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慢行系统使用者满意度评价——以贵阳市南明河慢行系统为例

2021-02-22洪海林吴志刚郭雯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贵阳市使用者交通

洪海林,吴志刚,郭雯霞,邱 慧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 550025)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无序蔓延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以机动化、快节奏为特征的出行特征、生活习惯也成为影响现代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当城市中的“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时,人们便会开始重视和追求“慢”的价值,慢行系统就成为了重塑城市慢生活的一剂良方。

国外关于慢行系统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雷德伯恩人车分流体系”“布坎南报告”“交通安宁政策”“公交导向开发模式(TOD)”等一系列以人本尺度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理念[1-4],慢行交通系统开始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在国内,慢行交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海市2002年发布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5],其中对慢行交通的定义为由步行、自行车及低速助动车构成的出行方式,并明确提出需要重视城市慢行交通建设。2007年,《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编制完成,提出了慢行岛、慢行核、慢行廊道等核心概念,并根据上海市中心城区交通现状条件规划了慢行交通系统网络[6],这是国内首部明确针对城市慢行系统编制的规划。随后,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等地相继出台了慢行交通相关规范,慢行交通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不断出现[7-10]。

综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慢行系统通常被定义为慢行交通系统,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交通工程领域,慢行系统更多地被当作是一种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特征的交通方式,一些综合性的研究则多针对步行道、街道等特定的城市空间类型[11-14]。从慢行系统的精神内涵与使用现状来看,慢行系统是具有其独特性的一类空间类型,除作为慢行交通方式的载体外,更核心地是作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的载体[15,16]。从新的视角对慢行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当前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的相关研究还未兼顾到慢行系统的特殊性,从使用者体验的角度对城市慢行系统进行评价研究,可对城市慢行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补充,并为城市建设实践提供依据。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根据现场调查,并参考贵阳市相关规划资料,确定了贵阳市中心城区内具有一定长度与连续性的综合性城市慢行系统共有5条,其中4条都位于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园。南明河慢行系统是贵阳市中心城区内5条中惟一的1条不在城市公园内,且以慢行为核心、兼具游憩性的综合性慢行系统,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本次调查选取了南明河慢行系统中南明区解放桥至团坡桥一段,全长共计10.2 km。

1.2 研究方法

1.2.1 使用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本研究在评价指标选择上,对使用者在环境、设施、体验3个项目层进行了统计分类,完成指标的初选[17-22]。再通过预调查对指标进行筛选调整,最终确定为18项评价指标,建立使用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1.2.2 使用者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样本调查在2019年10月初至12月底完成,采取一对一问卷访谈记录的形式,对慢行系统的使用者进行现场访问调查。采取李克特5点量法,将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让使用者分别对每个因子进行打分,用分值表示满意度,进行现场访问、问卷填写、收回。共计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59份,其中有效问卷251份,有效率达96.9%。

使用者满意度具有较强的模糊性,而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评价方法,可以较好地处理具有一定模糊性、难以定量化研究的问题[23-26]。因此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明河慢行系统使用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因素集合U和评价等级集合V,以及各影响因素的权重W。

2)确定各评价因素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3)通过模糊关系矩阵R求出模糊综合评价集B:

4)根据模糊综合评价集B和测量标度H(5,4,3,2,1)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数E: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信度-效度分析

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对问卷量表进行可信度分析。本研究通过采用SPSS 22.0软件对问卷进行Cronbach’s信度系数检验,并分析KMO和Bartlett球形度来检验问卷效度(表1)。结果显示,本次调查问卷Cronbach’s信度系数α为0.898,问卷的KMO为0.908,Bartlett的球形检定值为1 659.410,均在0.000下呈显著相关,表明调查问卷信度数据质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表1 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

2.2 使用者基本特征分析

2.2.1 使用者人口统计特征 对调查样本的使用者人口统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中男性使用者占比为55.78%,女性使用者占比为44.22%;贵阳市居民占比为54.18%,其他地区居民占比为45.82%;年龄段方面,15~29岁人群占比最大,为49.40%,其他年龄段人数占比差异不大;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及以上人群占比最大,为43.82%;职业方面,学生占比最大,为39.84%,其次为企事业单位人员,占比为28.29%。

2.2.2 使用者行为特征 对调查样本中的使用者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样本中,对南明河慢行系统的使用时间比例最高的为30~60 min和60~90 min,占比分别为43.12%和31.19%;使用者中结伴的比例高于单人,占比分别为62.39%和37.61%;影响慢行系统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为环境质量和机动车干扰状况,占比分别为52.29%与28.44%,使用者到达南明河慢行系统的主要方式为步行与自行车,占比为52.29%;公交车出行的占比为28.44%,选择自驾的占比为8.26%。使用者的倾向与偏好与慢行系统的使用特征出现高度吻合的结果,城市慢行系统是一类具有独特属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结果还显示,99.20%的使用者认为使用慢行系统有益于身体与情绪健康。

2.3 评价指标与权重

通过查阅慢行系统及满意度评价相关文献资料和法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相关性强、出现频率高的指标。结合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现行规范标准与贵阳市慢行系统的调研现状,在频度统计法和分析归纳法的基础上,完成贵阳市南明河慢行系统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初选。通过研究组讨论与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修正、调整,建立使用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目层与指标层的权重(表2)。

表2 使用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表3 使用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状况 (单位:人)

2.4 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

使用者满意度评价集U包含3类要素,即U=Ui(i=1,2,3)。其中Ui分别由第2层指标Uij构成;评价集V=(V1,V2,V3,V4,V5)=(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根据使用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状况(表3),得到指标Uij隶属于评价集V的结果。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环境交通、游憩体验、配套设施3个要素层满意度的评判矩阵R1、R2、R3。

