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蚕桑学会发展简史(1955~2005)

2021-02-23蒋猷龙

蚕桑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蚕业优秀论文蚕丝

蒋猷龙

1 学会的创建及沿革

新中国建立伊始,浙江蚕丝科技人员发起组织中国蚕丝学会,于1950年秋成立中国蚕丝学会筹备会,推举郭颂铭和吴载德任正、副主任,一方面向行政机关和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科联)备案,一方面函告全国各重点蚕区同行,希望各地筹组分会。浙江首先响应,于1951年成立中国蚕丝学会杭州分会筹备会,推李化鲸任主任,着手登记会员,并向杭州民政局办理手续,参加杭州市科联,负责全省的会务。后因李化鲸调职外地,会务工作一度中止。1954年春,中国蚕丝学会杭州分会筹备会改组,推陆星垣和徐肇坤任正、副理事长,加紧筹备工作,全省登记会员60人。是年8月推钱幼琢和蒋猷龙任正、副主编,编辑出版《蚕丝通讯》(内刊),并组织学术活动。至此,筹备工作完成。1955年1月26日,在西湖林社召开杭州蚕丝学会(即浙江省蚕桑学会的前身)成立大会,浙江省科联、省工业厅和省农业厅等派员到会祝贺,大会通过了会章,选出第一届理事会,下设编辑和学术两个委员会,决定将不定期内刊《蚕丝通讯》改为《蚕丝通报》,通过邮局正式向全国发行。学会受省科联领导,挂靠浙江农学院。

1956年3月选出第二届理事会,为使学会名符其实,决定将杭州蚕丝学会改名为浙江省蚕丝学会,《蚕丝通报》改由中国科联浙江分会(今为省科协)出版。1959年由于制丝划归纺织工业系统,全部丝绸方面的会员转到纺织工程学会,学会从此改名为浙江省蚕学会,会刊《蚕丝通报》改为《蚕桑通报》。1961年在诸暨召开第三次会员大会,选出第三届理事会,此后由于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开展“四清运动”,学会活动很少开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会瘫痪,中止活动。1978年在杭州召开第四次会员大会,选出第四届理事会,学会活动恢复,学会工作正常运转,直至如今,会址在杭州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2 历届理事会的组成

学会自1955年成立至2005年,先后召开了12次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相应选出12届理事会,组成情况如表1。

表1 浙江省蚕桑学会历届理事会的组成

在理事会下,设立学术、编辑和科普委员会,委员会下分学组,协助理事会开展具体工作。

3 学术委员会学术活动

学会自1955年1月创建至2005年底,50余年来,除整风反右和文革10年动乱,学会工作陷于停顿外,基本上做到每2年~3年召开1次学术年会,累计召开12次,参会人员达1398人次,收到论文755篇。

此外,根据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单独召开或与兄弟学会联合召开各种专题学术讨论会;会前确定中心议题,指定召集人筹备,组织会员准备论文,以送交的论文作为参会条件,会后写纪要或编印论文专辑,发给全体会员;这些专题研讨会有学会直接组织召开的,也有以学组为单位单独召开或几个学组联合召开的,计有90余次,参会达5000余人次。此外,学会还组织会员代表参加历届中国蚕学会学术年会和专业委员会的各种学术研讨会,撰写论文数百篇;并应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多次派出会员参加重大科技问题的调研,提出建议。

为促进科技的繁荣和发展,配合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于1981年开始组织优秀论文评选,每2年~3年1次,从1990年起改为每2年评选1次。最初由省科协主管和奖励,1986年后由省科协和省科技干部局联合评选和奖励,自1995年起改由省科协、省人事厅和省科委(今科技厅)联合设立的“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审领导小组”主管优秀论文评选,并颁发奖状(证书)和奖金。

