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TME 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2-24廖志锋刘玉静梁志华
廖志锋 刘玉静 梁志华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普外科 广州 510500;2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广州 510550)
低位直肠癌是直肠癌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常伴有腹痛、肠梗阻等不良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以往治疗此类疾病通常选择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但该术式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患者恢复较慢,术后恢复不理想[2]。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利用腹腔镜可以直接进入低位直肠系膜的周围,相对简单地完成直肠系膜的游离切除[3]。本研究探讨腹腔镜辅助TME 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1 年5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低位直肠癌;(2)年龄 55~65 岁;(3)肿瘤下缘与肛缘间距离>5 cm。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肿瘤疾病;(2)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3)造血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 19 例,女 11 例;年龄 55~65 岁,平均(60.01±3.12) 岁;肿瘤直径 25~35 mm,平均(30.21±3.34)mm;肿瘤下缘与肛缘间距离5~6 cm,平均(5.45±0.34)cm;肿瘤侵犯肌层 14 例,全层 16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10 例;年龄 55~65 岁,平均(60.42±3.56)岁;肿瘤直径 25~35 mm,平均(30.56±3.27)mm;肿瘤下缘与肛缘间距离5~6 cm,平均(5.51±0.41)cm;肿瘤侵犯肌层 16 例,全层14 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取截石位,保证头低足高位。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在不借助CT 设备下开腹,在腹部正中作一切口,首先探查腹腔情况,对肿瘤部位上下部分的肠管进行结扎,同时结扎系膜根部的血管。将直肠与乙状结肠左侧系膜进行有效分离,先分离髋前间隙与直肠后壁,再分离直肠前壁及直肠侧壁,之后使用吻合器肠断吻合,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皮肤。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TME 治疗。腹腔镜置入腹腔内,首先明确肿瘤的具体位置,了解肿瘤周围脏器情况,游离出相关组织的血管,清除肠管膜下的淋巴组织。如果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超过3 cm,先置入单孔进行操作,建立气腔,距离肿瘤下缘1~2 cm,镜下缝合,封闭肠管。如果肿瘤下缘距齿状线小于3 cm 则可直视下荷包缝合,封闭肠管,冲洗后切开直肠全层,再置入单孔操作平台。通过切割器分离系膜下方的血管以及远端的血管,进一步打开骶前间隙,将直肠组织切除,切断肿瘤上方15 cm 以及肠管下方4 cm,送检切片。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肛门动力学指标:分别在术前及手术1 个月后通过水灌注式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测定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3)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MSP、ARP、RRP、AIR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MSP、ARP、RRP、AIRT 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肛肠动力学水平对比()
表1 两组肛肠动力学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AIRT(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MSP(mm Hg)治疗前 治疗后ARP(mm Hg)治疗前 治疗后RRP(mm Hg)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P 112.33±11.31 112.21±11.21 0.041>0.05 135.50±2.31*124.42±2.31*18.577<0.05 30.01±5.21 30.21±6.31 0.134>0.05 45.43±5.63*40.14±5.35*3.731<0.05 4.92±1.21 4.81±1.02 0.381>0.05 6.62±1.44*5.53±1.03*3.372<0.05 22.32±2.24 22.21±2.21 0.191>0.05 29.64±2.64*25.42±2.06*6.903<0.05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拔除引流管时间(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30 30 tP 154.44±11.94 180.31±13.05 8.011<0.05 2.39±0.12 3.05±0.43 8.097<0.05 1.54±0.21 2.14±0.53 5.765<0.05 6.17±1.23 7.21±1.21 3.301<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出现2 例切口感染,1 例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3/30(10.00%);对照组治疗后出现6 例切口感染,4 例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0/30(3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P<0.05)。
3 讨论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低位直肠癌较为常见[4]。此类疾病在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伴有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往临床常采用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但创伤较大,不利于患的后期的恢复,易产生感染等并发症[5]。为此探求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腹腔镜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器材,能够通过腔镜置入人体中观察病变的位置及情况,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式[6]。腹腔镜利用数字摄影的技术将体内的结构投放在屏幕上,方便医师判断患者的情况,避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等[7]。腹腔镜辅助TME 能够在切口较小的情况下对腹腔内的多个角度进行探查,帮助医师通过不同角度及不同方向观察病变的具体情况。经腹腔术式保证了远端切缘的安全性,在根治的同时达到了保肛的要求。利用腹腔镜还能够较为准确地选择出路及入路,从而准确地分离骶前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此外,解剖层次的清晰能够有效避免损伤腹腔中相关部位的筋膜、神经以及周围相邻的正常组织[8],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括约肌功能,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辅助TME 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分析原因为,腹腔镜能够抵达较为狭窄的盆腔中,腹腔镜手术视野宽广,能够有效识别盆腔中的神经,避免损伤自主神经。同时在腹腔镜视野中可以较为容易判断盆腔脏器中的组织,准确选择手术切口,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除此之外患者疼痛少,术口较为美观,住院时间较短[9]。
治疗后,两组 MSP、ARP、AIRT、R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辅助TME 治疗可减少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在腹腔镜的引导下沿着解剖间隙切除盆腔中直肠肿瘤,同时可以有效清除微小肿瘤病灶的直肠系膜[10]。且腹腔镜辅助TME 克服了手术时盆底视野暴露,避免了对于盆腔神经及腹部神经的损伤,在分离盆底肌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手术中对于病变组织周围的脏器干扰较小,减少了对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11]。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辅助TME 治疗的并发症较少。腹腔镜辅助TME 能够准确判断原发病灶的位置以及大小,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同时在腹腔镜的帮助下可以明确分辨腹腔中的神经,血管及正常组织,不会过多限制患者术后的肢体行动,可降低肠梗阻及肠道粘连的发生。微创手术的切口比较小,在术后恢复较快,减少了感染的发生。张平峰等[12]的研究显示,在腹腔镜的帮助下,由经腹部或肛部两个路径游离直肠系膜,可对直肠周围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进行放大,游离解剖直肠系膜,离断远端直肠,减少了腹腔操作的范围,更加精细辨认,保护盆腔神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改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缩短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