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2021-02-22蔡恩泽
蔡恩泽
习近平总书记11月14日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事关全局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会。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次座谈会,一根主线贯穿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
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擘画蓝图。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五个关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这一次,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5年时间,从上游重庆,到中游武汉,再到下游南京,上中下游全覆盖,可见在总书记心目中,长江有着特别厚重的分量。三次座谈会,完成了对长江上中下游的系统性动员、全方位点名。
从座谈会名称也不难看出这项工作的步步深入,抓铁有痕,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层层递进,逻辑思维十分缜密。
三次重要讲话一根主线贯穿,一脉相承;高屋建瓴,驾驭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都是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充满辩证法,这是当前和今后做好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值得关注的是,抓长江大保护,不是不要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绝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通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沿江群众既体验到了水清天蓝的幸福,也见证着中国经济应对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的韧性。
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论。
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方位
面对百年之变局,面对国际国内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长江经济带被赋予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方位,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生物基因宝库,流域内动植物千姿百态,珍稀水生生物十分宝贵,生物多样性居我国七大流域之首。长江也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年均水资源总量9960亿立方米。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河湖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0%。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發展,必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构建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之成为实施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的创新示范带。
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资源、环境、交通、产业基础等发展条件差异较大,中游、上游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分别为下游的60.3%和49.2%,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上中下游地区比较优势,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内生发展活力,使之成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
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长江经济带富集科教资源,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占全国的43%,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的46.7%,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40%以上。长江沿线集聚了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9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90个国家级高新区、16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67个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一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区域人才、智力密集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大力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五新”蓝图要求我们要有“主战场”意识,要有“主动脉”使命,要有“主力军”作为。
全面推动,力促循环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大主题。长江经济带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国内大循环来看,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连接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广袤的内陆欠发达地区,是中国经济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主轴线之一。它以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与东南沿海地区共同构成我国经济发展“T”型黄金走廊,使国内大循环更畅通。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来看,向东,连接长三角开放前沿与海上丝绸之路,向西,连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将要打造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成渝地区上演“双城记”,其经济圈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如此,通过“两头”开放,“扁担两头挑”,長江经济带将构筑中国全方位开放重要载体,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畅通。
挟带着双循环的使命,长江经济带发展从“深入推动”进入“全面推动”阶段,意味着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制度系统两个层面全面推动。
首先要从自然规律出发,坚持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
当前,长江生态正在逐步好转,但长江大保护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环境治理还面临不少挑战。谱写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协调联动,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治好“长江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追根溯源、找准病根、精准施策,尤其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从源头上、整体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特别是要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要加强协调联动,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坚持治理“一盘棋”,注重整体推进,形成治理合力。
要从经济规律出发,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以一体化思路和制度设计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使上中下游的发展落差成为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空间。
全面推动,要注重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加强地区、部门的协调,从各个侧面策应制度系统,形成合力和立体化、全方位效应。
经济发展不是掠夺式经营,不是竭泽而渔,自然保护也不是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错误做法,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大江奔涌,千帆竞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接力奋斗,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凯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