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1-02-21顾啸何玮杰谢志奎金菊花黄慧珍毛瑷璇
顾啸 何玮杰 谢志奎 金菊花 黄慧珍 毛瑷璇
摘 要:近年来,松江区探索实践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文介绍了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稻鸭生态种养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减少化学肥料、農药施用,有利于推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稻米产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2-0021-03
Key Techniques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Rice-Duck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the Songjiang Region of Shanghai City
GU Xiao et al.
(Songj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ation Center of Shanghai, Shanghai 201611, China)
Abstract: The rice-ruck ecological management was implemented in songjiang region of Shanghai in recent years. It has achieved the better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key techniques of rice-duck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songjiang region , primary analysis of its economic benefit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rice-duck ecological management can achieve higher economic benefits, reduce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and benefic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mproving quality and increasing effectiveness, peasants increase income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Key words: Songjiang District; Rice-duck ecological management; Key techniques; Economic benefits
稻田养鸭是我国传统稻作农业的精华,早在明代就有通过稻田养鸭来织里蝗虫的记载[1]。稻鸭生态种养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共生共长关系构建起来的一种立体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是一项能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综合效益高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
上海市松江区位于上海西南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稻米产业是松江农业农村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松江区探索实践稻鸭种养生产模式,推动稻米产业绿色发展,实现了水稻生产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本文对松江区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关键技术及效益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以期为松江及上海郊区广大农户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1 稻鸭生态种养关键技术
1.1 田块及稻、鸭品种选择
1.1.1 田块 应选择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排灌畅便,土壤肥力好,无污染,病虫害发生轻,生态气候条件优良的田块。
1.1.2 水稻品种 品种宜选择稻米品质好、株型紧凑、抗性强、株高和熟期适中的水稻品种。以松江为例,一般可选择“松早香1号”,该品种食味品质佳、茎秆粗壮、综合抗性好,且生育期较短,大米国庆节前可收获上市,既能极大地降低销售压力,也能适当提高销售价格,增加收益。
1.1.3 鸭子品种 鸭子宜选用适应性广、生活力强、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食量小、肉质优、适宜本地放养的品种。松江地区主要选用绿头野鸭、本地水鸭等。
1.2 水稻生产管理
1.2.1 田块保育与整地 前茬种植绿肥紫云英,盛花期耕翻,配合施菜饼1125kg/hm2,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养护耕地。
1.2.2 播种移栽 4月中上旬催芽播种,盘育秧,盘播种量100g,秧龄25~30d,5月上旬移栽,叶龄3.5~4.0叶,秧苗高13~17cm。移栽密度既要考虑满足鸭子田间活动空间的需要,又要兼顾水稻产量对基本苗的要求。通过近年生产实践,一般行株距25cm×14cm为宜,种植密度28.5万穴/hm2左右,每穴3~4苗。
1.2.3 肥水管理 养鸭稻田养分的总量和有效性状况一般都要优于普通稻田[2]。稻鸭共作田肥料施用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移栽前结合整地,施用缓释肥(30-6-6)450kg/hm2,之后以鸭粪做肥料一般不再施肥。关键生育阶段,若水稻落黄较重,视情况可适当追施尿素45kg/hm2。水分管理总体上以浅水为主,水稻移栽后一直保持3~5cm浅水层,以利于鸭在活动及吃食田间杂草。为增强根系活力,防止倒伏,须适时轻搁田,期间可将鸭赶至田边河塘过渡,收割前10d左右断水。
1.2.4 病虫草害防控 稻鸭共作稻田采用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等方法对病虫进行防控。如安装杀虫灯、性诱杀装置、田埂种植显花和趋避植物、人工拔草及施用高效生物农药等。在病虫危害较重年份,可选用绿色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水稻优质安全。
