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科技人才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2-22晶,

科技和产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当量浙江江苏

田 晶, 张 超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南京 210042)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的实力。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的最优先位置,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创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在科技人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解决。

1 江苏科技人才对标分析

江苏、广东、浙江是我国经济大省、产业大省,也是人才大省,三省的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数、R&D人员全时当量常年稳居全国前三。对标广东、浙江,有利于找出江苏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

1.1 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

高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2016年,江苏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14.76万人,排名全国第二,广东排名全国第一(26.21万人),浙江排名全国第三(8.52万人)。2016年,江苏、广东、浙江三省的高技术产业六大行业中,无论是主营业务收入,还是研发人员数量,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如图1所示[2]。按照产业规模可将六大行业分为三个梯队: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第一梯队,万亿规模;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是第二梯队,千亿规模;信息化学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是第三梯队,百亿规模,广东在第一梯队表现优异,江苏在第二梯队较为突出。

1.1.1 广东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领域有绝对优势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是IT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广东一直是该领域龙头,具有一定的全球影响力。2016年,广东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研发人员21.48万人,是江苏的2.7倍,浙江的4.5倍;产业规模方面,与人才规模相对应,广东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遥遥领先,高达3.08万亿元,是江苏的1.8倍,浙江的8.9倍。

1.1.2 江苏在医疗仪器及仪器仪表、医药制造业领域更胜一筹

在高技术产业的六大行业中,江苏在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领域的表现明显优于广东和浙江。2016年,江苏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研发人员3万人,均是广东、浙江的1.9倍,主营业务收入0.44万亿元,是广东的4.4倍,是浙江的5.5倍;江苏医药制造业研发人员2.33万人,是广东的1.8倍,是浙江的1.3倍,主营业务收入0.39万亿元,是广东的2.5倍,是浙江的3.1倍。下一步,如何立足于自身产业优势,将医药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是江苏需要考虑的方向。

1.1.3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广东、江苏产业规模相当

2016年,广东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领域研发人员1.66万人,是江苏的两倍,是浙江的7倍;虽然广东的研发人员明显多于江苏,两省的产业规模却旗鼓相当,主营业务收入均在4 000亿以上,而浙江在该领域的产业规模不到广东、江苏的十分之一。

图1 2016年苏浙粤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及研发人员情况

1.2 R&D人员全时当量

广东R&D人员全时当量常年高于江苏。2018年,江苏R&D人员全时当量56.03万人年,排名全国第二,广东排名全国第一(76.27万人年),浙江排名全国第三(45.80万人年)。

2009-2018年的十年间,广东的R&D人员全时当量仅仅在2015、2016年被江苏小幅超越,其他年份均高于江苏,2017年反超江苏0.53万人年,2018年以76.27万人年高居榜首,超过江苏20.24万人年,同比增长高达34.93%,而江苏同比增长仅0.05%。浙江在2009-2018年的十年间,R&D人员全时当量不及广东、江苏,但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同比增长15.06%,与江苏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如图2所示[3-12]。在兄弟省份研发人员高速增长的同时,江苏的增速却不断放缓,前与广东的差距越拉越大,后比浙江的优势越来越小,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按活动类型分,广东研发人员各项人才数均高于江苏。2018年,江苏基础研究R&D人员全时当量1.73万人年,比广东低0.63万人年,比浙江高0.69万人年;江苏应用研究R&D人员全时当量3.18万人年,比广东低3.01万人年,比浙江高0.96万人年;江苏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51.11万人年,比广东低16.62万人年,比浙江高8.58万人年,如图3所示。

图2 苏浙粤2009-2018年R&D人员情况

图3 2018年苏浙粤三类活动类型R&D人员情况

2 江苏科技人才发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研发人员增速缓慢

如上文所述,2009-2018年的十年间,江苏R&D人员全时当量只在2015、2016年两次超越广东,其余年份均落后于广东,2018年与广东的差距最大。2018年,江苏R&D人员全时当量同比增长仅0.05%,低于广东(34.93%)、浙江(15.06%),2009-2018年,江苏R&D人员全时当量平均增速仅8.30%,低于广东(11.62%)、浙江(10.59%)。

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可得出:江苏研发人员落后于广东主要源于企业。按执行部门分,2018年,江苏研究与开发机构研发人员高于广东,高校研发人员与广东基本相当,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仅是广东的七成,大大落后于广东,这就导致江苏全省研发人员与广东有很大差距。

广东为何在2018年实现研发人员的高速增长?通过对《广东统计年鉴2019》的深入剖析得出:2018年,广东研发人员的增长近77%来自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增长有87%来自深圳和东莞,分别增长5.7万人、3.8万人[13]。深圳和东莞是广东享受政策红利较多的两个城市,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确定后,在较完善的产业支撑及强有力的人才政策驱动下,产生了更强烈的人才虹吸效应。

产业结构上,深圳和东莞与江苏苏南地区相似,一直发展外向型经济,但两市的产业转型起步早,2008年金融危机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深圳目前已成功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培育了大疆、腾讯、华为等龙头企业,加速了资本和人才的集聚;东莞作为深圳和广州双辐射城市,因承接产业转移而兴,近年来,通过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五大新兴产业。

