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2021-02-21刘波杨志军
刘波 杨志军
1 育苗
1.1 育苗时间 播期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苗龄应在4叶1心至6叶1心时移栽。
1.2 育苗床建造 小拱棚育苗床一般畦宽1~1.2 m,长度一般不超过20 m为宜,要求深度10~12 cm即可,不宜太深。要平整,床内高差不宜大于3 cm,直播小苗床土要肥沃、细碎无杂物,播种前宜按10 g/m2的用量施入毒辛颗粒,以防害虫。苗床内可以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但不能使用生粪、化肥或饼肥。
1.3 营养土配制 育苗盘或营养钵用土宜用3年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田园土过1 cm孔径的网筛后,掺入适量腐熟细碎的有机肥,切不可掺入化学肥料,尤其不能掺入氮肥,以防缓苗期氨中毒。
1.4 种子使用前预处理 在播种前2~3天,应将种子从袋中倒出,放在阳光下晒1~2天,促进种子苏醒。如果是温床育苗浸种8小时后催芽,温度保持在25~30 ℃,一般4~5天可破嘴露白,然后播种;如果是冷床,建议播干籽,以免闪芽,造成出苗率低或不出苗的结果。每亩的育苗量根据具体的栽培密度计算,一般每亩3 200株或2 000~2 200穴,用种量为60~70 g。
1.5 播种 播前浇足底水,以湿透10 cm厚度床土为宜,出苗前不再浇水,播种后盖土厚度约0.5 cm,不宜太浅,防止带壳出土;亦不宜太深,盖土太厚地温上升较慢,容易压苗。盖土后应按10~12 g/m2的用量,撒上多菌灵,以杜绝猝倒病、立枯病及苗期疫病,撒完药土后贴地盖上一层地膜,以利保墒;待出苗达到60%左右时及时撤去贴地地膜。
1.6 出苗后管理
1)适时通风。小拱棚出苗后宜根据天气及时通风,根据苗的大小灵活掌握通风的时间,及时揭盖,确保幼苗安全,由于小拱棚棚体小,升温快,如果苗床长度超过10 m,除两头通风外,中间也应揭开2~3个通风口,防止中部温度太高而烧苗。
2)移苗。注意调节幼苗密度,如果2叶1心期苗距小于3 cm×3 cm易育成高脚苗,不利形成壮苗及移栽成活,故2叶1心期必须开始移苗,将过密苗移至稀处。
3)及时补水及炼苗。仔细观察及时补水。一般齐苗后应用吡虫啉或啶虫脒水分散剂+氯氟氢菊酯10 mL对水15 kg喷洒苗床1次,预防蚜虫等虫害;2叶1心期应用氨基寡糖素25 mL+甲霜灵锰锌20 g对水15 kg喷洒1次,预防病毒及疫病,栽苗前1天应重复喷洒1次,待药干后下地,移栽前要提前蹲苗,确保移栽后幼苗健康。
2 定植
2.1 整地 结合耕地施入基肥。深耙细碎土地,每亩施入有机肥2 000 kg,或硫酸鉀型复合肥(17-17-17)50 kg,过磷酸钙25 kg/亩,硼肥2 kg。耙匀后起垄做畦,畦宽70~80 cm。畦沟宽50 cm,沟深25 cm。地周围深开边沟(40 cm深);过长地应开腰沟(40 cm),使畦沟、腰沟、边沟相通,达到雨停地干。畦面整成龟背形,畦上行距50 cm,株距35~45 cm。柱距根据地力调整,单株株距小,双株宜大,土肥宜大,土瘦则小。
2.2 打定植孔及定植 打孔后宜往孔内施入适量辛硫磷颗粒剂,以防根部虫害,每亩用量4~5 kg,黏土地偏少。定植后封严定植孔,浇足定植水。定植后如无有效降水,3~5天应补水1次,促进缓苗成活。
3 大田管理
定植成活后加强管理,注意蚜虫、灰霉病、菌核病及病毒病的预防工作。待苗子开始分枝后,及时抹除正常分枝以下所有的萌芽及分枝,枝势开张的品种及时搭架绑秧,防止倒伏。
4 追肥
门椒坐果后,待门椒长到指头大小时及时追肥,不可单纯追施氮肥,防止疯秧造成落果。浇水亦不可过早,防止旺长而发生病毒病和疫病。在第1次追肥20天后再次重复上述追肥过程1次,以促进幼果迅速生长,尽量使大部分幼果在最佳发育期长成大果。
5 整枝
适度整枝,及早摘除门椒以下的侧枝侧芽。及时排水。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
6 病虫防治
定植成活后应定期(一般7~10天)对植株喷施杀菌剂,在发现田间有病害发生的初期要进用专用农药进行防治。红椒生产中主要应以防治病毒病和炭疽病病害为主。从初花期起前1个月以防病毒病为主,后1个月以防炭疽病、疫病、疮痂病、根腐病、白绢病为主,防治病毒病应及时。在预防炭疽病前应加强农田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深沟窄畦栽培,合理密植;防治棉铃虫、蚜虫、蓟马、茶黄螨、红蜘蛛和白蜘蛛。
7 清沟排湿
进入雨季后加强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并做好叶片的保护工作,尽量控制疫病的发生。
8 采收
采收期需注意选择晴好的天气采收,尽量不要在露水未干或雨天采收,以免发生病害或导致商品果不耐存放和贮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