根据公式(1)和各指标权重计算项目层模糊评价集:

根据公式(2)对各项目层评价集进行去模糊计算,获得环境交通、游憩体验、配套设施的评价值: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使用者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的最终评价集:

对最终评价集进行去模糊计算,得到使用者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2.5 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与模糊计算,得到南明河慢行系统使用者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表4)。贵阳市南明河慢行系统使用者总体满意度评价分值为3.448,参照使用者满意度评价等级,说明使用者对南明河慢行系统的整体满意度为基本满意。南明河慢行系统各项目层评价分值分别为3.549、3.350、3.218,环境交通最高,配套设施次之,游憩体验最低(图1)。在环境交通B1的6项评价指标中,评分最高的为绿化质量C3,分值为3.736;评分最低的为水体质量C4,分值为2.944,说明使用者对南明河慢行系统的绿化种植水平较为满意,而南明河的水体质量评分是18项指标中最低的,可能是因为与贵阳市中心城区内的小车河、花溪河等自然环境条件优异的河段相比,南明河的水体质量相对偏低。在贵阳市城市发展历程中,位于中心城区核心地段的南明河,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开展了频繁水体综合治理,目前南明河干流城区段非汛期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Ⅳ类水体,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水体质量与使用者期待仍有差距。在游憩体验B2的6项评价指标中,游客数量C10评分最高,为3.430;整体景观C8评分最低,为3.135;说明南明河慢行系统在整体景观的营造上还有改进空间。在配套设施B3的6项评价指标里,标识系统C18评分最高,为3.705,游乐设施C13的评分最低,为3.104;可能是因为慢行系统作为典型的线形空间系统,游憩方式较公园、广场等场地相对单一,在这一类型项目建设上,需要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处理方式。

表4 使用者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

图1 使用者满意度评价结果

2.6 各指标的满意度-重要度分析

以使用各指标的相对重要度作为横坐标、使用者的相对满意度作为纵坐标,将所有指标项标准化处理后的满意度值与重要度值定位于坐标轴。根据平均值交叉点所在的位置划分出4个象限,再根据所划分的象限区间判断重点改进的指标、重点保持的指标、维持改进的指标和后续改进的指标。

如图2所示,第Ⅰ象限为高重要度-高满意度区,共有交通条件、空气质量、休憩设施3项指标。位于这个区间的指标为南明河慢行系统的核心优势与竞争力,需要继续保持。

第Ⅱ象限为低重要度-高满意度区,共有绿化质量、噪音水平、商业环境、标识系统4项指标。位于这个区间的指标为南明河慢行系统的次要优势,当前表现良好,可采取维持和适当改进的策略。

第Ⅲ象限为低重要度-低满意度区,共有水体质量、建筑环境、游客数量、管理水平、环境卫生、卫生设施6项指标。位于这个区间的指标为南明河慢行系统的次要劣势,可采取后续改进的策略进行处理。

第Ⅳ象限为高重要度-低满意度区,共有区位位置、整体景观、地方特色、游乐设施、道路状况5项指标。位于这个区间的指标为南明河慢行系统的主要劣势和发展潜力点,当前表现相对落后,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重点改进策略。

图2 指标重要度-满意度分类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使用者对贵阳市南明河慢行系统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在满意与一般之间,可界定为基本满意水平。总体来看,南明河慢行系统还有较大的改善提升空间。

项目层的满意度分别为环境交通最高,配套设施次之,游憩体验最低。说明使用者对南明河慢行系统的环境交通体验较好,而配套设施和游憩体验相对一般。慢行系统的空间形态主要为线形,在游憩和配套设施的布置上,空间局限性较大,需要进一步针对慢行系统的场地特征进行研究改进。

在指标层,各项指标评分基本集中在满意与一般2个等级之间,只有水体质量1项略微低于一般等级。由于历史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核心城区段的南明河水体质量相对偏低。但在贵阳市城市发展建设历程中,南明河水体综合治理是一项高频的重点治理工程。就当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已修建慢行系统的南明河核心城区段水体质量已不影响正常游憩,但与水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生长情况与同处中心城区的小车河、花溪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水体质量逐步改善的条件下,进一步构建健康生态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应作为提升南明河慢行系统品质的重要策略。

根据各项指标的满意度-重要度分析,将18项评价指标分为重点改进指标、重点保持指标、维持改进指标、后续改进指标。位于第Ⅰ象限的交通条件、空气质量、休憩设施3项指标为南明河慢行系统的优势指标与核心竞争力,保持优势对良性地发挥南明河慢行系统功能与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位于第Ⅳ象限的区位位置、整体景观、地方特色、游乐设施、道路状况5项指标为南明河慢行系统需要重点注意的主要劣势点,除区位位置由客观条件所限较难改动外,其余方面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南明河慢行系统品质和评价的潜力增长点。

3.2 讨论

在面对城市高速发展、环境问题突出、交通拥堵、公共游憩空间零散、破碎等一系列城市建设问题的局面下,城市慢行系统所具有的人性化、绿色、低碳、环保等特质,对缓解城市出行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

城市慢行系统作为一类兼具公共交通与游憩休闲的城市线形公共空间类型,与城市中纯粹的步行道、非机动车道、商业步行街、游园路等道路空间相比,具有其独特的复合功能特征;与城市广场、公园、景区等游憩空间类型相比,又具有独特的线形空间特征。当前在城市慢行系统相关领域,项目实践多、理论研究少,对城市慢行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贵阳市使用者交通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抓拍神器
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问题及防治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梦乡床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