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以电器类企业为例
2021-02-23姚月清
姚月清
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全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各类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信息服务组织以及其他企业在市场上增强自身竞争力、扩大发展空间的一个重要领域,也为整个供应链上各个成员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途径。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我们国家首次为供应链金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让供应链金融回归本源,服务经济发展。为此,要更好地推进和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就有必要分析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融资难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融资渠道基本都是来自银行贷款。银行为了避免风险提高,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为了突破两者之间的隔膜,寻找新的融资方案刻不容缓。因此,构建一个供应链金融模式评估模型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供应链金融的诞生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这个大难题,而且能够深入银行的纵深服务。供应链金融解决了信贷技术瓶颈,使得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变得更加现实,并且供应链金融也慢慢地从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投资机构之外开始进入到许多大公司的视野中。供应链金融是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来源,它不但能够有效地弥补曾经那些被商业银行严重压缩的传统模式下流动资金借贷额度,而且还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地利用上下游流动企业的优势来引进融资,这样自身对于流动资金的要求和水平就会不断地下降,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局面。
1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
1.1 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种认为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信息进行整合,进而提高供应链的价值。有学者认为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时候,可以将整条供应链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1]。而另一种定义则认为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发生在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行为作为基础并以此设计资金的解决办法。
我国学者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将核心的客户作为主要目标对象,在贸易背景下,利用自偿性贸易融资,为处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等。供应链金融属于一种非常特别的融资方式,它主要是依托核心的企业,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巩固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从而降低经营的成本,为银行、企业及供应链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在国外,供应链金融还有以下几种定义:供应链金融是对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通过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和降低风险的作用;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重点是放在供应链的融资以及结算成本之中,构建一个具有优化成本的合理方案;供应链金融通过以核心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将它放在主要中心企业生态圈位置,从而对资金进行优化,并且具备降低成本的功能;供应链金融可以定义为一个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将客户、需求方、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等紧密联系到一起,降低了财务费用、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优化了其可用性、实现了资金交付。
1.2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1)参与主体多元化。参与的主体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之外,还新增了核心企业以及物流类企业。作为一个新增的主体,核心企业以及物流类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具备自偿性、封闭性以及连续性。自偿性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支持做成贸易,该交易的销售收入能够为自身还清银行贷款。封闭性是指金融机构设置封闭性的操作程序保证款项只能本身用,借款人不能用在其他地方。连续性是指相同的贸易活动在上下游会经常发生,在此基础上的授信活动也能够反复进行。
(3)突破了传统的授信视角。供应链金融的授信目标是全体供应链,实行的是“1+N”的模式[2],它围绕着核心的企业探求供应链中顾客对资金的需求,由此大大减少客户的开发成本,同时提高了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依赖性。除此之外,供应链金融还通过转化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进行授信的方式,降低使中小企业在国内的融资门槛。
(4)风险相对可控。供应链金融对资金采用闭合式管理,为了能对未来的资金流、贸易性流以及物流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同时,融资在市场中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需要将其风险掌控在一个可控范围之中,并且按具体的业务逐笔分发。此外,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收和监督管理未来的现金流,从而真正达到必须要求的风险掌控目标,进一步降低风险。
1.3 供应链金融的3种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有融通仓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以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这3类[3-4]。
(1)融通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供应链整体的效率,还能够提升合作企业的经营和资本运作[5]。即融通仓的物流和融资服务不仅能够给中小型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的物流和融资服务,还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缓解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难度,增强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2)保兑仓融资模式。保兑仓的融资模式主要指那些下游的购货者,通过向其相关的平台申请贷款,将其贷款的资金利润用来支付处于上游的核心供应商在未来所需要交付的贷款,并且这些供应商以未接收到的商品作为回购。此外,将其所提取到的该商品的信息及其权利也交由金融机构所掌控。融资型企业不用一次性地支付货物,减轻了企业短期的财务压力,同时,可以通过融资方式实现长期或者持续性地随机采购及供应商批量销售。
(3)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能够让企业在规定时间获得金融机构短期融资。能够缓解短期内中小融资企业对流动性资金的压力,推动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同时,帮助整个供应链实现可持续经营。2017年7月,易工程平台已开放垫资采购业务,中小工程商和供应商可凭借手中项目应收账款向易工程平台申请融资服务。
