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概念理解,凸显数学思维
2021-02-22许雪松
许雪松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虽然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仍然不够充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 数学思维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元素,将数学概念和思维融入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设置问题情境,提升数学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自主思考,那么对思维的启发和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概念、定理较多,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的设置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等设置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和思考,通过归纳、类比、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负数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温度-5℃到10℃这样的表述方式,请问: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差多少度?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有关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运用数形结合,促进学生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认识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数形结合的方法是小学数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图形,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也有助于学生数量概念和空间思维的互相结合,探究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教师可以结合图形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习的过程更加直观清晰。另外,在学习有关图形知识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结合数量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有关知识时,如果教师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没有讲清楚表面积公式的由来,那么学生如果再遇到需要灵活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时,就会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长方体表面积的求解中,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或2×(长×宽+长×高+宽×高),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公式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并结合运算法则和规律推导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运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来自实际生活,同时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定理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数学思维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训练。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圆柱”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不能全部照搬教材的内容,简单地告诉学生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体积等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物品,如奶粉罐、矿泉水瓶等,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物品的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关数学概念,活跃思维。
四、营造民主教学环境,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生年紀较小,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性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沉默寡言,有的学生性格开朗,有的学生较为内向,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不尽相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中更为自信,也更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通常比较自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教师进行有意义的讨论,敢于质疑,无论学生的认识正确与否都要给予有益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展示自我。例如,在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铺一个圆形的地毯,直径是4米,但是商店里只有长方形的地毯,宽分别是1米、2米、4米,如何选择?有的学生提出直接选择宽4米的地毯回去裁剪,有的学生则提出宽4米的地毯过大,不容易携带,可以选择宽1米的地毯进行裁剪,然后拼接。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形成了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品质。
五、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在数学学习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微课可以将教学中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的知识以声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课堂氛围。微课可以利用其直观、生动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展开想象,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为学生播放汽车在路面上行驶的画面,然后提问:汽车行驶速度为50千米/时,行驶了1小时、2小时、3小时后分别行驶了多少千米?通过生动的视频展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六、通过积极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积极评价对学生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和肯定,那么对于他们树立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鼓励性评价来肯定学生。如“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一定可以的”“你的想法很特别”“你的进步越来越明显”等评价或利用肢体语言来肯定学生。另外,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犯错是很正常的,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犯了错后,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要让学生思考,让性格内向的学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教师立刻纠正学生的错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的心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概念和定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陈庆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