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高盐
2021-02-23刘彦华
刘彦华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这句话原本是一些老人“调侃”年轻人的一种说法,但如今,却成为国人必须重视的一大饮食问题和健康问题。
2020年12月~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请受访者从近20项不正确的用餐习惯中选出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做菜过咸”排在了首位,63.7%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比排名第二的“爱吃甜食”高出17.6个百分点。
国人十大饮食不良习惯之首:太咸
盐,不仅是百味之首,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人之所以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盐,主要是为了补充人体生理活动中由于出汗、排泄而减少的食盐。人不吃盐不行,但吃太多或者吃太少也都不行。如果吃盐太少造成体内含钠量过低,就会引发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厌食、呕吐、心率加速、视力模糊等症状,长期缺钠也容易患心脏病。如果吃盐太多,则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冠心病、中风以及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以导致肥胖、糖尿病、胃癌、骨质疏松、肾结石、哮喘等多种疾病。那么,盐吃多少合适呢?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2019年7月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均建议成人每人每天食盐不应超过5克。
“菜淡无味。”“不吃盐,没力气。”杨春,67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参与“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时虽然选择了“做菜过咸”这一选项,但却始终顽疾难改。“主要是家里人总说我吃得太咸,我自己并不觉得。”
为了他的身体健康,医生屡屡劝谏,家人也是千方百计督促他清淡低盐饮食,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据杨春儿子介绍,“一方面是常年的饮食习惯,爱吃咸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口味变重。自从我爸得了高血压后,我们听从医嘱,每天专门给他做低盐的饭菜,但是做出来的饭菜,他根本不吃。坚持了没多久,我们就坚持不下去了。”
减盐其实是个技术活。2020年9月1日是第14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国家行动办公室于2020年9月14日至20日开展中国减盐周宣传活动,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践行减盐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事处曾发文表示,减盐的主要目的是减钠,钠天然存在于多种食物中,但加工食品中的钠含量往往高得惊人,例如100克面包大约含钠250毫克,每100克咸肉大约含钠1500毫克,每100克爆米花大约含钠1500毫克。因此,在平时采购食物时,人们首选需要会挑选,看清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含钠少的。做饭的时候也切忌各种调料齐上手,而是应该利用葱姜蒜、辣椒等味道丰富的食物来调味,从而减少高盐调料的使用。如果要加盐,用控盐勺做量具,在菜起锅前加一点,也能有效减少盐的用量。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减盐,个人努力改变饮食习惯很重要,营造健康的支持性社会环境也很重要。例如设立强制目标,给食品加工品减盐;出台政策措施,督促学校、单位食堂等按照营养标准采购新鲜食材,制作盐不过量的菜品;引入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体系,让“高盐”食品一目了然,便于消费者选择等。
其实,减盐在我国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就率先启动了《中国减盐行动(2010~2020行动计划)》。“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我国还明确提出了全民减盐目标,启动了全国性的减盐行动。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经过共同努力,我国家庭减盐取得一定成效,如今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1.2克。不过,他也强调,目前我国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仍远高于推荐值,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用盐问题应引起关注。
厨房新宠:鸡蛋、猪肉和大葱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历来对饮食比较看重,除了饮食习惯,吃得怎么样同样备受关注。由“中国饮食小康指数”演变而来的“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主要从恩格尔系数、食品供应、饮食安全、营养结构、政府监管体系及力度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宏观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为69.3分。其中,恩格尔系数、食品供应、饮食安全、营养结构、政府监管体系及力度等五个一级指标得分分别为90.6分、90.1分、51.7分、64.2分和60.5分。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这是网络上的流行语,时常出没,颇受欢迎。在很多人眼里,好好吃饭乃头等大事。每顿饭,都事关生活品质,影响幸福感。“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显示,近三成 受访者每月食品上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超过30%,其中4.6%的受访者每月食品上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超过50%。
中国的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又以“味”为灵魂!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国人最偏爱的味道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在“国人最偏爱的味道”排行榜中,“辣”击败其他四种味道,登上了榜首的宝座。其次是甜,第三是酸,第四名是咸,苦最不受人待见,排名第五。
口味的偏好直接影響着人们对于菜系的选择。“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之“国人最偏爱的十大中国菜系”排行榜中,川菜居于榜首,湘菜排名第二,东北菜排名第三,位于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本帮菜、粤菜、浙菜、苏菜、鲁菜、京菜和客家菜。在“国人最偏爱的五种外国菜系”排行榜上,占据第一至五位的则依次是美式快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泰国餐和法餐。
“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还对国人“厨房里最常见的十种食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排名首位的是鸡蛋,其次是猪肉,再次是葱,排在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姜、菌菇、大白菜、大蒜、牛肉、鱼虾、土豆。十席中,肉类占了三席。
冰箱是观察一个家庭饮食结构的好窗口。与人们剩菜剩饭塞满冰箱的固有印象不同,“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显示,国人冰箱或冰柜里主要存放的五类食品是冷冻肉类,刚买回来的菜,面条、馒头、花卷等面食,饮料,以及冷冻海鲜。
在“最受国人欢迎的十种饮品”排行榜上,白开水、茶、果汁、豆浆、牛奶、咖啡、碳酸饮料、酸奶、矿物质饮料、维生素饮料分列第一至十位。
品種丰富,供应充足,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人真正实现了合理膳食。 “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调查显示,在参加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膳食习惯合理的仅占45.5%,46.0%的受访者认为还凑合,只是偶尔注意一下,8.5%的受访者直言自己的膳食习惯非常糟糕,完全不在意膳食安排。并且,除了“做菜太咸”和“爱吃甜食”,人们还有各种各样的不良饮食习惯,例如边玩手机边吃饭、用餐不规律、经常吃撑、经常吃零食、做菜太油腻、经常食用方便食品、不注意食品保质期、进食速度过快等。
在“2021中国现代饮食发展指数”的五个细分指标中,饮食安全指标是唯一一个分值低于60分的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在蔬菜、水果、水产品、食用植物油等近30个食品种类中,让受访者最不放心的是蔬菜,其次是鲜肉,排名第三的是速冻食品,位列第四至第六位的依次是熟肉制品、水果、水产品,排名第七至第十位的依次是酱腌菜、桶装饮用水、食用植物油、膨化及油炸食品。
最让受访者担心的十大食品安全问题是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重金属超标、反式脂肪酸、激素含量高、肉中兽药残留超标、食物过期变质、非食用油流入餐桌、抗生素残留、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特别是秋冬季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严守食品安全关成为当务之急,进口冷链食品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悉,为防止新冠病毒跨境传播,保障进口冷链食品安全,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包括发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预防消毒措施、推进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平台建设等。同时,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进口物品和集装箱的消毒,把涉及国际物流的其他运输都视同冷链运输来加强管理,强化入关检验、入关消毒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作业要求,从源头防护。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