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射频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2-24魏艳华李亚瑞杨凤东
魏艳华 李亚瑞 杨凤东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郑州 45005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明显发病相关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无神经系统特征,患者多出现刀割样、撕裂样、针刺样疼痛,且病情发作无预兆,多为骤然发生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咀嚼食物,严重时甚至无法吞咽[1~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如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切断术、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等,其中射频热凝术因疗效佳、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而受到患者青睐。传统的Hartel 前入路卵圆孔穿刺虽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因其穿刺点在口角外侧,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针对下颌骨窄小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损伤血管及运动神经等。因此,需要寻求更好的穿刺点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3]。本研究探究Hartel 前入路与经皮下颌入路射频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2 月就诊于医院的80 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 例。研究组男 16 例,女 24 例;年龄 44~75 岁,平均(61.34±2.62)岁;病程 1~7 年,平均(4.25±0.63)年;左侧11 例,右侧29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25例;年龄 45~73 岁,平均(60.51±2.50)岁;病程 1~6年,平均(4.30±0.54)年;左侧 12 例,右侧 2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Hartel 前入路颅底卵圆孔穿刺。具体方法如下:术前禁食8 h,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头部固定后在肩背部垫枕头,高度约8 cm,常规消毒后,抬高患者下颌30°,穿刺点为口角外下3 cm,针尖对准同侧瞳孔和耳前点中央,针身垂直于皮肤表面,进针7 cm 可接近卵圆孔,再前进0.5 cm针尖可完全进入卵圆孔内,再利用方波电刺激(0.5 V 电流,100 Hz)确定针尖位置后进行热凝射频治疗,温度设置为70~75℃,不超过80℃,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感觉变化,当面部疼痛消失或大幅度减弱时可结束手术。患者术后需平卧24 h,静脉滴注抗生素防感染,并注意口腔卫生。
1.2.2 研究组 采取经皮下颌入路卵圆孔穿刺。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术前禁食8 h,取仰卧位,头部固定后在肩背部垫枕头,高度约8 cm,常规消毒后,抬高患者下颌30°,穿刺点为下颌角(A 点),针尖对准同侧瞳孔和耳前点中央,针身垂直于皮肤表面,进针7 cm 可接近卵圆孔,再前进0.5 cm 针尖可完全进入卵圆孔内,其他手术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1.3 评价指标 (1)出院后均进行3 个月电话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4]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1 d、1 周、1 个月、3 个月的疼痛程度。总分10 分,0 分无痛,10 分剧痛,得分越低则疼痛越轻。(2)比较两组术后1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运动神经损伤及三叉神经分支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点VAS 评分对比 两组手术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 周、1 个月、3 个月,研究组的 VAS 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点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不同时点VAS 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1 d 术后1 周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对照组研究组40 40 tP 8.12±0.28 7.91±0.95 1.341 0.184 1.75±0.52 1.43±0.40 3.085 0.003 1.45±0.52 1.22±0.21 2.594 0.011 1.51±0.42 1.13±0.26 4.865 0.000 1.72±0.84 1.25±0.62 2.847 0.006
2.2 两组并发症及手术成功情况对比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并发症及手术成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明确,多与以下原因相关:(1)三叉神经系统缺血引发供血不足;(2)小脑上动脉和脑底动脉压迫;(3)三叉神经中枢部出现器质性病变;(4)咬合系统紊乱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功能障碍及肌群痉挛。该疾病发作无规律,说话、刷牙、吃饭或碰触面部均可能引发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5]。目前,射频热凝术因疗效较好、疼痛缓解率较高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而不同入路穿刺对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效果存在差异。经皮下颌入路、经Hartel 前入路卵圆孔穿刺进行射频热凝术是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但采取哪种入路效果更好需做进一步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 d、1 周、1 个月、3 个月VAS 评分比对照组低,并发症较少,说明与Hartel 前入路法相比,经皮下颌入路射频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更好,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在于Hartel 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的穿刺点在口角外侧,此处距离口腔较近,且分布着面动脉,于此处穿刺会损伤患者的面动脉,导致血肿的发生;此外,Hartel 前入路卵圆孔穿刺会损伤上颌动脉,导致出血,虽可以采用压迫止血,但还是对患者的组织造成了损伤,影响治疗效果[6~7]。且Hartel 前入路穿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对下颌型的把握程度和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并发症较多,容易损伤下颌角窄小型患者的运动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而经皮下颌入路卵圆孔穿刺是从下颌角进针,距离颞下窝内上颌动脉较近,且避开了面动脉,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经皮下颌入路射频治疗是利用交流电针高频变化作用,选择性地变性传导痛觉的无髓鞘 C 纤维、Aδ 纤维,且 Aα、Aβ 纤维可耐高温,不会被破坏,所以此种方法的风险低、创伤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9]。此外,两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无明显差异,说明Hartel 前入路与经皮下颌入路穿刺均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这与杜灵霞[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不同入路射频术均可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皮下颌入路较、Hartel 前入路法可以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