1985年~2005年,在全省进行的9次优秀论文论选中,浙江省蚕桑学会会员获得的优秀论文奖累计:一等奖2篇,二等奖87篇,三等奖183篇,三者合计272篇。

4 科普委员会科普工作

4.1 成立咨询开发学组,进行蚕桑科技录像片的摄制

1990年摄制完成《家蚕茧优质高产综合技术》录像片,发行面遍及浙江和江苏等20个省市自治区。1991年摄制完成《发展中的浙江蚕桑》录像片,1992年摄制完成《蚕病防治》科教片。这些录像片、科教片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直观形象宣传蚕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积极开发塑料蚕具。为便于消毒,学会与海宁塑料蚕具实验厂联合开发出以塑料为原料的塑料折蔟、蚕匾、蚕架、蚕网、催青框和散卵框等系列塑料蚕具,消毒方便、经久耐用,行销全国各主要蚕区。

学会还利用中国蚕学会在杭州召开“蚕业实用技术成果观摩交流会”之机,推出67项新技术、新产品在会上交流,并开展订货活动。

4.2 编写科普读物和参与科普工作

1982年组织编辑《蚕桑科技手册》,1990年参加编写《农村实用新技术丛书·蚕桑分册》,1993年12月编辑出版《蚕种生产技术》,2000年与浙江大学合作印制《家蚕胚胎发育图》,2004年编辑出版《浙江省蚕桑志》,2000年~2005年编辑论文集。

根据浙江蚕业发展的需要,为提高蚕桑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学会多次协助浙农大、省农科院和省农业厅,举办各种培训班,派会员讲课,传授先进技术知识。组织会员蹲点,1979年,学会派出会员赴海宁云龙大队,作蚕桑高产更高产的技术会诊,研究增产技术环节,制定亩桑产茧200千克的高产稳产技术规划,建议省农业厅、农科院和浙农大联合在云龙大队蹲点,搞高产试验示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产样板。1985年,与省纺织工程学会承担省科委下达《茧丝绸技术政策调研》课题,联合在湖州千金公社下昂大队进行“推广方格蔟、组合售茧、缫丝计价”试点,取得成功后在湖州以至全省推广,茧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由于学会在科普工作中卓有成效,1991年4月被省科协授予“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5 组织建设

浙江省蚕桑学会创建后,为规范自身的组织及活动,于1961年制订、1991年修订了“浙江省蚕桑学会章程”,由总则、会员、组织机构和经费4章共15条组成,详细规定了学会的性质、任务、入会条件、会员的权利与义务、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和经费来源等。其后为适应改革开放、担当新世纪新任务的需要,根据民政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的统一要求,于1999年11月26日召开的第11次会员代表大会和2005年12月15日召开的第12次会员代表大会,对学会章程作了进一步的修正、补充和完善。

此外,1982年5月9日《光明日报》所载的“首都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7条)”自1982年起学会亦将这7条作为思想建设的依据,要求会员学习遵循。

1954年登记会员为60人,1955年1月学会成立后,陆续接纳会员,1956年发展到92人,1961年增加到98人。但此后,因政治运动频繁,学会陷于停顿,连续16年未发展会员。至1977年的会员人数,一直维持在98人的水平。从1978年起,学会活动趋于正常,特别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蚕业生产的大发展和蚕业科技的突飞猛进,学会也迅速发展壮大,会员人数急增,1985年达到719人,1990年增加到863人。1999年和2000年分别增至1006和1014人,其后,随着蚕业生产的调整和老一辈蚕业科技人员的陆续退休,会员人数减少,至2005年底为859人(其中高级职称280人)。

表2 浙江省蚕桑学会历届会员人数

此外,1990年发展团体会员25个,后因团体会员无实际活动,1999年修改通过的章程中不再设团体会员。同时根据国外蚕业同行的要求,吸收了松本继男等3名为外籍名誉会员。

猜你喜欢

蚕业优秀论文蚕丝
关于评选优秀论文的公告
关于评选优秀论文的公告
关于评选优秀论文的公告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四川蚕业》编辑部有关声明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2018优秀论文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我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