1.4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异同
从模式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比传统金融更加的方便快捷和实用,并且融资企业的议价能力也有所提升。供应链金融和传统金融两者都是以满足客户对于融资的需求作为主要目标,与其他传统金融相比,供应链金融更加灵活,可以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方案。同时,两者有以下5个不同点。
(1)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传统金融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基本都是有潜力的大型企业和大型的核心企业。而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服务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中小企业。
(2)抵押标的不同。传统金融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特别是不动资产当作抵押物来贷款。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是指企业通过对供应链内部进行一种全方位的封闭式授信,同时,将购买和销售中产生的流动资产和商品权抵押给银行贷款,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库存等。
(3)授信条件不同。传统金融中,企业需要抵押不动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即使当企业经营不佳的时候,不动产也能够弥补损失。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还款来源是自偿性的,主要是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来担保的,交易中的购买和销售活动当作贷款的依据,同时还要加上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可以起到货押监管的作用。
(4)融资方式不同。传统金融大多都是担保融资,特别是以不动产作为抵押担保。而供应链金融不同,它主要是信用融资。
(5)风险把控程度不同。传统金融主要是对担保物进行严格的控制。供应链金融则是将考核重点放在了核心企业以及融资企业的贸易背景中,进而对物流和资金流进行严格的控制。
2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2.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
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模式最主要的风险[6]。信用风险的概念是由于交易对方存在违约性的风险,是借款人、证券的发行人或者是交易对方由于各种原因构成了违约,从而导致银行、投资者或者是交易对方间接造成损失。
中小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相比起来,在技术、市场规模、经营范围上都要差得多。中小企业总的来说是由一个投资者或极少数投资者凑集资金而构成的,其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先进技术、服务范围以及商品都相对简单,自有的资本也比较薄弱,抗干扰能力弱,非常容易遭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不仅如此,企业的信用对策和履约容易受到管理者个人信用观的影响。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平稳性与个人相关性很高。首先,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处在稳定的供应链中;其次,所处的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发展状况需要比较好,而且竞争力也要较强;最后,需要有比较稳定的贸易产品,这样才能巩固好供应链的地位[7]。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风险,其中,包含风险的溢出、隐藏风险的扩大效应以及贸易的真实性等。虽然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发生了变化,但是重点仍然在中小企业自身[8]。
2.2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1)融资企业资质。融资企业资质是指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数及非财务指数是否达到银行最低的贷款标准。作为融资需求方,企业财务状况越好,企业的信用评分也就越高,获得贷款就越容易。
(2)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充当着供应链中衔接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作用,推动着供应链的运转。核心企业的资质信用状况决定着供应链金融实施是否成功,而且核心企业的资信越好,中小企业融资就越容易。
(3)供应链关系。将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各国经济快速发展。供应链的关系以及地位,是商业银行为供应链提供资金支持的有效因素。
(4)质押物资质。质押物资质指的是质押给商业银行资产的质量,也就是资产的变现能力以及资产损益。所以,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质押物资质也是重要的因素。
(5)宏观环境。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资产品质、商誉和营销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中小企业的资产和信用水平也会受到很大的威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宏观环境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和信用程度,环境越好,中小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信用程度也就越高。
2.3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
(1)突发性。供应链中各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都不一样,而且有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不规范、技术力量比较单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以及信用缺失等,以上各种原因都容易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出现各种风险,同时,这些风险都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有的时候会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造成供应链断裂。此外还会直接导致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破产,商业银行无法收回贷款,当授信的额度增大时,会增加银行的风险[9]。
(2)传播速度快。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通过各种业务连接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风险传播的频率和速度会迅速地蔓延至该链上的各个企业,企业共担风险。跟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服务不同,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单个公司,风险主要控制在单个公司,因此风险的发生和传播的速度也被控制在了很小的范围内;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以核心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为其起始点,同时,把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中小企业整合作为一个大的整体,涉及面广。如果风险传播开,就很难得到控制,将会对整个行业造成极大的影响[10]。
(3)危害影响远。供应链金融因其信用风险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11],它覆盖了很多的企业,将会直接干扰整个市场和经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供应链金融涉及商业银行、各个企业和物流公司的众多参与,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对其造成很严重的危害。目前,供应链基本涉及整个产业,只要是供应链上某个产品或者企业出现严重性的问题,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就有可能会直接传播到整个供应链上,将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融资银行造成很大的损失[12]。
