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港澳青年“事业新跑道”
2021-02-24汪灵犀
文|汪灵犀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未来的发展方向怎么选?大湾区的广阔平台,正好给了港澳青年丰富的尝试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香港青年人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多路向。”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最近在他的网志上,数次细数大湾区的“硬件”“软件”优势,鼓励青年到大湾区发展。他写道:“大湾区为香港青年人提供一条就业和事业发展的新跑道。”
给人生以积累
2021年1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正式开跑,2000个月薪不低于1.8万港元的职位,面对全体香港青年虚位以待。香港总商会表示,旗下会员公司将提供约300个职位,包括汇丰银行、李嘉诚旗下长江集团、中电、中银香港等大型企业,给有意愿到大湾区发展的年轻人。
“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不是要将香港‘内地化’‘边缘化’,而是让香港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张建宗认为,香港青年成长于国际化大都会,精通“两文三语”,通晓中西文化,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在大湾区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发挥所长,参与良性竞争,是青年们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自我增值和丰富成长的历程。
“通过在大湾区实习、就业、创业,了解到在内地生活、交朋友、发展事业究竟是怎么回事,未来做选择时,这些体验就成为你的人生积累。”香港经济民生联盟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梁宏正对到大湾区发展有自己的观察。他认为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港澳青年不妨去实地亲身感受一番。“年轻人去大湾区工作三五年,如果觉得在内地生活就业蛮适合,可以留下来,好好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如果牵挂在香港的亲人,有了这份经验,很多香港本地企业可能更愿意请他。”梁宏正觉得,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5G产业联盟在香港科学园成立现场
“内地相对便宜的土地成本、庞大的市场,较友善的创新创业环境,都可以为港澳年轻人带来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何建宗说,以前大湾区内资源要素流转不太畅通时,港澳年轻人和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总有一种“心理距离大于物理距离”的感觉。但是,随着近年来大湾区融合不断深化,中央推出的港澳台居住证、全面取消办理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实施便利港澳居民购房政策、完善随迁子女教育服务等系列措施,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打消了很多疑虑,港澳青年到内地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认为,年轻人不仅可以在大湾区找到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会对国家的人和事有更深切认识。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和生活经验,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和建立人脉关系,履历表上也会增添一项宝贵的资历。无论日后选择回港发展,还是继续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或创业,甚至到海外发展事业,都是不可多得的经验和人生历练。
给才华以舞台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2020年施政报告的一大亮点。其中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便是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及派驻本地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在此计划下,特区政府会向参与计划的企业,提供每名受聘毕业生每月1万港元的补贴,期限最多为18个月。计划将提供2000个职位,当中包括700个创科职位。
“我觉得特区政府把重心放在就业而不光是创业上是正确的。事实上,适合创业的青年始终是少数,而懂得创新科技的更是极少数。”何建宗认为,如何鼓励港青在大湾区就业,发挥所长其实更加重要。“根据我们在大湾区的实地观察,香港青年还可以在非创新产业有很好的发展,例如广告业、会展业甚至甜点制作。”何建宗说,香港的问题是产业单一,主要都集中在金融地产和其他传统行业,澳门也有类似的问题,应该探讨如何把大湾区各市的重点产业和港澳人才进行配对,让港澳年轻人在更大的市场和天地施展才华。
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多国面对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问题。香港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很难独善其身。“不少香港青年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也对今年的就业市场不乐观,担心不能找到心仪工作。”罗致光在其网志中表示,希望香港青年把目光放得更远,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寻找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
罗致光写道,大湾区人口逾7200万,超过美国加州及纽约州人口总数5897万、英国人口总数6807万,生产总值接近1.7万亿美元,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大量高端企业及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将总部设在大湾区内,香港也有不少知名企业多年前就进驻大湾区内地城市,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大湾区的经济仍继续向前飞驰。如何搭上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是香港的年轻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梁宏正同样认为,大湾区内机遇丰富,各怀才华的港澳青年都能找到合适的舞台。他举例说:“有些香港青年不一定很想创业,而是想做律师、会计师之类的专业人士,如果他们得知香港的律师、会计等资格在整个大湾区都能通用,会令他们觉得大湾区是很好的就业发展机会。”
给未来以方向
“现在我和香港青年聊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些是运动员,希望未来找体育方面的工作;有些喜欢音乐、喜欢文化,希望在这些领域发展。”梁宏正坦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20年前,香港青年的人生规划大都是上大学、毕业后找一家大公司打工,而今年轻人的选择更多元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怎么选?大湾区的广阔平台,正好给了港澳青年丰富的尝试空间。
事实上,深圳市已经开始招录港澳籍公务员,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的公开招聘,也向港澳籍人士开放。许多社区服务、公益组织、智库都渴望港澳人才加入,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发展,选择越来越多。
2019年国庆假期,首批领取横琴新区专用导游证的澳门导游区咏凤,带领由来自菲律宾、葡萄牙、印度的23名游客组成的“澳门横琴首发团”,体验横琴澳门一日联游。这是香港、澳门导游及领队可在珠海横琴新区执业政策落地后,完全由港澳导游带队的首发团。除了导游,港澳籍建筑、医疗、法律等领域专业服务人士,也相继可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便利执业,这为青年人的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机遇和舞台。
“以前在香港取得的执业资质在内地是不通用的,现在在深圳已经有部分可以通用了。我很期待未来在佛山等大湾区其他地区都能够打通。”香港青年梁子斌2017年经朋友推荐,到佛山担任一家科技企业的CEO,后来决定自己在佛山创业。他认为,香港年轻人目前对内地的认知仍存在“错位”的问题。“年轻人如果不过来看看,是很难体会到内地发展的速度的。”
据张建宗介绍,香港特区政府通过资助“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每年安排大概1000名香港青年到所有大湾区内地城市实习。这些实习岗位涵盖的行业很广泛,包括金融、法律、网络科技、创意媒体、房地产、文化艺术、工程、服务业等。“我们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的众多企业家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让他们可以拓展社交人脉,积累工作经验,寻找发展方向,日后定能在大湾区有所作为。”
“粤港澳三地青年是没有距离的,我们要走得更近一点。大湾区是属于追梦者的,跨过深圳河,我们会有更大的空间。”香港“95后”青年丁政凯早在2017年就与两位同学成立乐队,如今在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恒利创客区”拥有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演出场地。在他看来,大湾区给了港澳青年更大的发展空间,趁着年轻,同侪不妨去走走、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