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爱撑起一片自由天地
2021-02-21俞丽芸
俞丽芸
落落大方,烂漫可爱,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怀有纯粹的热爱与好奇——这是我对这个叫王雨书的小姑娘的第一印象。冬日午后的阳光正好,明媚温暖,她带着略显羞赧的微笑跃进了我的眼帘,一米七几的高挑身高遮挡不了她身上的天真活泼。
问她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是语文;又问她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她说是因为喜欢看书。在谈话中雨书说到一件趣事,她爸爸有时看到她长时间看书便会劝她去休息,怕她太累。雨书说爸爸不知道看书对于她意味着什么。“它不是功利化的机械阅读,而是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爱好,是一种缓解压力、放空自己的方式,更是一个让我遨游在个人世界中自由幻想的秘密空间。所以看书怎么会累呢?!”
对于雨书来说,喜欢看书的爱好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又是受周遭亲友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之中,有两个人对她意义特别重大,一个是她當人民教师的外公,虽然他过世得早,很多记忆已经消散在了成长的细流中,但幼年时外公对她的谆谆教诲,让她养成了一种对书的痴与爱。还有一个则是她的小学语文老师。几乎每堂语文课上,她都会讲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去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和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雨书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逐步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
所有这些幼年时期与语文相关的经历,皆化作了和风细雨,潜入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滋养和丰富着她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她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雨书这种在语文学科中突出的学习能力,与其说是与生俱来的天分,倒不如说是她的厚积薄发。雨书从小就喜欢阅读各式各样的小说,从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网络作家Priest的小说再到她近期在读的钱钟书的《围城》,她不局限于特定的题材类型,只要觉得感兴趣都会拿来入了迷似的阅读。
正是这种长期大量阅读的经历,形成了她在写作方面的独到经验,行文中引经据典,恰当自然又毫不扭捏做作。她不仅懂得如何把文章写得合乎规范,更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所思所想融入每个字眼之中。而她的文字也一如她喜欢的作家汪曾祺,朴实自然而又富有哲理思辨与趣味性。与此同时,她还喜欢在闲暇时候构思各种各样有趣的微型小说,或以贴近现实的题材为素材,或以头脑中的奇思妙想为中心自由向外发散。她最近写的一篇名为《离开之前》的微小说更是从校园暴力出发,结构新颖、思路清奇,充满着她对人性的思考。
学习语文,或者说学会阅读写作,并不单单是为了一个好看的分数。它引人思考,教人体悟生命的真谛并学会热爱生活。那些日复一日如饥似渴般的阅读,那些书中的人物、故事和理性思辨不断渗透在雨书的身体中,给她带去源源不断的养分并培育了她健全的人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阅读和写作,她还喜欢唱歌,会弹钢琴,并希望以后能在大学里组建一支自己的乐队。她常和父亲一起品茶,她认为茶是最好喝的饮品。游泳是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她说自己以后的理想是要做一个金融学家。你总能从她一闪一闪的眼睛里看见光,看见那些美丽的、天马行空的、散发着太阳气息般的活力与热情。
雨书的文章《52赫兹的鲸》中这样写道:“独立者,也许受人诘难,也许不知于时代,亦能成为精神不凡、灵魂不灭的一道光柱,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到知音。”
文学之意义和魅力正在此,那些词句间点滴的触动、语言中或晦涩或质朴的哲思,成为一个个小瞬间,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在不经意间塑造了人的独立人格与思想。
愿这个明朗的女孩继续热爱阅读,保持鲜活。愿文学的力量不断丰满她、温暖她!
(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