2.4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设置原则
在评估信用风险时,为了确保评估结果更加精确,首先要确定好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避免构建的指标体系存在误差,不能精确地评估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构建时是否客观科学会对评估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不管是对于信息资料的收集,还是对于数据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都需要始终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一旦违背了客观性原则,将会给融资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造成更加严峻的风险。同时,供应链融资的业务与一般融资业务有很大的区别,供应链融资的特性是关键,找出更能表现供应链融资特点的指标,才能更显现构建指标体系具有客观科学性。
(2)全面性原则。供应链业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在规划和构建供应链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融资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而且还要充分考虑整个供应链的信用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在规划和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时,能否准确反映供应链融资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尤为重要。
(3)层次性原则。在研究和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系统时,需要一个整体的分层,并且遵循从大到小、从易到难的原则。同时,所选取的指标在实践中需要突出重点,最具影响力,不能把层次设置得太复杂,从而造成没有必要的反复运算[13]。
(4)针对性原则。每个供应链企业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因此,在评估之前需要先了解融资企业的影响因素,同时,做出有效调整,区分供应链融资业务存在的差异,以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和切实可信。
3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实证分析—以电器类企业为例
3.1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了电器类行业中的35家中小企业为样本企业,目标聚集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中小企业。通过新浪财经网获取各中小企业在2019—2020年度的财务数据作为定量指标。
3.2 指标选择
通过将2014—2018年期间发表的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统计整理,并借鉴《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共选择16个指标[14-18]。本文选取的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X1、销售净利率X2、每股收益X3、速动比率X4、流动比率X5、应收账款周转率X6、利息保障倍数X7、非流动资产周转率X8、存货周转率X9、总资产增长率X10、净利润增长率X11、营业收入增长率X12、每股净资产增长率X13、经营现金营收比X14、现金营运指数X15、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6[19]。
3.3 模型设计
3.4 实证分析
经过对数据的筛选,去掉非流动资产周转率X8和现金营运指数X1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X8在成分1和成分3都超出了0.5。现金营运指数X15只是独自阐明成分6,其中每股净资产增长率X13有5个成分中都是为0,并且最后将非流动资产周转率X9,现金营运指数X14和每股净资产增长率这3个指标剔除后得出了解释的总方差(表1)。
表1 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1可以看出,初始特征根比1大的主成分特征根一共有5个,它们分别解释了原始指标22.20%、17.86%、9.58%、8.63%、7.76%,合计解释了原始指标的66.03%。从这里可以看出,这5个成分基本解释了最开始的16个指标。表2为方程的变量。
表2 方程中的变量
从表2中可以看出,16个变量中最终只剩下销售净利率X2、每股收益X3、速动比率X4、流动比率X5、总资产增长率X10、经营现金流营收比X14、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6。同时,将这几个指标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影响性进行排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6、销售净利率X2、经营现金流营收比X14、每股收益X3、速动比率X4、总资产增长率X10、流动比率X5。从中可以看到销售净利率X2、每股收益X3、速动比率X4以及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6的系数均为正,表明这4个指标与供应链金融呈负相关。流动比率X5、总资产增长率X10以及经营现金流营收比X14的系数均为负,表明这3个指标与供应链金融呈现正相关。
此时,可以得出Logistic的回归方程如下:
4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在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可以发现,有7个指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影响很大,分别是销售净利率X2、每股收益X3、速动比率X4、流动比率X5、总资产增长率X10、经营现金流营收比X14、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6。在这7个指标中,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6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的影响最大。其中,销售净利率X2、每股收益X3、速动比率X4、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6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属于负相关的关系,并且指标的数值越高其所对应的信用风险就显得越低;反之,流动比率X5、总资产增长率X10、经营现金流营收比X14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属于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指标的数值越大其所相对应的信用风险也将越大。
第一,首先政府需要及时完善有关领域的法律法规。面对快速发展的供应链金融,由于相关政策的落后,不能及时地为供应链金融提供很好的服务,特别是在该模式下会涉及很多在交易方面的纠纷。能否及时制定有效配套的制度,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并且还能调动那些参与供应链金融交易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以及社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来改善和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大对于违约和失信企业的处罚和惩治。因为对于违约的中小企业进行处罚和惩治的力度不足,直接导致了供应链金融经济模式下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风险大幅增加,所以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
第三,建立一个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数据库。传统的融资模式只有融资企业和商业银行两者参与其中,而供应链金融却囊括了对整条供应链的风险识别,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极其重要的部分,跟参与者信用风险评价有关联的所有指标数据都应该被有效掌握[21]。建立一个健全的行业信息数据库至关重要,不仅仅是企业建立一个属于自身的信用档案数据库,还要及时更新信息,从而防止发生企业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