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大数据建设与广电网络创新发展

2021-02-21马宁戴珺雯

传媒 2021年1期
关键词:广电网络文化产业

马宁 戴珺雯

摘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创新发展趋势,让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成为文化领域的“新基建”。广电网络创新契合文化大数据建设,在数据成为新兴生产要素、5G成为广电网络创新动力等机遇推动下,文化大数据依托广电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并有效应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贯通、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等挑战,继而实现文化大数据建设与广电网络创新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大数据 广电网络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在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传播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进程中,国家主导、区域覆盖的文化大数据建设成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领域“新基建”。而广电网络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驱动下,通过一体化推动广电5G网络建设和全国“一网整合”,探索构建互联互通互用的大数据系统、打通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传播,拓展广电+政用、民用、商用服务。这为文化大数据建设依托广电网络实现互通和赋能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相辅相成、共生共赢的现实机遇、创新挑战和未来展望。

一、机遇:文化大数据依托广电网络互通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5月印发《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打通文化事业和产业、畅通文化生产和消费,推动数字化成果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以5G为创新发展动力的广电网络,通过助力文化大数据实现互联互通,让数据成为文化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生产要素。

1.数据成为“新基建”生产要素。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倍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这一新型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纳入生产要素范畴,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正是紧密围绕文化大数据这一文化领域“新基建”的核心生产要素,从供给端、生产端、消费端合理布局数据要素市场:通过供给端的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逐步探索文化大数据等公共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生产端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消费端在文化体验园、文化体验馆、文化体验厅等不同量级空间与差异化场景的建设,积极实现文化大数据资源的社会价值、公共价值和商业价值、经济价值。

2.5G成为广电网络创新动力。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聚焦于国家层面推进的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和广电系统推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即“一网整合”以及广电5G建设一体化等热点。相应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2014年4月成立并于2019年6月获得5G商用牌照、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0月成立并成为国内第四大运营商。

国家层面广域的“三网融合”和广电系统内部的“一网整合”以及未来已来的广电5G建设一体化,让不断创新发展的广电网络能够成为连接并贯通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供给端、生产端、消费端的云端——广电网络不仅要实现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等供给端建设的全国联网,更要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实现供给端、生产端、消费端的多元动态连接;尤其是消费端,例如文化体验厅的创新再造,能够将传统的家庭客厅升级为新型的文化空间,而对于消费个体而言,5G引领的拓展应用将成为广电网络充满想象的创新场景。

3.文化大数据建设互联互通。以“三网融合”“一网整合”以及5G建设一体化为代表的广电网络创新发展,契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众多需求,其中首先要满足不同层面、主体、任务的互联互通。

如前所述,文化大数据建设依托广电网络实现的互联互通,涉及供给端三类数据库内部和数据库之间,更涉及供给端数据库、生产端企事业单位、消费端各空间和场景跨主体、跨任务的数据共享、价值提升、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此外还需要实现省内、区域、国家等跨层面的互联互通。不仅如此,云端纷繁复杂的国家文化专网,既要面向文化生产更要面向文化消费,还要在保障文化大数据建设的同时为智能创意、智能营销、智能传播等智能化创新奠定基础。

二、挑战:广电网络如何赋能文化大数据

文化大数据建设与广电网络创新发展的历史契合,在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之下顺势而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能带来文化领域的“新基建”等新机遇,也带来了广电网络如何在创新发展的趋势下,有效赋能文化大数据建设在文化事业层面和文化产业领域实现贯通、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上实现创新等现实挑战。

1.文化事业层面的服务赋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位列其中任重而道远。广电网络需要在供给端、生产端、消费端实现稳定、安全的服务保障,更需要在消费端的文化体验园、馆、厅等不同场景提供公共文化持续、有效的服务供给。

2.文化产业领域的价值赋能。文化大数据建设不仅要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事业层面通过广电网络完成社会价值与公共价值的服务赋能,还要在更多社会主体参与的趋势下,依托新型广电网络实现文化产业领域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资本价值的赋能。《建议》强调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广电网络在其中大有可为,例如,华数集团在浙江参与推动文化专网建设及红色基因库试点,东方有线在上海建设文化专网还要求建设数字化文化生产线。

3.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赋能。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首先要能够找到合理的融合切入点和有效的创新抓手,其次在于文化要素与科技要素能实现动态平衡的双向匹配,更理想的情况是文化科技融合具有可持续创新的价值导向。文化大数据建设与广电网络通过自身整合和5G建设实现的创新发展,不仅能有效把握历史机遇,更积极应对着与机遇并存的挑战;而融合的创新成果之一,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在2019年10月成立,为文化大数据与广电网络的可持续创新提供了更多组织保障。

三、展望:文化大数据与广电网络的可持续创新

文化大数据建设在国家大数据战略、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产业促进等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文化领域的“新基建”和关键生产要素,文化大数据建设需要在兼顾社会公共价值和商业经济价值的前提下,把握现实机遇、应对创新挑战,引领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文化大数据从物理到智能的跃变、广电网络从技术到服务的拓展、文化大数据与广电网络的共赢,是展望文化大数据与广电网络未来可持续创新的预期方向,而目前已有二十余家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加入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则是可持续创新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2021年度社科计划一般项目“首都公共文化传播的视听化与智能化研究”(项目编号:SM2021100050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书生.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在探索中持续推进[N].中国文化报,2020-09-07.

[2]李忠.建设文化大数据智库 推动传媒业融合创新[J].传媒,2020(21).

[3]郭全中.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相关要点分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08.

[4]曹磊,马春.国内外公共文化大数据应用实践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12).

猜你喜欢

广电网络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谈优化广电网络维护的方法和技术
基于广电网络的大客户接入网专线改造
云计算技术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与广电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广电网络营销话术的应用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