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释放转型势能谋“十四五”发展
2021-02-22李庭耀
李庭耀
科学导报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近日闭幕的山西两会上,“转型”成为关键词。山西省省长林武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转型”高频出现37次,这一关键词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
作为传统资源大省,长期以来,山西积攒了巨大的转型势能。“转型发展”已成为山西全省上下的共识。
“十三五”时期,山西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57亿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压减煤炭、焦化、钢铁等落后过剩产能,关停煤电机组425.6万千瓦。
这一时期,山西推进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新一代半导体、手撕钢、高端碳纤维、高铁轮轴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快于规上工业3.2个百分点。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融入新发展格局
山西提出,到2025年,要转型出雏型。该省也将2021年定义为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助推信创、半导体、大数据、光电、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光伏、碳基新材料、煤机智能制造、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节能环保等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山西正处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窗口期、关键期。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刘维奇接受采访时称,山西虽是内陆省份,但可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这一观点与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发展蓝色经济”不谋而合。
“海洋经济已不是沿海地区的专利,山西的企业已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后,山西还应继续发挥装备制造业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刘维奇表示,融入海洋强国战略,可激活山西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的资源优势、完善的产业体系,推进山西在海洋经济产业分工上的互补、互联、互动,促进山西更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发展海洋经济,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还可培养一大批高端制造业人才,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储备。”刘维奇说。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山西提出,“十四五”要转型出雏型,进而“十五五”基本实现转型、“十六五”全面實现转型,既有转型决心,又有转型定力。“十四五”时期,山西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
刘维奇认为,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大学和研发机构是汇集人才最重要的平台。只要有大学和研发机构,就能凝聚一批科研人员,留住一批优秀学生。目前,山西特别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今后应加快高等教育布局,通过多种方法,如引进海内外高等院校前来办分校等,做强山西的高等教育。
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放陶在发言时表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应由企业发起建设一批共性技术新型研发机构;重组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强化“小升规”企业的创新能力。
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张秀亲建议,“十四五”期间,山西应着力构建新型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人才、产出、环境、政策等支撑体系,推进科技、经济结合,提升科技产出水平与效率,促进科技要素有序流动,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