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衍抗战戏剧中的情爱叙事
2021-02-23向英铭
摘 要: 在抗战时期,夏衍自觉担任文化战士,创作了大量与抗战有关的戏剧。后人对其抗战戏剧的研究也紧紧围绕“抗战”这个主题,但细读文本会发现,夏衍在其中也涉及对恋爱、婚姻及家庭关系的思考。本文试图从情爱叙事的角度去探讨夏衍抗战戏剧中所存在的几种情爱类型,并揭示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夏衍 抗战戏剧 情爱叙事
夏衍是一位全能型作家,其创作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新闻时评、戏剧评论、书信日记等,另外还有一些翻译作品。同时夏衍又是一位极有社会担当的作家,在抗战时期,为了宣传抗战、鼓励抗战,积极创作大量与抗战相关的戏剧,揭示当时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这些优秀剧作为抗战文学和抗战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夏衍作为著名剧作家的地位在文学史上得以确立。由夏衍独创且与抗战相关的戏剧主要有《上海屋檐下》《一年间》《心防》《愁城记》《水乡吟》《法西斯细菌》《离离草》《芳草天涯》八部戏剧。这些戏剧自问世之后,有关评论文章也大量涌现,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挖掘研究,成果颇丰。
时过境迁,重温夏衍的抗战戏剧发现,除了表现战争的残酷外,作品里还有对日常生活的关注,透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恋人、婚姻家庭关系表现了侵略战争给人们精神上带来的煎熬与痛苦。人是富有情感的动物,爱情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感情,并且是一种最为敏感、最为激烈、最为持久的情感, 也是文学乐此不疲书写的主题。但文学中的情爱叙事并非只是对这一种自然、纯粹生命冲动、人性本能的简单摹写与记录,它关乎着作品的深层结构,“它总是与这一时代、民族、群体的道德、伦理、宗教、法律等意识形态密切关联,与人们对来自外在规训和内在欲求的顺从和反抗有关,与人类对自我追问、自我认识有关, 它承载着文化历史、政治经济、性别心理等诸多内涵, 关涉着人类的文化命脉和终极价值的重大命题”a。 从情爱叙事角度对作品进行研究为理解作品、挖掘作品丰厚内涵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通过对夏衍抗战戏剧的情爱叙事研究,发现作品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类情爱书写,即难以抉择的痛苦之爱、琐碎日常的温情之爱、爱而不得的无望之爱。
一、难以抉择的痛苦之爱
难以抉择的痛苦之爱主要表现在《上海屋檐下》《水乡吟》《芳草天涯》三部戏剧中。三部戏剧都写到人物在三角关系中的挣扎与痛苦选择。
《上海屋檐下》描绘了抗战前夕上海弄堂里五户人家的生活,刻画了一群小人物的悲剧命运。该剧以匡复、杨采玉、林志成三人的感情纠葛为主线而展开。被捕入狱的匡复,将自己的妻女托付给好兄弟林志成,在他们看不到匡复回来的希望之后,杨采玉与林志成组建了新的家庭。十年之后,获得自由、满怀希望的匡复出现,让三人陷入难堪与矛盾之中。匡复深爱着自己的妻女,渴望着家庭的温暖,看似简单、容易的想法现在只会给别人带来痛苦,最终毅然选择离开。
为何设置这样一个结局,夏衍在《读〈上海屋檐下〉的创作》中写道:“匡,和林是不同的,他有理想,他受到下一代的鼓舞,他也不忍让林这样走,第一,是因为他要去继续奋斗,第二,要照顾彩玉和葆真,他也觉得不能保证比现在的林志成更好一些。他这样做,是对的。”在夏衍看来,这样的结局合乎情理,貌似给剧作留下了一条光明的尾巴,其实并非如此。匡复宽容善良富有理想主义精神,但他的离开并未消除作品的悲剧感,反而加深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作品写战争的残酷,虽然没有血腥的战乱场面描写,但战争给人精神带来的痛苦已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痛苦不会因为匡复的离开而消失,反而会一直生活在这种精神煎熬与阴影之下。