政策支持上,2017年,深圳启动了“十大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推进十大人才工程”,2018年,实施了聚焦人才培养、激励、服务和体制机制改革的“鹏城英才计划”和聚焦海内外引才的“鹏城孔雀计划”。完善的产业支撑、强有力的人才政策、较高的政务服务水平、强大的城市软实力,足以冲抵深圳较高的生活成本,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扎根于此。东莞在《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中明确提出,将设立专门部门遴选全球人才,用以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2018年,东莞对各类人才实行最高250万的补贴,加大对技术研发类人才的招引力度,并提出了“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旨在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机遇,实现靶向引才、精准用才。

2.2 基础研究人才不足

基础研究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为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我国于2018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近年来,江苏正全力打造十三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但卡脖子技术在各产业集群中普遍存在,制约了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在中美贸易摩擦常态化背景下,中国受美国技术封锁,尽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当务之急,这亟需基础研究的突破。基础研究更需要高端人才的赋能,而江苏与兄弟省市相比却并不占优势。

2018年,江苏R&D人员全时当量全国第二,但基础研究人员却仅排名全国第五,分别低于北京、广东、上海、山东3.27、0.63、0.44、0.14万人年。此外,江苏的基础研究经费远远低于北京、广东、上海,2018年,江苏的基础研究经费68.48亿元,仅排名全国第四,分别低于北京、广东、上海209.29、46.70、37.20亿元。

江苏基础研究人才不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基础研究人员偏少。通过对《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9》的分析,可总结出,江苏在研究与开发机构基础研究人员的数量及占比上,与兄弟省市有一定差距。如表1所示,在五个兄弟省市中,江苏研究与开发机构基础研究人员最少,仅0.26万人年,研究与开发机构基础研究人员占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比重最低,仅有10%,而北京、广东和山东却达到了27%以上,如表1所示。

表1 2018年江苏与兄弟省市基础研究人员对比

2)基础研究人才顶层设计缺失。广东、山东相继于2018、2019年出台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相关政策,上海于2019年成立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兄弟省市对基础研究高度重视,都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前瞻部署,而江苏有所欠缺。

3)大科学装置不足。大科学装置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研究设施,也是集聚人才的重要平台。江苏与广东相比,有一定劣势,数量相对偏少,与江苏的科技大省地位不相称。首先,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势必加速人才在广东的集聚;其次,广东拥有较多的大科学装置,深圳的“云脑”、“靶场”、“云网”大科学装置、东莞的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惠州的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都为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集聚了大量人才。

2.3 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

江苏人才区域分布很不均衡,绝大部分集中在苏南。全省90%以上的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70%以上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60%以上的R&D人员都集中在苏南,而苏中、苏北地区人才相对匮乏,这与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的区域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各地的产业集聚能力有很大关系。

“人往高处走”是人才区域分布不均的内在原因,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上说,高密度的人才聚集也是提高稀缺资源使用效率的正常现象。但江苏正大力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在人才政策上应注重兼顾效率与公平,使人才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相适应。论区域不平衡,广东比江苏更加严重,“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是广东区域发展失衡的真实写照。广东的人才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差距过大,难以吸引人才,但在2020年初,广东提出要建立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吸引更多人才以振兴相对落后地区,以此来带动粤东粤西发展,这也为江苏推动人才分布更加科学、合理提供了参考借鉴。

3 江苏科技人才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江苏科技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着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效应

人才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人才聚,推动产才融合是江苏人才工作始终坚持的原则,同样,集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关键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着力夯实高新技术企业这一重要基础,进一步落实高企培育相关政策,推进入库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高企认定力度,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政策落实力度,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工作,做到量质双提升;加快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以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相关产业和配套企业发展,加速资本和人才的聚集;制定更强有力的引才政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立长三角产业人才工作联动合作机制,促进产业人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14];加快培育发展高新区“一区一战略产业”,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和创新集群,让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沃土吸引天下英才在这里生根发芽。

3.2 积极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

尽快出台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的相关政策,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出台专门的考核奖励办法,以激励更多科技人才参与到基础研究中来;高度重视科学仪器的发明与创新成效的关系,将其作为江苏振兴基础研究和培育人才队伍的重要方向,在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部门谋划布局,支持发展;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建立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体系;利用好江苏的制造业基础,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培养企业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基层研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谋划在江苏布局更多大科学装置(设施),加快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国家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建设,积极培育建设细胞科学与应用设施、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5]。

3.3 努力提高苏中苏北引才育才能力

制定适合苏中、苏北区域发展的人才政策;探索苏中、苏北柔性引才制度,聚焦区域发展战略,以顾问指导、短期兼职等多元化方式引进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和团队,为区域发展盘活人力资源;科学合理调整高校布局,将省内高校资源适当向苏中、苏北地区倾斜,鼓励引导省内知名高校在苏中、苏北创办分校,对区域内现有高校进行促转型、上水平改革,进一步吸引优质师资和生源;打造苏中、苏北地区生活环境美、营商环境优的宜居宜业城市,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完善产业支撑、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吸引并留住人才。

猜你喜欢

当量浙江江苏
数读江苏
Mother
Task 2
数独江苏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数读江苏
某新型航空材料加速腐蚀当量关系试验研究
江苏
汽车4S店财务管理与监控要点分析
壁面喷射当量比对支板凹腔耦合燃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