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
2021-02-24曾伟斌李佩芬
曾伟斌 李佩芬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 东莞 523000)
新生儿黄疸临床发病率较高,患儿以皮肤、黏膜、巩膜黄染,食欲不振、不安躁动等为典型表现,部分患儿还可伴有体温升高。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类型,对新生儿影响较大,若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则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神经系统损伤,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1]。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治疗备受关注。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手段,但临床实践表明单纯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较为缓慢[2]。近几年,降胆红素药物配合蓝光照射得到应用,并逐渐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方向[3]。本研究将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19 例;日龄 4~18 d,平均(8.22±1.17)d;出生体质量 2.95~5.27 kg,平均(3.28±0.77)kg。对照组男21 例,女18 例;日龄4~18 d,平均(8.20±1.08)d;出生体质量 2.95~5.27 kg,平均(3.31±0.81)kg。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4],经血清胆红素检测、经皮黄疸指数测定等检查确诊;胎龄≥37 周;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阻塞性或遗传性黄疸者;合并畸形、溶血病或先天性疾病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胎膜早破、早产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使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生殖器、肛门等部位,其余部位裸露;使用蓝光治疗箱进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每日连续照射8 h 休息16 h,灯管与患儿间距为20~25 cm,尽量保证广泛性、均匀性照射。1 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2 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19980004) 治疗:0.5 g/次,3 次 /d,温水溶解后口服,1 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 1~2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疗程结束后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以及经皮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情况。(1)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愈为皮肤和黏膜退黄,血清胆红素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显效为皮肤和黏膜基本退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00~120 μmol/L;有效为皮肤和黏膜大部分退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170 μmol/L;无效为黄疸无改善或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未见明显降低[5]。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2)康复情况:记录黄疸消退时间、血清TBil 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分别以()、%表示计量数据、计数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经皮黄疸指数及血清TBil、DBil比较 两组治疗3 d、7 d 后经皮黄疸指数及血清TBil、DBil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 3 d、7 d 后经皮黄疸指数及血清 TBil、D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经皮黄疸指数及血清TBil、DBil 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经皮黄疸指数及血清TBil、DBil 比较()
D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3 d 后 治疗7 d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经皮黄疸指数(mg/dl)治疗前 治疗3 d 后 治疗7 d 后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3 d 后 治疗7 d 后39 39 tP 19.62±1.37 19.60±1.32 0.091>0.05 15.03±0.97 17.14±1.03 13.584<0.05 11.12±0.95 14.62±1.05 23.008<0.01 284.07±35.15 281.96±36.33 0.375>0.05 131.04±12.37 192.53±15.95 31.043<0.01 73.64±7.59 93.03±8.18 15.954<0.05 85.02±4.37 84.93±4.41 0.129>0.05 29.21±3.23 35.45±4.06 10.131<0.05 11.13±1.04 16.85±1.21 34.347<0.01
2.3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TBil 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胎便转黄时间(h)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黄疸消退时间(d)血清TBil恢复正常时间(d)首次排便时间(h)39 39 tP 3.95±0.58 4.88±0.64 10.014<0.05 4.31±0.68 5.16±0.77 7.806<0.05 7.05±1.12 8.16±1.33 6.189<0.05 38.18±3.03 45.16±4.41 14.386<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以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皮肤黄染为典型特征,主要发病机制为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患儿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最终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大量淤积[6]。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控制新生儿黄疸症状,对预防黄疸所致的水肿、感染、肌张力下降、呼吸困难、惊厥甚至胆红素脑病等多种不良预后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黄疸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效果确切。其中光照疗法以操作简单、降低血清胆红素效果明确、无创、无痛、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成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方法[7]。蓝光照射主要利用波长425~475 nm 蓝光的辐射,达到治疗的目的[8]。但需要注意的是,蓝光照射起效比较慢,易破坏核黄素,且对深层组织疗效欠佳。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为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的微生态制剂[9],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肠道菌群平衡,加强肠道细菌β-葡萄糖醛酸苷酶对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的去除作用,能够将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而随粪便排出[10]。有研究报道益生菌能够有效调节肠道有益菌群,改善胆红素代谢,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能够弥补蓝光照射对深层组织影响小的缺点[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较好,治疗3 d、7 d 后经皮黄疸指数及血清TBil、D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在提升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显著优势。分析原因主要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与蓝光照射在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作用机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二者联用有协同效果[12]。综上所述,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能够提高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预后,缩短患儿康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