决对策,在保障缸体密封效果的同时,提升支架的承载性能。

猜你喜欢

漏液密封性乳化液
单机架可逆轧机乳化液斑缺陷控制措施
碱性锌锰干电池漏液失效分析①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期间尿道口漏液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套管头椭圆型金属密封面密封性分析
1550酸洗-冷连轧机组乳化液系统降耗技术改进
膜式燃气表机芯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乳化液系统真空过滤器改进
两辊矫直机乳化液循环过滤改进
打胰岛素漏液, 拔针前转一圈
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火花塞孔密封性测试失效问题分析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