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师门指导的内涵及运行机制分析
2021-02-23曾颢
曾颢
摘要:师门指导作为导师指导的有益补充,对研究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师门指导是师门内部的资深者和资浅者之间建立的,以学业指导、心理辅导和榜样示范为基本功能的一种积极的、发展型关系。师门指导的运行机制包括:导师是师门的核心;以师门组会和各种非正式沟通和活动为师门指导的组织方式;最后,师门文化规范、引导并制约着师门成员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对师门指导氛围有着潜在影响。
关键词:师门指导; 运行机制; 师门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导师负责制,是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并且以教师“指导”“引导”为主的一种教学制度[1]。在这种制度发展下,形成了以导师为核心,研究生和导师、研究生之间频繁互动的师门组织。师门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织形态,其内部通常融合了精进学业、职业发展、情感归属等多重目标、多种活动,师门对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和人格培育有着重要作用[2]。
研究生除了接受导师指导外,还包括向同门学习、请教,师门内部互相指导、共享知识。笔者就“师门指导”在江西某二本院校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29个样本中,有51%认为,师门之间的指导关系十分有成效;41.05%的研究生很满意同门之间的指导关系;能够有效地借助师门指导关系发展个人科研能力占37.99%;51.09%的研究生表示,同门关系好;还有38.86%的研究生从师门指导中受益良多。由此可见,师门指导作为导师指导的有益补充,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激发师门指导的活力,驱动师门内部互相学习,营造良好的师门氛围,成为研究生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应首先厘清师门指导的内涵,梳理其运行机制,为提升师门指导水平,建立学习型师门提出有针对性的路径措施。
一、师门指导的内涵
广义的师门指导包括了导师指导,而狭义的师门指导就是指师门同辈之间的指导关系(Peer Mentoring)[3]。根据导师制的定义[4],师门指导是师门内部的资深者和资浅者之间建立的,以学业指导、心理辅导和榜样示范为基本功能的一种积极的、亲密的、发展型关系。这种同辈指导的互惠交换作用明显,其指导模式是互相指导、互为导师[5]。
总体看来,师门指导与导师指导的功能类似,主要包括传授、探讨学术知识为主的学业指导、给予帮助、友谊、归属和接纳的心理辅导以及作为学术前辈的榜样示范作用。但其与导师指导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它打破了导师指导的“对子关系”,将师门看作成一个发展网络(Developmental Networks)[6](包含社会网络的核心概念,网络多样性和纽带强度),师门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发展网络上的节点,用以拓展和交换资源。其次,导师指导关系多是正式指导关系,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具有从属关系;而师门指导是同门在交往过程中,由于研究兴趣、性格、情感相近而自然而然形成的指导关系,属于非正式的指导关系。最后,导师指导的沟通方式以正式沟通为主,而师门指导中除了组会中的正式沟通之外,同门私下里非正式沟通更频繁、多样。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导师指导与师门指导的概念辨析
导师指导 师门指导
关系模式 对子关系 发展网络
关系性质 從属关系 指导关系
指导关系的类型 正式指导关系 非正式指导关系
沟通方式 正式沟通为主 非正式沟通为主
二、师门指导的运行机制
(一)导师是师门的核心
导师虽然不是师门指导的主体,但是师门组织不能缺乏权威人物的引领。导师就是师门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导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待学术的态度、道德规范,以及师门氛围对师门指导的发展和存续都有着重要影响。首先,师门组会的制度建设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其次,导师对待学术合作的态度将决定师门指导的频度和关系质量的发展;最后,导师提供有挑战的科研任务,并致力于搭建师门合作、互助的平台,将有效促进师门指导的良性发展。
(二)师门组会是师门指导的有效组织方式
导师将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召集起来,共同学习和指导,下达科研计划、推动任务进展,并且形成一种定期共享、互助的机制就是师门组会。其一,师门组会内容较为多元,可以是导师教授相关专业知识,可以是研究生就导师的课题展开讨论,可以是汇报各自的研究进展,也可能是针对一篇论文、学术著作进行研读,以讨论、点评、读书会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共同学习,形成互进互促的学术风气。其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线上师门组会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沟通和师门成员参与。
(三)师门非正式互动是师门指导的有益补充
同门之间除了学术上的交流请教、未来职业发展,还包括了在生活领域的心理辅导,以及专业态度、职业道德、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中国“关系”文化情境下,非正式互动往往是互相吸引和信任的开始。非正式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增进师门情感,传承师门的优良传统,并保证非正式指导关系长期存续、发展。
(四)师门文化规范着师门成员的行为方式
随着师门活动的推进,师门内部也会逐渐形成同门共同遵守,自觉维护的师门价值观、观点、态度和行为方式。师门文化往往具有非正式的约束功能,规范、引导着师门成员的行为,并有效地凝聚师门成员。师门的四种组织文化类型:散养式师门、部落式师门、家庭式师门以及科层式师门[7]。一般而言,部落式师门和家庭式师门更倾向于建立师门指导关系。这是因为,部落式师门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鼓励成员的自主发展,师门成员将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和学术发展需求建立指导关系;而家庭式师门成员关系融洽,容易通过非正式沟通建立指导关系。师门指导也会反过来巩固师门的家庭式氛围。另外,散养式师门成员也可能因为缺乏导师指导,而寻求一种补偿机制,从而建立零星的指导关系。
三、提升师门指导关系质量的路径
第一,发挥导师在师门中的核心作用,搭建同门指导平台。导师对师门指导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师门指导关系的存续与发展。一方面,导师应以科研任务为中心,结合研究生科研兴趣和性格特征为其配备“小导师”,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资浅者进入科研状态、融入师门;另一方面,导师应倡导师门中合作、整合、取长补短的互动机制,鼓励同门在学习和日常交往中找到志同道合、共同进步的伙伴。
第二,有效利用师门组会,促进知识广泛共享。师门组会具有学术浸润和情感联结的双重价值[8]。组会前,应提前确定组会主题,给予准备时间。组会讨论时,应以自由、包容的态度和鼓励研究生发言,使發言者获得积极体验,进而更主动地分享知识。组会后,总结讨论的结果,跟进解决。
第三,定期开展师门活动,增加师门凝聚力。除了师门组会,定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也可以促进师门情感和交流,营造良好氛围。师门活动还有利于缓解科研学习中的压力,给予人文关怀。
第四,倡导包容型师门文化,建设部落式师门。导师在师门中充当激励者,包容新生代的不同观点和行为方式,师门内部加强沟通和构建认同纽带,尊重个体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 古继宝,王茜,吴剑琳. 导师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的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 233(1): 45-50.
[2]林杰, 晁亚群. 师门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基于非正式组织理论的质性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 000(005):1-8.
[3]周二华, 赵现廷. 同辈指导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1):49-59.
[4]Kram, K. E.. (1983). Phases of the mentor relatio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4), 608-625.
[5]Preston, J. P., Ogenchuk, M. J., & Nsiah, J. K.. (2014). Peer mentorship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phd student experiences. 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44(1), 52-68.
[6]Higgins, M. C., & Kram, K. E.. (2001). Reconceptualizing mentoring at work: a developmental network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6(2), 264-288.
[7]林杰,晁亚群.研究生师门组织文化类型与特征的混合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6):35-44.
[8]郑琼鸽,王晓芳.什么影响了师门组会发言——基于人文社科博士研究生的质性研究[J].高教探索,2021(03):66-71.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师门指导对研究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西省高校的实证研究(20YB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