1.3 鸭子培育管理
1.3.1 鸭田设施 为了更好发挥稻鸭共作效应,方便管理,通常将连片大田以0.3~0.6hm2为1个区块,区块间用塑料或铁丝围网隔开。每区块在池埂设简易鸭棚,用以鸭子休息和集中饲喂。
1.3.2 鸭苗放养 一般大田放鸭时间在移栽后7~10d,即水稻返青活棵后。由于育苗移栽时间较早,为增强鸭苗适应能力,提高成活率,鸭苗可提前在田间鸭棚暂养一段时间,鸭龄20d左右放养至大田,投放密度225只/hm2左右。
1.3.3 投喂及日常管理 鸭子在稻田期间以田间杂草、害虫、水稻无效分蘖等田间生物为食,但要提高鸭子生长速度,仍需适量人工补饲。补喂以稻谷、玉米、红薯等植物性饲料为主,可每天傍晚集中补喂1次。日常管理要经常巡田查看鸭子生长及健康状况,及时增减投喂。定期对围网进行检查维修,对鸭棚进行清理消毒,同时注意防病防疫及防盗防窃。水稻灌浆前,提前引鸭收鸭。
2 稻鸭生态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以松江区叶榭镇“上海鑫叶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对松江区稻鸭共作和常规单作2种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
2.1 成本投入 稻鸭共作和常规单作2种模式生产成本投入主要包括土地、投入品(肥料、农药、种子、鸭苗及围网、鸭舍等)、农机(机耕、机插、机收、拖运等)、劳力及其他(稻米烘干、加工、包装等)5个方面,总成本投入分别为511800元/hm2、31245元/hm2。稻鸭共作成本投入高19935元/hm2。其中,土地费、农机费与常规单作成本投入一致,而劳力、投入品、其他3个方面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0800元/hm2、7305元/hm2、1830元/hm2。稻鸭共作成本投入增加主要在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增加鸭苗是田间围网、鸭舍、消毒药品等投品;二是鸭子投喂、日产管理及鸭舍围网清洁、消毒、维护等花费人力较多;三是大米包装材质及方式更好、更精致,包装成本增加。
2.2 产出收益 产出收益主要包括水稻产出收益、鸭子收益和种植补贴3个部分。由表1可知,稻鸭共作与常规单作总产出收益分别为113917.5元/hm2、54472.4元/hm2,相差59445.1元/hm2。其中,种植补贴2种模式一致,均为8250元/hm2。产出收益差异主要来自水稻种植收益和养鸭收益。
2.2.1 水稻产出收益 2种模式种植水稻品种均为优质国庆稻品种“松早香1号”。由表1可知,稻鸭共作与常规单作水稻产出收益分别为79006.5元/hm2、54472.4元/hm2。具体,稻鸭共作比常规单作稻谷产量低423kg/hm2,大米产量低102.5kg/hm2。而稻鸭共作产出大米的品质市场认可度较高,平均单价比常规单作高5.6元/kg,收益高24534.1元/hm2,收益提高45.0%。
2.2.2 鸭子产出收益 稻鸭共作投放鸭子数量225只/hm2,平均成活率86.2%,可收成鸭193.95只/hm2。稻田鸭属于半野生散养生态鸭,肉质鲜美,品质高,市场供不应求,平均每只售价180元。养鸭产出收益达34911元/hm2。而常规单作没有该部分产出收益。
2.3 净收益 稻鸭共作模式在成本投入方面远高于常规单作,但其净收益也远高于常规单作,净收益达70987.5元/hm2,比常规单作31477.4元/hm2高出39510.1元/hm2,净收益提高125.5%。稻鸭共作相较于常规单作增收效应如此大,主要在于稻鸭共作模式有效保障和提高了稻米品质,大幅度提高了大米单价,增加了大米销售收入。同时,优质鸭子的销售也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3 小结
稻鸭共作模式在我国发展已久,不同地区使用的模式和技术措施多有不同[3]。但众多研究表明,稻鸭共作可以有效降低综合温室效应[4],改善稻田水和土壤理化性质[5,6],降低水稻生长期病虫害及杂草发生率[7,8],提高稻米品质[9],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松江区以自主选育优质稻品种为基础,实践应用稻鸭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较常规单作产值翻番、净收益提高125.2%的经济效益以及化学农药、肥料施用量极大降低的生态效益,符合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推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及稻米产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建初,谭淑豪,刘华周,等.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05(5):1-5.
[2]张印,王忍,吕广动,等.湘北“晚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作物研究,2020,34(3):269-273.
[3]杨静,高亮,朱毅.稻鸭共作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20(3):1-6.
[4]Xu G C,Liu X,Wang Q S,et al.Integrated rice-duck farming mitigates the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in rice season[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7,575(1):58-66.
[5]黄璜,杨志辉,王华,等.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4排放规律[J].生态学报,2003,23(5):929-934.
[6]王缨,雷慰慈.稻田种养模式生态效益研究[J].生态学报,2000,20(2):311-316.
[7]Li M J,Li R H,Zhang J E,et al. A combination of rice cultivar mixedcropping and duck co-culture suppressed weeds and pests in paddy fields[J]. 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2019,40(9):7-77.
[8]全国明,章家恩,杨军,等.稻鸭共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7):3475-3484.
[9]邹剑明,黄志农,文吉辉,等.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81-83,94.
(责编:张宏民)