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避雨设施栽培下霜霉病发病情况调查
2021-02-23杜正民
杜正民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057150)
对葡萄避雨设施栽培的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特别是对避雨设施对葡萄霜霉病的发病影响,进行了连续3 年的抽样调查,并进行相同栽培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调查,发现避雨设施栽培能明显减少霜霉病的病叶发生率和降低病情指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葡萄品种共有两种,夏黑和巨峰;架设葡萄避雨棚用抗高温的高强度塑料薄膜,直径10 cm 左右的竹竿作架杆,竹篾,铁丝等。实验地点位于邯郸市永年区张西堡镇的格润果蔬合作社葡萄园内,在该实验园内设置了避雨栽培区和对照区,在避雨栽培区和对照区除了避雨设施,其它的各项栽培措施均一样。
1.2 试验园的基本情况 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是华北地区光照较丰富的地区,雨热同期出现。年平均气温13.2 ℃,全年≥10 ℃的积温4 227.9 ℃,极端最高温度41 ℃,最低温度-19.4 ℃,年日照时数2 544.4 h,无霜期197 d,年平均降水量546.8 mm。土质为沙壤土,土质疏松,通气良好,厚度30~100 cm,水热、光照等自然条件和土壤等立地条件完全能够满足葡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需要,是发展葡萄的适宜地区。
1.3 避雨棚架设 葡萄避雨设施一般是采用避雨棚,避雨棚覆盖材料选用抗高温的高强度塑料薄膜,能连续使用2 年,葡萄采用篱架式栽培,一般以行为单位,在水泥柱上方安装拱形架,在架上方搭拱形避雨棚,避雨棚之间的间隙与畦沟对应,下雨时棚上面的雨水滴入畦沟,有利于排水。为了避免架面上形成高温而损伤叶片,要求棚架谷部高于架面20 cm,顶部高于架面90 cm,覆盖薄膜以后,要用压膜线紧扣,或用尼龙绳压膜固定。棚架的走向,应与果畦走向一致。还应考虑当地夏季风向的情况,以利于通风空气流动,避免棚膜被吹破损毁或对棚架的牢固性造成影响。
1.4 覆膜和揭膜时间 一般在开花前覆膜,在葡萄采收后7~10 d 揭膜为宜,此外若覆膜后果穗套袋,当夏季以晴天和多云为主气温高于35 ℃时,可临时揭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危害叶片。
1.5 病害的描述和调查 2018 年7 月至2020 年8 月3 年期间,在每年高温多雨的7、8 月,对邯郸市永年区张西堡镇格润合作社的葡萄实验园进行田间调查,在避雨设施栽培试验区和同等条件的无避雨设施的对照试验区,分别对葡萄霜霉病取样调查,对比调查数据。按照对角线取样法,随机选取10 株夏黑葡萄植株和10 株巨峰葡萄植株作为试验对象,每株上选取新梢上的叶片自上而下调查病叶率和叶片发病级数。并按照分级标准(分级方法按照贺普超分级方法计算)进行病害调查统计,并计算病情指数。
表1 葡萄霜霉病的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霜霉病的发病症状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叶正面形成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叶背产生白色的霉状物。叶片受害,初期在叶正面产生半透明油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随后渐渐变成淡绿色至黄褐色的多角形大斑,后变黄枯死。多个病斑常融合成一个不规则形的大斑块,叶片似火烧状焦枯、卷缩,早期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叶片背面形成白色的霜霉状物。新梢、叶柄及卷须受害产生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白色霜霉状物,但比叶片上稀疏。病部干缩下陷,生长停滞,扭曲变形,皱缩脱落,甚至枯死。
2.2 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调查 由表2 可知,在葡萄的避雨设施栽培区和对照试验区,葡萄霜霉病的病叶率、病情指数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降水量越大,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越高。由于该示范区地处冀南地区,降水多集中在7、8 月,又是病情高发期,更增加降水与霜霉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
葡萄避雨设施栽培区的霜霉病病叶率在各年份明显的低于对照试验区的病叶率,避雨设施栽培区的霜霉病病情指数在各年份也明显的低于对照试验区的病情指数。
表2 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调查和历年有关气象资料
3 结论
葡萄霜霉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当年的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降水量越大,病害则严重;葡萄避雨设施栽培,可防止雨水的飘溅,从而有效切断葡萄霜霉病原菌的传播,能有效的降低病叶率和病情指数。
葡萄避雨设施栽培,能有效的降低霜霉病的危害,提高果品品质,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