战争破坏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消磨了人的意志与尊严。杨采玉年轻时天真烂漫,爱上志同道合的匡复,不顾家庭反对与其结为夫妻,勇敢无畏。后来匡复入狱,她向生活妥协,与林志成同居,失去了反抗生活的决心与勇气。正如她一再向匡复解释的那样,那是为了生活,生活将人逼得不得不那样选择。杨采玉在生活的泥淖中最终变成一个小心的家庭主妇。剧作通过三人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战争对于人尊严的剥夺和精神的损害。面对这样的时代环境,小人物若不积极反抗就只能被迫接受。
《水乡吟》中的梅漪是一个城市知识分子,在家庭不幸遭遇变故、生活窘迫的时候遇到了丈夫何廉生。丈夫老实憨厚,不懂浪漫,对梅漪十分宽容、体贴。但婚后的梅漪并未感到幸福,总是沉浸在对往事的怀念感伤和现实的埋怨之中。在她看来,丈夫的爱是无效的,她对丈夫没有爱情,这样的生活不死不活。何廉生忠厚,但忠厚到感情几乎麻木的地步,他无法体察梅漪细腻的情感变化。满足于吃饱穿暖、平平安安这种稳稳的幸福,务实的他与充满浪漫幻想的梅漪之间存在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后来梅漪与初恋情人俞颂平意外相逢,她心中的愛情之火重燃。梅漪充满希望,并下定决心要与俞颂平私奔。出于现实任务和道德的考虑,俞颂平抑制住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选择了拒绝。他向梅漪说道:“你把恋爱看得太大,把生活看得太小。恋爱之外,还有更大更大的人生,还有更深更深的欢喜。”b梅漪最终醒悟,用理性战胜了自己的情感,去接受现在的生活,并决定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水乡吟》同样是以多角恋的形式展开,人物同样面临痛苦的抉择,突出之处在于在人物关系的纠葛中展现了人的成长,梅漪从个人情感束缚中走出来,走向了更有意义的道路。
二、琐碎日常的温情之爱
琐碎日常的温情之爱表现了婚姻关系日常化、世俗化的一面,没有曲折离奇的生活变故,是对现实中普通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记录与描摹,有争吵也有温情。
《上海屋檐下》除了写矛盾、紧张的三角关系外,还写到夫妻之间朴实琐碎的日常。展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庸常的家庭生活,生动地描绘了婚后家庭生活的琐碎化。主要表现在赵振宇与妻子,黄家楣与桂芬夫妇之间。生活的苦冲淡了爱情的甜蜜,在日益拮据的日子里,他们没有时间咀嚼夫妻之间的美好情感,甚至为了生活时不时发生争吵。生活的艰难让赵妻成为一个庸俗的女人,心胸狭窄、自私尖酸,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和丈夫发生争执。她把钱看得很紧,不能忍受丈夫耽误掉几毛钱一点钟的功课,常常催促丈夫去上课。尽管赵妻泼辣、苛刻,但并不让人心生反感,反倒令人同情。抗战前夕,上海普通人民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摆在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问题,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作为一名家庭主妇,不得不为家里的正常生活操心,在需求量不变、收入微薄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很难让一个女人保持体面,只能争取更多的生存资源。
黄家楣与妻子桂芬之间体现的更多的是患难夫妻惺惺相惜、相互理解的温情。同样是一种日常化的婚姻书写,黄家楣和桂芬的关系显得更为含蓄温和。桂芬是一位贤妻,性格温柔,善良懂事,丈夫失业在家,她并没有指责丈夫,催促他求职,也不在丈夫面前唠叨生活的艰难。不知情的黄父来上海看望他引以为傲的儿子,为了不让父亲失望,黄家楣与妻子背着父亲典当、借债度日。桂芬体贴丈夫,即使偶尔与丈夫之间有误会或不快,她都是迅速止步退让,有苦肚里咽,害怕伤了丈夫的身体。原本这是一对幸福的夫妻,可战争造成生存的艰难,也使夫妻二人心力交瘁,疲于应对。
《心防》也展现了刘浩如与妻子朴实温馨的关系。妻子铭芳对丈夫体贴周到,无微不至。她为即将去内地的丈夫备好胃药、针线,千叮咛万叮嘱丈夫在外要小心。话语里满含着妻子对丈夫无尽的柔情与爱意。但温柔的妻子有时也会因为丈夫身边的女性而吃醋,展现了女性敏感真实的情感状态。
通过对日常婚姻状态的世俗化摹写,夏衍向读者展示了日常夫妻关系真实的一面;同时也写出了贫穷艰难的生活对爱情婚姻关系的吞噬以及对人的异化。
三、爱而不得的无望之爱
无望之爱首先表现在一厢情愿的单恋中。《心防》里仇如海对施小琳的喜欢充满孩子气,他常以大人的口吻对施小琳讲话,霸道中带点可爱:“小琳!我警告你!今后不准再和倪邦贤往来!真是苍蝇……讨厌。” c当在报纸上看到小琳是汉奸的小老婆时非常生气,声称要和小琳断绝关系;当一切真相大白,他又真诚地向小琳道歉,乞求她的原谅。
在《芳草天涯》中,许乃辰作为孟小云的亲密朋友,对孟小云有好感,但是不敢直接表露,只是在行为上,处处听小云的摆布。但孟小云一直将许乃辰当弟弟一样看待,总是以大姐姐的姿态面对许乃辰:“好好,好孩子,这算什么,瞧你,汗也急出來了。” d这些描写将小儿女情态表现得十分生动。《离离草》中崔大吉对苏嘉也充满了纯真的依恋之情。大吉单纯、勇敢、热心,心甘情愿为苏嘉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不求回报。
无望之爱其次表现在想爱不能爱的道德约束里。《芳草天涯》里小云与已有家室的尚志恢之间相互怀有好感,二人心照不宣,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情感的边界。尽管如此,这种被认为不道德的感情还是不断遭受身边人的打击。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冲突, 小云和尚志恢明白了在大时代的激流中,除非个人爱情顺应社会变革潮流,与广大人民联系在一起,它才经得起残酷现实的考验, 才会带给他们光明的和长久的幸福。剧作通过爱而不得的无望之爱,表现了爱情的纯真与“遗失”的美好。
正如夏衍在《芳草天涯》前记中所写:“正常的人没有一个能够逃得过恋爱的摆布,但是现时,我们得到的往往是苦酒而不是糖浆。”e
这句话也可以作为夏衍抗战戏剧情爱叙事的注解。
夏衍对情爱的书写,不是为了展现爱情、婚姻本身,而是想通过人物在这种关系中的痛苦与挣扎揭示战争的残酷和抗战的必要,展现知识分子自我成长、自我改造的过程;同时,也为他们指出了一条走向光明的道路。
a 周志雄:《论情爱叙事的深层意蕴》,《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第160—163页。
b 刘厚生、陈坚编:《夏衍全集 戏剧剧本(上)》,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528页。
cd刘厚生、陈坚编:《夏衍全集 戏剧剧本(下)》,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第170页。
e夏衍:《芳草天涯〈前记〉》,《文萃》1945年第1卷第7期。
参考文献:
[1] 刘厚生,陈坚编.夏衍全集 戏剧剧本(上)[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2] 刘厚生,陈坚编.夏衍全集 戏剧剧本(下)[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3] 会林,陈坚,绍武.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18:夏衍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 陈坚,陈奇佳.夏衍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
[5] 钟德慧.夏衍抗战剧浅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5).
[6]陈坚.论芳草天涯[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4).
[7] 王保生.评夏衍的《上海屋檐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10).
[8] 陈小玲.路在何方——夏衍三部曲浅析[J].戏剧文学,2005(8).
[9]周志雄.论情爱叙事的深层意蕴[J].学术论坛,2005(11)
作 者: 向英铭,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